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在瞬态变化的车内热环境下的人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及舱内热环境对乘员热舒适性评价的影响,以冬季某轿车乘员舱内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实车测试暖风系统开启后车内热流场的动态变化,建立乘员舱流场和温度场的瞬态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环境参数和人体新陈代谢等因素以及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试验测...  相似文献   

2.
公共交通内部相对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使得乘客间频繁发生近距离接触,是流行病扩散的高危环境。面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类突发大规模流行病时,交通管理者通常采取的方案是全部公交线路停运,彻底阻断流行病通过公共交通系统传播这一个途径,但是对于公交乘客而言,如果缺乏替代的出行方式,将严重降低其移动性,甚至会影响其基本的生活条件。利用北京市公交IC卡刷卡数据,挖掘乘客的个人出行特征和相互之间的接触特征,构建公交乘客动态接触网络,试验数据统计显示北京公交乘客单次出行与他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17 min,通勤乘客工作日与他人平均累计接触123次。利用理论传播模型(SEI和SIS)模拟流行病在公共交通系统内的扩散,对比随机网络分析其特征,发现公交乘客间接触的周期性发生规律显著促进了流行病的快速传播。将乘客传播影响力集计至公交线路,针对常规公交网络设计停运部分线路的运营方案,使用站点间平均邻接距离作为指标,衡量部分停运方案导致的常规公交系统可达性损失。研究对比了停运方案实施前后的流行病扩散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只需要停运小部分线路就能使流行病暴发得到遏制,同时公交系统的整体可达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居民出行健康,建立了评估出行者采用不同出行方式时的PM人体摄入量估算方法体系.使用PM检测仪采集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公交、出租车、地铁)不同交通空间(包括车厢、站台、人行道等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身处的周围环境空间)的PM浓度,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PM浓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考虑出行个体心率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某VAN客车顶置空调风道实体模型为分析对象,模拟了空调风道内部气流分布,分析了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分配。通过对客调出风口结构的优化,使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体积流量趋于均匀,各出风口体积流量标准差、空调风道压力损失有所降低,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ged and new DPF systems of the Euro 5 diesel passenger car on fuel efficiency and exhaust emissions. Test diesel vehicle used in this study was equipped with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 an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 as aftertreatment systems, and satisfied the Euro-5 emissions standard. The displacement volume of engine was 1.6 L and the cumulative mileage was 167,068 km before the test. The FTP-75 test procedure was used, and the time resolved and weight based exhaust emissions of total hydrocarbon (THC), carbon monoxide (CO) and nitrogen oxides (NOx)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hicle with the new DPF system has lower emissions of THC, CO and NOx than the aged one, and fuel efficiency also increased about 5 percent. The aged DPF system had higher backpressure due to the particulate matter (mostly in the form of ash) accumulated in the DPF. As was shown in the analysis using X-CT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the aged DPF system had particulate matter (PM) accumulated to a length of 46.6 mm. In addition, a component analysis of PM through XR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found that 50 % or more of the components consisted of the P, S, Ca, and Zn.  相似文献   

6.
研究定制公交线网布局及调度优化对增强公交系统吸引力, 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定制公交乘客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离散的特点, 构建了考虑时间窗的定制公交时空分层优化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渔网与核密度分析对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热点识别, 并实现热点区域聚类分析以及合乘站点分类。基于合乘站点集合, 综合考虑公交容量、线路长度、乘客出行距离构建了线路空间优化模型, 以乘客的时间花费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了线路时间优化模型。以济南市城区定制公交为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案例结果表明: 模型优化后的线路方案, 乘客平均服务覆盖率可达96%, 服务区域内每个时段的单个乘客的平均节省时间为15 min, 公交的平均满载率为90%。   相似文献   

7.
In recent years, particle number emissions rather than particulate mass emissions in automotive engines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with controversial discussions. Recent results from studies of health effects imp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particulate mass does not properly correlate with the variety of health effects attributed to engine exhaust. The concern is now focusing on nano-sized particles emitted from I. C. engines. In this study, particulate mass and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emitted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 PM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fuels, such as gasoline and diesel fuel. Engine nano-particle 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four test vehicles were measured by a condensation particle counter system, which is recommended by the particle measurement program in Europe (PMP), at the end of a dilution tunnel along a NEDC test mode on a chassis dynamometer. We found that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diesel passenger vehicles with DPF system are lower than gasoline passenger vehicles, but PM mass has some similar values. However, in diesel vehicles with DPF system, PM mass and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PM regeneration. Particle emissions in light-duty vehicles emitted about 90% at the ECE15 cycle in NEDC test mode, regardless of vehicle fuel type. Particle emissions at the early cold condition of engine were highly emitted in the test mode.  相似文献   

8.
吴俊云  陈芝久 《汽车工程》1999,21(4):248-252
本文以太阳辐射和强迫对流为外边界条件,数值分析了非稳态情况下空调客车以40km/h速度行驶时隔热厢体结构三维温度场及热流分布,与实验结果较好的符合,为了空车室内空气流场温度场及空调负荷的准确计算提供依据,也为空车室内舒适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昕  吴永平  付鑫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55-158
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是研究空间运输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都市圈出现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交通为主体,支线航空为补充的综合快速客运系统格局,分析了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基本特征。在京津都市圈现有的区域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其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客流量的分布状况和运输联系强度,并利用非均衡系数、集中度、公路旅客运输联系强度3个指标来分析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指向于北京和天津两个中心城市,并且各城市客流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重型货车空调系统和乘员舱中的气流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对比,相差在5%以内.采用当量温度Teq,i作为评价指标,对乘员舱的热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风道风量分配不均匀,乘员舱内部气流组织不合理,致使热舒适性较差.对空调系统进行改进,增加前吹面风道风量比例后,乘员舱的热舒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公交实际运营出现的调度方式单一、车辆配合度较差、串车等问题,降低公交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动态需求的调度模型,采用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公交运营方式,结合站点实际乘客需求调配车辆,实现了公交车辆利用程度最大和乘客总体等待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自动驾驶公交调度方法,获取了乘客个体的实时出行需求,同时实现了对车头时距的调控。在模型求解方面,选取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最终获得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精确解。以北京公交300路快车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公交实际运营数据中提取多项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求解,得到自动驾驶条件下公交运行时刻表、乘客等待时间、公交承载量、站点上车乘客人数等多项运营指标。通过与公交实际运营状态的对比,论证了采用自动驾驶公交对于改善公交运营现状的可行性。最后将优化结果与公交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投入公交运营,能够缓解串车问题,同一线路上公交车的载客量分布更为均衡,在同一断面的客流与车头时距的不均衡程度均有所降低;同时高峰时段发车数量减少了20%,公交车的平均承载量提高了21.7%,车辆平均间隔缩短了29.9%。  相似文献   

12.
分析客车车厢除霜、除湿的主要目标,计算客车车厢除霜、除湿及采暖对其换气的要求,指出除霜、除湿问题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汽车智能乘员约束系统效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乘员约束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输入的参量,包括安全带的应用情况、乘员位置以及乘员身体质量等进行判断,碰撞中按输入参量的级别确定约束值,调整气囊充气速度、进入气囊的气体体积、气囊泄气孔的面积和安全带的载荷限值。基于某微型客车乘员约束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安全气囊低能量触发为例,研究了智能系统对乘员保护范围和约束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途客车、城市客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有损乘客身体健康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多重空气净化和任意比例引进新风,能有效提高客车内部的空气质量,而且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5.
基于IC卡数据挖掘获取公交OD矩阵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羊城通IC卡以及广州市公交系统信息为例子,探讨了实现基于IC卡信息获取公交客流出行特征的方法。在IC卡数据挖掘和统计基础上,对线路站点OD矩阵、区域OD矩阵进行了推算。相比传统的人工统计法。该方法易于实现,能运用到实际中且运算效率高,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客流出行特征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晨夕 《商用汽车》2012,(7):124-125
俗语有言:车祸猛于虎.随着我国道路客运的快速发展,客车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起起交通事故.回顾以往,究竟我们应该从事故中反思什么,道路客运安全究竟缺失什么?笔者认为,近期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改善道路客运安全状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是进行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上下车人数两个方面内容。在现有修正方法的基础上,对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修正.对上下车人数采用“推位移”法进行修正,经镇江市4路公交车调查数据应用实践。实践表明修正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通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彦民  曹振 《公路》2005,(4):186-191
高等级公路上的特长隧道,由于车辆密度大。在隧道运行时排出废气多,影响隧道中空气质量。如不采用良好的通风设备,以新鲜空气置换隧道内的污染空气,将会影响司乘人员健康,同时汽车行驶在隧道内会散发出烟雾,掀起粉尘。降低隧道内能见度,不利于行车安全。尤其是在隧道内因交通事故而塞车时,甚至发生火灾的特殊情况下,通风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确定是通风设计中的关键,它依赖于诸如交通量、气流速度、废气标准等复杂因素。GZ40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单洞长34079m,本文结合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的工程实际情况,对运营通风进行了技术设计,并对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保证较大尺寸车型的乘员舱舒适性,通常会增加一套顶蒸风管系统。由于顶蒸风管布置受到顶棚的空间限制,出风口位置风管方向与风口方向互为垂直的结构,风口位置会形成较大的风口空腔,气流进入空腔后容易形成涡流,会出现风口出风不均匀的现象,影响乘员舱舒适性。应用CFD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风口的风速分布,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出风均匀性,通过优化风管出风口结构,即在风口位置风管内壁设计凸台结构,达到提升风口出风均匀性的目的,进而改善乘员舱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