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两只微电极在螫虾同一神经纤维内进行刺激和记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细胞内记录蛙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神经纤维阈刺激的强度-时间关系,所得结果能够满足一般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皮肤组织中神经纤维(Nf)以感觉神经为主。以往观察神经纤维常采用银染和免疫组化等方法,随着一氧化氛(Nitricoxide,NO)这一新神经递员的发现和还原型烟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D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建立,使我们研究皮肤等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gnthase,NOS)分布情况或神经再生过程成为可能。村温和方法新鲜标本。成人正常男、女皮肤各5例,白色小猪(7~10kg)正常皮肤10例。根据皮肤特点,采用Hope和Vinceml方法并稍加改进。皮肤标本人4%多聚甲醛缓冲液(PH7.4)内固定后,恒冷…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人心脏神经元的构筑,观察了人心脏神经节的分布数量和神经连接。光镜下发现大量神经节(550±149)或神经元分布在人的心房和心室表面。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神经节丛。在左右心房表面,心房神经节丛靠神经纤维束彼此相连;在心室顶侧面心室神经节丛也彼此相连。但是在光镜下未发现心房神经节丛和心室神经节丛之间有神经纤维束相连。这个形态学发现支持把心房神经节丛和心室神经节丛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动物实验从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比较带血管面神经移植与不带血管面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效果,并观察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过程,为临床带血管面神经移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束内面积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神经纤维密度率及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等项数值均证明,带血管面神经移植组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神神经移植组。提示:在临床上当长段的神经缺损,以及受纳床血供差的情况下应考虑作带血管的面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不同月龄组SD大鼠心脏神经肽酪氨酸(NPY)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及其衰老变化。结果发现:心脏各部位、各结构具有不同密度、不同形式的NPY神经分布,纤维均为膨体型。电镜下,神经纤维行于心肌间隙并与心肌细胞贴近,轴浆内充满NPY阳性反应颗粒。随月龄增加,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纤维形态及分布形式发生改变,对心脏支配减弱。此外,在心内还发现NPY神经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颅脑CT 所见,认为CT 不仅能检出本病是否侵犯神经系统,而且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状和累及的范围。提示对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进行颅脑CT 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 ,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 ,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 ,尤其在A PGP更为明显 ;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 ,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 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 ,并且这 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束膜开窗神经端侧吻合术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5只SD大鼠一侧腓总神经切断 ,在胫神经外膜开 1mm小窗 ,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开窗处 ,将腓总神经近端吻合到股外侧肌肉内。对侧肢体作实验对照。术后 3月在全麻下行电生理测试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取端侧吻合口部以远近胫神经、腓总神经及端侧吻合口部神经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端侧神经吻合处传播 ,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侧神经传导速度慢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光镜下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 ,分叉离开胫神经 ,进入腓总神经。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纤维及髓鞘面积显著小于正常腓总神经。电镜示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供体神经干可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的神经干 ,侧支再生神经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纤维 ,但质量较差。吻合后供体神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30例老年皮肤霉菌病的临床与病原。男164例(占71%),女66例(占29%),男女之比约为3∶1。临床上发现有五种皮肤霉菌病,其中以足癣患病人数最多,155人占67.3%。实验室培养出四种皮肤霉菌,以红色癣菌阳性率最高,占37%,而红色癣菌又是手足癣角化型的主要致病菌.作者认为足癣是皮肤感染的病灶,故应积极防治老年皮肤霉菌病。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神经内微记录和微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所属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和诱发感觉的性质进行了观察。在47个感觉单位中,SA单位占74.5%,其中SAⅠ61.7%,SAⅡ12.8%,RA单位占25.5%,没有发现毛囊单位和PC单位。SA单位的平均机械阈值高于RA单位,RA和SAⅠ单位的感受野明显小于SAⅡ单位。神经内微刺激诱发感觉的性质取决于所兴奋单位的类型,RA单位产生间断的跳动感,SAⅠ单位产生持续的压感;而SAⅡ单位在单独兴奋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结果提示: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与无毛皮肤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10例寻常型泛发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初发皮损中单个核细胞进行分析,发现初发皮损内增多的单个核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次之,并且大部分呈DR~+,未见B淋巴细胞,表皮内DR~+树枝状细胞和DR~+角朊细胞常与其周斟DR~+T淋巴细胞位置很接近,说明银屑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中常用单层竹皮受拉构件和竹皮空心杆的基本力学性能,用0.2 mm、0.35 mm、0.5 mm竹皮制作了108个长度为200 mm的拉条,72个长度为100 mm不同边长和侧棱包角处理的单层空心杆试件,应用电子拉压试验机测试了其极限承载力,并分析了其破坏形式、荷质比和应力。试验结果表明:0.35 mm竹皮在表面涂胶后用作拉条构件,强度可达60 MPa;用0.35 mm和0.5 mm单层竹皮结构制作空心杆需在四角进行包角处理,但缺点是会增加质量,降低荷质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西安地区798名50岁以上人员皮肤情况的调查,发现皮肤衰老表现以老年疣最多,占37.96%。其次是点状血管瘤,点状白斑,脱发,皮肤干燥及指甲纵嵴。在这些人员中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共检出各种皮肤病27种,以感染性皮肤病多见。色素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过去一直认为系少见病。这次调查发现7例(0.8%),发病机理恰与老年皮肤变化相似,故我们认为该病也是一种老年血管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6.
给大鼠静脉注射Evans蓝溶液,切断L1 以下所有腹根,保留背根,横断脊髓,同心针电极刺激承山穴30m in,记录并测定皮肤及内脏组织Evans 蓝的含量。结果表明:连续电刺激右侧承山穴,于左、右侧腰部以下皮肤出现似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蓝色渗出。测定其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旁开10m m 处( P< 0.01),亦显著高于上背部及异体对照组( P< 0.01)。同时测定内脏组织的Evans蓝含量发现,膀胱、输尿管及生殖系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对照组( P< 0.01),穴位刺激经背根反射(Dorsalroot reflex,DRR)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皮肤及皮下组织跨脊髓节段的似循经走行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同时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相关内脏组织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们已建立的动物模型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实验鼠移植皮片存活期、MLR及IL-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联合DST组皮片存活延长,MLR和IL-2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当其同时联合DST和ATS,皮片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MLR和IL-2进一步下降(P<0.01)。提示雷公藤甲素在临床器官移植中可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寻常性银屑病鳞屑及正常人肩背部皮肤的鳞屑真菌培养结果及抗原皮试反应。寻常性银屑病86例病灶鳞屑中培养出6种真菌;而正常人50名作肩背部鳞屑培养无真菌生长。银屑病患者抗原皮试阳性率:青霉菌75.5%,交链孢霉菌66.2%,烟曲霉菌45.9%,正常人做青霉菌抗原皮试为30%,交链霉菌为1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当地气传优势真菌引起的变态反应与银屑病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 1990年 2月至 1998年 8月 ,共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32例 ,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 1例栓塞失败改作手术治疗 ) ;17例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术后死亡 1例。随访 2 8例 ,2 2例恢复良好 ,1例植物生存 ,2例偏瘫 ,2例动眼神经麻痹 ,1例癫痫。对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