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小客车运行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隧道路段特殊的道路环境是隧道路段事故频发的诱因。为了更好地为隧道的路线设计与速度管理服务,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典型隧道路段试验车的行驶速度数据,研究了隧道路段的运行速度变化,得到了车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中短隧道对车速影响不大,长大隧道路段车速变化较为明显,车辆行驶过程可以分为调整-稳定-恢复3个阶段,并确定其中6个点作为运行速度特征点,即隧道前200 m、隧道进口、隧道进口内300 m、隧道出口前300 m、隧道出口前100 m、隧道出口外100 m。进而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并验证了特征点的运行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吴玲  胡昊  赵炜华  朱彤  刘浩学 《隧道建设》2019,39(10):1636-1646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 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 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普遍偏多,且多为事故多发区段,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以云南省高原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进行了实地交通流数据调查与分析,采集了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试验车辆的车速与跟车距离数据。重点研究了跟车速度与跟车距离相对于高原特长隧道路段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发现高原特长隧道路段跟车规律可以通过高斯函数进行较好拟合。进一步与平原长隧道路段行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高原较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跟车风险更高的结论,并以加速度与跟车距离为变量构建高原特长隧道的行车危险评价模型,得到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各路段的行车危险性系数,以此评价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特长隧道行车受光线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在隧道进口和出口易出现"黑洞效应"和"眩光"现象,且"眩光"对行车的影响大于"黑洞效应",在"黑洞效应"和"眩光"作用时期行车危险性较高,其中高原特长隧道进口内部30 m与距出口80 m处位置危险性最高。通过在高原特长隧道出口处布设车辆控制设施是降低行车危险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的交通组织与管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超车道封闭施工作业区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车辆换道特性、车速分布特性、道路通行能力等交通运行特性开展研究工作。标定了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的Erlan模型,拟合出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车辆换道比例曲线,得到了施工作业区各区段的速度分布曲线,确定出了上游过渡区、警告区、施工作业区段等主要区段的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换道位置集中分布在警告区末端,且仍有少部分车辆在上游过渡区内不安全换道;各区段的车速变化与作业区的交通控制条件大体相当,但减速过程没有及时均匀地出现在合理减速区域上;从上游正常路段至警告区再至施工作业区段道路通行能力逐渐降低,交通瓶颈的施工作业区段(只有一条可通车的车道)道路通行能力只有1 526 pcu/(h·ln)。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多发的现状,调查了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速度,分析了隧道出入口车速变化规律,采用线形过渡技术指标、抗滑过渡技术指标和照明过渡技术指标对隧道出入口过渡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安全设计方法,可为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设计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的自动判定和实时跟踪高速公路常发性拥挤路段的方法包含3个算法:①路段平均车速算法;②交通流区段类型判定算法;③排队类型判定算法.考虑采用两个前后相邻车辆检测站之间的路段平均车速来实时判定和跟踪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的情况,使得模型所提供的信息更能反映路段的真实交通状况.采用路段平均车速的方法克服了目前采用点速度来跟踪车队方法的局限性,并且采用"客观"标定临界车速作为基于现场数据判定车队状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虑高速公路隧道(群)各风险特征点的行车风险变化规律,对隧道(群)进行空间区段的划分,提出6个典型风险特征点;根据行车制动风险模型,分析隧道路段风险影响要素,如车辆初始速度、驾驶员反应时间、路面摩擦因数及道路纵坡坡度,给出了不同长度类型隧道(群)、不同时间、不同路面型式及灾害性天气下4个风险影响要素的取值;通过分析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得到了隧道(群)各风险特征点在自由行驶状态和跟驰状况下的临界安全车速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各点的临界安全车速。结果表明:提出的隧道(群)风险特征点处的临界安全车速,能够为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口光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明确驾驶人进出隧道的明暗适应时间,提高行车安全性,文中通过实车试验采集福银(福州—银川)高速公路陕西境内某路段驾驶人进出隧道时的瞳孔直径、照度及车速等数据,按照度分布规律确定瞳孔数据分布范围,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瞳孔换算震荡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明暗适应时间为1.6~2.6 s。  相似文献   

9.
以长大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依托广东省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段为试验路段,在夏季最高温度时段和冬季温度最低时段对隧道内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测试与分析,采用Origin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绘图拟和,总结隧道内环境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长大隧道内温度的实际情况,在通车后对隧道温度再次进行测定,对于影响隧道路面温度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隧道内各个测点的最大温差,总结隧道内温度在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长大隧道内的温差较小的水泥混凝土路段可适当加长板长,结论可供长大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硕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1):158-160,164
提出的自动判定和实时跟踪高速公路常发性拥挤路段的方法包含3个算法:①路段平均车速算法;②交通流区段类型判定算法;③排队类型判定算法。考虑采用两个前后相邻车辆检测站之间的路段平均车速来实时判定和跟踪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的情况,使得模型所提供的信息更能反映路段的真实交通状况。采用路段平均车速的方法克服了目前采用点速度来跟踪车队方法的局限性,并且采用“客观”标定临界车速作为基于现场数据判定车队状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处交通环境复杂,与基本路段的车头时距存在差异。文中以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韶关段大宝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口进行交通量、车头时距、地点车速实地调查,并借助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得出单一车型车头时距,应用爱尔朗分布l值分析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交通量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进口车头时距不小于隧道出口车头时距,隧道口车头时距大于基本路段车头时距,混合车流车头时距介于小型车和大型车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以行车试验为基础,通过与白天行车状况的比较,探索夜间在高速公路行车时,在直线路段上车速与驾驶员心率之间的变化特点以及在平曲线路段上车速与半径之间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隧道进出口车速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自行开发的三轴加速度仪对某高速公路的十八条隧道的出入口的车速变化进行测量,分析了隧道出入口车速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结合隧道出入口附近的道路线形,分析了道路线形对车速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行车试验为基础,通过与白天行车状况的比较,探索夜间在高速公路行车时,在直线路段上车速与驾驶员心率之间的变化特点以及在平曲线路段上车速与半径之间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6)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设计方案中,长流坡隧道、红花岭隧道与临近互通立交分合流端距离较近,形成行驶风险较大的隧道立交路段。在调研珠江三角洲地区已运营高快速公路的隧道与互通立交间距的基础上,运用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对长流坡隧道、红花岭隧道与临近互通立交路段的运行车速进行预测,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指导后续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安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特性,对隧道路段定义进行改进。通过提炼交通事故特性参数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和开放性道路的交通事故率进行对比,并对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事故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事故车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隧道路段事故率略高于开放性道路,而且隧道洞外事故率远高于洞内,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以追尾、刮擦和撞壁为主,火灾事故率极低,交通事故车型以小客车和大货车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田毕江  胡澄宇  杨文臣  苏宇 《公路》2022,67(1):240-247
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速度连续性,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路段的限速值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选择在建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路段的三维仿真场景.然后根据隧道路段设计速度采用标准,分别确定了"设计速度±20 km/h"和"设计速度"等3种限速方案,开展了3种限速方案下的驾驶模拟实验.最后从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调研资料为基础,通过事故分析,结合各路段机电系统现状,提出针对隧道洞口附近交通管制的对策。从系统功能、设备布设和安全预案等方面,设计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预警系统,并在从莞高速公路隧道中应用。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三个主要模块以及辅助联动系统构成,可实现隧道区段营运状况监测、紧急状况预警、应急事件处置,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山区高速公路面临长大下坡与冰冻积雪双重危险因素,极大地影响其运营安全。以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合理降低越岭隧道标高、在连续长大下坡段插入缓坡或反坡、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加宽硬路肩形成大货车车道等设计方法,实现连续长大下坡分段非连续化,为大货车刹车毂降温主动提供条件。从被动措施方面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长大下坡路段和冰冻积雪路段安全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