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基于驾驶员人因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大型货车自然驾驶试验,研究了驾驶员动态视觉参数在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的分布特性及线形组合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控制指标和标准.首先通过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自然驾驶行为试验,获取了驾驶员眼动参数;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的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纵坡组合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陡-缓-陡纵坡组合模式设置的缓坡并没有减轻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负荷,长大连续下坡路段应尽可能采用单一纵坡模式进行展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宜控制在1.5%以内,条件受限时也不应超过2.3%;直坡段宜将直坡组合度控制在0.02 m-1以内,弯坡段宜将弯坡组合度控制在0.25m-1以内、条件受限时应控制在0.45 m-1以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50多名货车职业驾驶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道110高速公路昌平德胜口~延庆莲花滩段的实际情况,从分析驾驶员行车感知的角度提出了若干高速货运通道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设计建议.设计建议可以为高速货运通道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供设计其他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斌  邬洪波  廖军洪 《公路》2011,(10):243-247
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界定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特点,提出采用分析下坡过程中的主制动器的温升方法来定量地界定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研究采用路段典型大货车的温升试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典型大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无辅助制动情况下的主制动器温度预测模型,并计算出下坡过程中主制动器温度达到200 ℃时,不同平均纵坡对应的坡长,并据此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不同平均纵坡对应的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问题突出,大型重载货车失控事故频现,在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设计指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车辆运行特性,分析了平曲线半径与事故率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平均纵坡与事故率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原因是不同车型间速度差过大,部分车头间距不满足80 km/h的停车视距要求,平曲线曲率越大、平均纵坡越大事故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平、纵线形指标组合及相邻分路段线形指标是否一致,对行车驾驶员视觉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本文应用雅泸高速公路一段12 km长连续下坡路段,将其制作成驾驶模拟舱里的试验路段,采集驾驶模拟舱里做行车试验驾驶员的视觉指标数据,通过分析,建立线形指标与视觉特性之间关系模型,最终获得了不同的平曲线半径对驾驶员视觉构成不同的压力,不同的分路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视觉也产生不同的压力,这些成果可用于评价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线形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下坡路段设置缓坡的目的是降低货车行驶的速度,减少制动毂使用,提高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现有规范对连续下坡路段缓坡设计指标的规定不够详细,且缺乏不同缓坡最小长度的规定。根据当前货运主导车型的实际情况,选取东风DFL4251A15六轴铰接列车主导车型,对货车在下坡路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发动机制动条件下保持货车匀速的下坡坡度作为缓坡临界纵坡,并提出了连续下坡路段货车采取不同制动档位时,不同运行速度对应的缓坡坡度值。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和制动毂温度降温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货车速度降低特性和制动毂降温特性的缓坡坡长。结果表明:发动机制动时货车保持匀速行驶的缓坡均小于规范规定值;基于货车速度折减特性的缓坡坡长均大于规范中最短坡长的规定值,说明缓坡设计最小坡长应根据缓坡的作用确定。  相似文献   

8.
以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为例,基于货车温升控制的长大下坡安全评价方法,分析了缓坡、超载及强制停车区对货车安全运营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上部设置缓坡对货车制动鼓降温效果不明显,中下部路段缓坡降温效果较好,中下部缓坡越长降温梯度越大;采用均匀纵坡比陡缓相间的纵坡设计更利于行车安全;货车超载将大幅提高全路段制动鼓温度,应严格控制;提出在制动鼓温度超过200℃路段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增强路面抗滑性能及桥梁护栏防护等级,增设长大下坡余长提醒标志、隧道出入口过渡路段视线诱导及安全警示等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大下坡货车制动器温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在道路长大下坡上载重货车制动器热衰减的温度曲线,应用能量守恒理论建立了载重货车在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时制动器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在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进行制动器测温试验,得到了制动器在不同制动方式、载重时的连续升温数据和连续上坡时的连续降温数据;同时通过室内台架试验,得到了载重货车发动机功率曲线.最后通过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器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铰接列车开展了货车制动器温度检测实车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货车制动器温度在下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铰接列车的挂车制动器温度远高于牵引车制动器温度;货车不同的行驶条件下,其制动器温度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具有"同升同降"的特点;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坡值大小是影响驾驶员制动行为的关键因素,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坡设计中应严格控制陡坡设计,尤其是连续陡坡。  相似文献   

11.
汽车在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不断,主要原因是车辆制动器的制动热衰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选一典型货车作试验车辆,穿越太行山的晋—焦高速公路作为试验路段,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下坡坡长的增加,制动鼓及制动蹄片的温度明显增加,车辆便会有安全隐患,试验分析结果给驾驶员在长大下坡时提供了制动鼓温升情况起到了一定的安全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避险车道是设置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侧并利用自身原理来消散失控货车能量,进而使失控货车安全停止的被动防护设施。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安全现状,提出了避险车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不同结构设计参数对避险车道制动力的作用,提出了设计参数的最低使用要求。最后,依托仁赤高速公路上的避险车道,给出了优化设计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山区高速公路面临长大下坡与冰冻积雪双重危险因素,极大地影响其运营安全。以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合理降低越岭隧道标高、在连续长大下坡段插入缓坡或反坡、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加宽硬路肩形成大货车车道等设计方法,实现连续长大下坡分段非连续化,为大货车刹车毂降温主动提供条件。从被动措施方面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长大下坡路段和冰冻积雪路段安全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货车驾驶员对道路坡度把握不准确而容易导致长大下坡路段出现制动器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货车的坡度提示系统。该系统采用陀螺仪实时探测货车所处道路的坡度,并实时显示,当检测到货车连续下坡超过一定长度且没有采取制动时,系统提示驾驶员适当制动,以避免后期车速加大而频繁制动导致制动器失效。经实际验证本系统能有效给驾驶员提示,对减少交通事故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运营过程中,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极易出现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驾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降低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发生率,通常会在长大下坡段设置避险车道,因此合理地设置避险车道十分重要。文章首先对避险车道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然后对避险车道设置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长度下坡避险车道的设置进行探讨,降低了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发生率,保证了车辆在路面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为克服高差,受自然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连续下坡路段占比较大,而连续下坡路段由于人-车-路-环境多因素的不协调作用导致连续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异常突出,往往成为事故高发路段。现通过甬台温高速公路分水关至浙闽界典型连续下坡路段现场调查、运行速度实测以及事故资料统计,分析了连续下坡车辆运行特性和交通安全特征,为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深入分析及针对性综合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驾驶员视觉行为特征,保障交通安全,采用Smart Eye Pro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记录了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数据,并选用瞳孔面积、XY视角、注视次数百分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等眼动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下坡路的事故黑点路段驾驶员瞳孔面积较其他路段大,表明瞳孔面积可有效地表征驾驶员心理压力,且驾驶员对于左转弯路段更为敏感。驾驶员主要关注于前方中间区域,其他区域以短时间注视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0,(4)
为研究山区高速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耦合路段的行车安全,利用VBOX和红外线测温仪在雅康高速公路隧道群及相邻路段对下行载重货车进行测试。发现车辆制动集中于坡度超过2.6%的下坡路段、隧道出入口和有阳光照射的隧间路段,并且制动强度和制动频率随下坡的累计长度增加而增大;在下坡的加速作用下,长距离隧道行车和较小半径转弯会强化驾驶员的控速心理,容易导致车速过低和制动器严重热衰退。建议进一步增强隧道间的视觉顺适性、完善对长下坡的信息提示和对下行鼓式制动载重货车采取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并提出了一种适合隧道内设置的摩擦式避险设施。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人、车、路三个角度,研究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研究不仅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保护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