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部分随着断面尺寸的增大,结构风险成数量级增加。为达到在功能合理前提下,尽量减小暗挖断面尺寸以降低结构风险的目的,通过将暗挖隧道结构高风险性纳入设计评价体系,提出建筑设计标准回归规范要求、梳理机电设计标准盲点、调整机电系统方案、优化建筑形体的建筑设计优化理念。经与实际工程结合,总结出3项具体措施: 1)简化暗挖隧道部分功能,将功能精简或转移至明挖空间; 2)重整暗挖隧道群体内功能之间几何关系,有效规划,减小尺度; 3)尊重暗挖隧道圆形、马蹄形断面有利受力特征,规整断面功能形体尽量与隧道无缝贴合。所述优化措施经南宁地铁3号线青秀山站运用实践,可有效减少暗挖隧道数量,减小暗挖隧道断面,扩大暗挖隧道间距,综合优化断面面积约30%,较好地降低了暗挖结构风险。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状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现场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站为例,针对车站所处位置的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车站的使用功能需要等综合因素,确定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型式,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市明挖地铁车站与高耸结构的联合设计任务,提出了板凳形式基础、箱型基础和转换梁形式基础3种结合设计方案。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指出采用转换梁形式进行结合设计是解决地铁车站与高耸结构结合设计比较好的方法。针对转换梁方案,对其力学计算分析进行总结,并建议转换梁计算时将一个方向上的梁作为主受力梁,另一个方向上的梁作为安全贮备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6.
根据经验,第四系地层中暗挖地铁车站的埋深常常设置为6~8 m,若车站隧道拱部位于界面水影响范围,则车站施工采用常规支护手段难以保证安全。为了有效规避暗挖地铁车站在富水界面时的施工风险,结合北京地铁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设计过程,通过现场抽水试验和计算分析,提出设计阶段应重视水文地质研究,选择车站合理埋深使其拱顶避开界面水影响范围,提高施工安全性。车站拱部留设的防水保护层厚度据水头高度和隧道开挖跨度确定为4.5 m;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超前探测,结合探测结果设置帷幕注浆或自进式锚杆等拱部超前支护措施。埋深加大后结构钢管柱应根据受力情况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会展中心支线高义口站的工程特点,通过对比浅埋暗挖车站的多种施工方案,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结合高义口车站的施工经验,为今后浅埋暗挖车站选择合理、快速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州地铁13号线象颈岭明挖地铁车站中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难题,论述了大型钢模板组合台车的模板系统、支架和操作平台、行走体系施工技术与操作要点。通过施工验证,大型钢模板组合台车在明挖地铁车站结构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暗挖风道断面大、施工难度大、风险较大、工期长,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研究集成闭式环控系统模式下的暗挖风道4种布置形式,即单独设置风道形式、与区间合建形式、加长主体结构与其结合设置形式、暗挖主体结构增加1跨与其结合的设置形式,分析了4种不同风道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廖公庄站为例,对不同风道形式下的车站建筑功能、结构特点、工程筹划及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风道与主体结构进行结合设置的2种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今后车站风道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复杂地质及多风险源地段修建地铁车站,传统的暗挖工法不能满足施工需要,STS(steel tube slab)管幕工法作为一种修建超浅埋地铁暗挖车站的新型施工方法被提出。以STS管幕结构修建沈阳地铁某车站为依托,结合现场施工,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对顶管过程中的注浆减阻、管间掏土、螺栓连接、混凝土灌注和地表沉降等进行研究,解决了钢管顶进准确定位的难题和大直径带翼缘板钢管减阻问题,得到清理管间土和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并确保了STS管幕工法修建地铁暗挖车站管幕结构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地铁明挖车站和市政桥梁合建时,为同时满足2种不同类型构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需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合理可行的结构形式。依托成都地铁白佛桥明挖车站与其上部市政桥梁的建设,总结国内类似工程经验,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桥梁承台与地铁车站顶板进行固结连接,桥梁跨度与地铁车站框架柱跨进行匹配,同时桥墩避开地铁车站端头井、换乘节点等复杂结构受力区域进行布设; 建立三维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上部桥梁荷载对地铁车站结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桥墩影响范围内的车站顶底板和侧墙的厚度及配筋进行增强,桥墩轴线下方的地铁车站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合建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裂缝控制等要求。另外,选取LS-DYNA软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合建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 车站板、墙、梁等构件在支座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各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第一座明挖大空间中庭式地铁车站为例,分析影响中庭结构设计方法的关键问题,即在中庭开洞范围内,剩余中板与中柱形成的结构体系对侧墙的约束效果和中柱在产生侧向位移时的结构安全及稳定性,提出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常采用平面模型,但由于其局限性,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为找出平面模型的不足之处,同时尽可能反映出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使之能更好地为工程技术人员服务,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掏槽区域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背景,从多级楔形掏槽的减振机制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对各级掏槽孔间排距、深度、倾角、个数、单孔装药量及雷管段位分布等各爆破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掏槽振速控制的重点是第2级掏槽及第3级掏槽;第2级掏槽孔与第3级掏槽孔间距不宜大于350 mm,排距不宜大于400 mm;第3级掏槽孔深度宜最大;第2级掏槽孔数目不宜少于5对,第3级掏槽孔数目不宜少于4对;第2级掏槽及第3级掏槽逐孔起爆。可使掏槽爆破振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为解决越江大盾构区间引起的大型换乘车站建筑功能复杂多样、使用标准高、结构型式复杂变化的问题,结合已运营的具有特殊建筑空间设计的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全面探讨车站换乘方式、建筑方案、使用功能、空间效果、工程风险、结构受力等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创新措施; 借助提升空间、增大柱跨、通透中庭、特色装修及不同层次空间布局,打造车站高大上的空间效果; 采取合理的支撑体系及止水方案,确保长江一级阶地高承压含水层条件下的超深超大基坑的安全; 采取底板设置抗拔桩、板墙节点加腋、临时传力体系和梁柱转换体系措施,解决车站大跨度、大中庭结构设计及开孔多等结构受力问题; 创新Y型扶梯柱和悬吊天桥通道,节约站台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伴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工程侧穿和下穿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问题涌现,处理这类问题的措施就变得复杂,尤其下穿变得更加麻烦。当地下车站上方的建(构)筑物无法拆除时,车站下穿则变得更为困难。以某地铁车站暗挖法下穿地下人防商场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车站下穿上方既有建筑物的设计重难点,探讨了该下穿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处理对策,解决了此类工程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连地铁兴工街暗挖大拱站厅无柱车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挖大拱站厅无柱车站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建筑风格独特,站厅层公共区空间大、视野开阔、结构工法特殊、综合管线布置灵活且装修美观,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以大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兴工街站设计为例,通过对建筑、结构、综合管线、装修等专业设计的阐述,分析专业设计过程中的特点,总结暗挖大拱站厅无柱车站设计的利弊,可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