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在建的苍岭隧道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隧道在施工前后的K97 500~K98 060段进行理论上的岩爆预测研究;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模拟隧道的实际开挖方式,考虑开挖后洞周应力的最不利状态对该段岩爆状况进行首次岩爆理论预测;施工中,在对隧道开挖段已产生的岩爆规模不断拟合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更加符合现场实际的地应力场资料后,再次对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的岩爆状况进行更加准确的二次岩爆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陈绪文  黄磊  邹逸伦 《隧道建设》2018,38(7):1212-1219
为探究适合硬岩隧道岩爆段的快速施工技术,通过对硬岩隧道整体自稳性及岩爆特点的分析,提出以柔性支护为基础、以岩爆预测、松动圈测试和柔性网试验为保证措施的一种快速施工技术。依托米仓山隧道岩爆段的施工,利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对不同埋深下岩爆强度进行预测,合理划分米仓山隧道岩爆强度区段,并结合松动圈测试、柔性网试验,对锚杆和钢丝绳网的参数进行研究与验证。实践表明: 1)采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岩爆预测及强度区域划分; 2)利用松动圈测试结果能大致判断隧道开挖后围岩破裂区域的深度; 3)相比传统支护技术,采用喷射混凝土+涨壳式预应力锚杆+柔性防护网的快速支护技术,每循环施工可节省用时约4 h,整个岩爆区段施工速度可提高30%~40%。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工程区的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结合前期的岩爆研究资料,阐述本阶段隧道开挖过程中岩爆预测所采用的方法,据上述方法对苍岭隧道的岩爆状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并在施工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九岭山隧道施工安全,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的岩爆发生状况,采用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研究手段,对隧道的岩爆发生状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岩爆预测并结合已开挖段的岩爆发生情况,得出卢森、王元汉、王兰生判据的结论更适合九岭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基于应力解除法的二次应力测试和基于应力判据法的岩爆预测准确性也得到了验证,得出九岭山隧道未开挖段DK1689+140~+450为中等岩爆区域。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3):226-229
为了分析水平砂泥岩隧道锚杆支护效果,以段家坪隧道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隧道拱顶沉降、锚杆轴力和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长度达到3 m,锚杆间距达到1.5 m后,继续增加锚杆长度和减少锚杆间距对于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作用不再明显;隧道拱部锚杆轴力较大,隧道拱腰和拱脚处锚杆受力较小;随着水平砂泥岩隧道围岩强度的降低,拱部锚杆轴力不断增大。围岩强度越低,锚杆能够更好发挥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某高架桥顶板崩裂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高架桥施工过程中的防崩钢筋间距、预应力束间距、横向预应力束3个因素对顶板崩裂的影响,进行了局部有限元应力分析。对在这3个因素影响下的顶板布置防崩箍筋,得出了适宜的防崩钢筋间距、适宜的预应力束间距比以及横向预应力束对箱梁顶板崩裂的影响,为大桥的正常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岩爆的发生机理,对苍岭隧道岩爆在发生时间、空间效应、围岩岩性与岩体结构效应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改善岩石物理性能和应力条件、初期支护加固围岩、二次衬砌等方面详细阐述该隧道在实际施工中采取的岩爆预防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净距隧道的中岩柱厚度小且多次受到施工扰动,因此,如何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工程的重点与难点。 以八达 岭长城站为背景,采用Midas GTS软件对不同隧道净距下的中岩柱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加长锚杆长度、对拉锚杆预应力及其环、 纵向间距等中岩柱支护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1)随着隧道净距的减 小,中岩柱最大竖向应力显著增加,其承载范围逐渐由中部核心区域向边墙底部附近转移; 2)初期支护效果随着对拉锚杆预应力 增加而增强,随着对拉锚杆环、纵向间距的增加而减弱; 3)当隧道净距为2.33 m时,中岩柱支护效果随着加长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 强;当隧道净距为3.88 m和5.44 m时,支护效果随着加长锚杆长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宋远  黄明利 《隧道建设》2019,39(Z2):163-168
为研究喷混等级、波纹钢板厚度、砂浆锚杆长度和间距4 种主要因素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2 号线横沥站至番禺广场站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把正交试验法与地下工程有限元法结合应用于隧道支护参数的优化,并设计了9 种试验工况,通过极差分析优化锚喷支护参数和波纹钢板厚度,利用结构内力验算安全系数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广州地区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组合下的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得出了优化后的支护参数;通过极差分析得到混凝土等级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围岩的稳定性,而波纹钢板、锚杆长度和间距为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净距隧道的中岩柱厚度小且多次受到施工扰动,因此,如何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工程的重点与难点。以八达岭长城站为背景,采用Midas GTS软件对不同隧道净距下的中岩柱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加长锚杆长度、对拉锚杆预应力及其环、纵向间距等中岩柱支护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岩柱最大竖向应力显著增加,其承载范围逐渐由中部核心区域向边墙底部附近转移; 2)初期支护效果随着对拉锚杆预应力增加而增强,随着对拉锚杆环、纵向间距的增加而减弱; 3)当隧道净距为2.33 m时,中岩柱支护效果随着加长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隧道净距为3.88 m和5.44 m时,支护效果随着加长锚杆长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隧道支护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分析钢塑喷射混凝土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提出2种隧道围岩条件下采用钢塑喷射混凝土的合理锚杆间距,并对混凝土喷射层凝固后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江  王军  徐腾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24-329
为了解决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开挖后快速支护的难题,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风动扳手等配套机具施作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对围岩进行快速支护。通过在郑万高铁高家坪隧道软弱围岩段大断面机械化施工条件下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的应用研究,总结出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工作原理、工艺流程,通过注浆试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的隧道锚杆注浆比例,并结合锚杆轴力监测和地层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该锚杆具有快速约束围岩、形成应力拱、减少围岩松动圈、保证围岩稳定的优势,能够有效保障隧道机械化施工的安全,并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十漫高速公路火车岭隧道进口软弱偏压段锚杆对围岩的变形控制作用以及锚杆的受力特点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在软弱偏压隧道中,非对称设置锚杆的效果优于对称设置锚杆,在隧道浅埋侧的锚杆受力很小,几乎没有发挥锚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洋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15,35(6):514-520
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锚杆在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中的支护效果,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隧道施工为依托,进行有无锚杆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初期支护左右侧拱顶沉降的对比来看,有锚杆段沉降略小于无锚杆段,水平收敛相差不大,锚杆对改善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受力作用相对较小,有锚杆试验段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量值相对较小,相比于无锚杆段的土体压力略微均匀。综上所述,建议取消锚杆,对于薄弱环节可保留先行洞边墙小净距侧的锚杆施作。  相似文献   

15.
隧道支护结构对控制围岩变形、保障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支护结构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文中以九绵高速桂溪隧道为依托,使用midas GTS建立隧道模型,针对支护结构参数对千枚板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尺寸、排距和环形间距,以及管棚支护布设范围和注浆厚度等支护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提高锚杆长度、减小锚杆布设排距、减小锚杆环形间距、增大管棚支护施作范围,以及合理选择注浆厚度均能提高隧道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由新奥法隧道设计理论可知,锚杆是通过其轴向拉力来实现对围岩的加固作用的,也就是说锚杆发挥其锚固作用是利用其抗拉特性。为了深入了解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锚杆的实际受力特征,以邢汾高速公路邢台段某隧道为例,对其Ⅳ级围岩深埋段选定一处典型监测断面,采用现场监测的手段对锚杆的受力状态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3根测力锚杆在其内部的大部分测点均承受压力。这一监测结果与理论上锚杆受拉完全相反,锚杆承受压力是不能发挥支护作用的;其余少数测点承受拉力,最大实测拉力约为7 k N,该值仅占到锚杆可承受最大设计拉力92k N的7.6%。可以认为,某隧道在该监测断面处系统锚杆发挥的抗拉性能极其有限,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支护作用,这对修改现有隧道围岩支护设计规范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志  赵文 《路基工程》2011,(5):172-174,177
锚杆框架梁预应力锚索是加固高路堑边坡的有效方式。采用差分软件对赣龙铁路上杭北站高路堑边坡稳定性、锚杆及锚索的加固效果、边坡加固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加固措施条件下进行开挖,边坡安全储备较低,须进行加固处理;边坡稳定系数随着锚索锚固段长度的增加及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加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锚杆及锚索加固后,边坡稳定性显著提高,加固效果较好。建议锚索锚固段设计长度为6m,锚索间距为4m。该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铁路隧道强烈岩爆段岩爆治理工程实例,分析岩爆段工程地质情况及岩爆发生的过程、详细情况;从岩爆发生的条件及地质方面分析岩爆发生的原因;叙述岩爆发生初期采用洞身增设拱架支护的措施以增强支护结构强度保证洞身稳定以及后续的支护、注浆加固等施工处理技术方案。最终成功处理了工程险情,安全顺利通过了隧道强烈岩爆段。  相似文献   

19.
依托吉林省鹤大高速公路回头沟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从锚杆长度、环向间距、喷混凝土厚度等方面分析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对称和非对称设计时,综合考虑锚杆轴力、洞周位移以及衬砌的结构安全系数等方面对回头沟隧道浅埋偏压段Ⅴ级围岩的支护结构给出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姜跃东  王玉来 《公路》2013,(1):278-283
高地应力下的岩爆和大变形是山区高等级公路长大隧道勘察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选址、轴线布设、衬砌支护设计以及施工方案选取等均有重要影响。文中以长安高速公路长治至平顺段主线控制性工程虹梯关特长隧道为例,对勘察设计过程中高地应力下的岩爆和大变形的评价标准、分析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供今后在类似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