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Ⅱ、Ⅲ类围岩地段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以及超前长管棚施工、超前小导管的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青山隧道的Ⅱ、Ⅲ类围岩地段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以及超前长管棚施工、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结合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洞口地段加固、偏压处治、台阶式洞身掘进和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和锚喷支护技术是保证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东剑 《公路》2022,(6):395-400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最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失稳、掉块、塌方等灾害频发的现状,结合山西晋中左权县桥上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不同参数下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措施对隧道围岩变形、小导管受力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基于原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外插角度对预加固效果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小导管长度参数排在其次。小导管最佳外插角度为15°,外插角过小会显著降低对破碎围岩的加固效果,外插角度过大不利于小导管自身结构受力。小导管长度取4 m最佳,此后小导管长度的增加对围岩加固效果的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散体围岩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差,易出现大变形沉降、掌子面挤出、拱顶坍塌等病害,必须进行超前支护。本文以某某高速公路杜夜隧道进口浅埋强风化岩层段为例,对超前小导管注浆在散体破碎围岩开挖中的加固机理进行探讨,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遍布节理模型描述岩层结构的特点对小导管注浆施做过程中的受力、位移变形及支护效果进行研究,定量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的加固机理。研究表明:对于散体破碎围岩,采用遍布节理模型可同时考虑岩块和节理属性,更符合岩体状态和工程实际;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能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质,提高岩体的刚度及强度,增强散体围岩自稳能力,显著抑制散体破碎围岩的变形,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避免散体围岩隧道开挖中坍塌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某高速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塌方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施工过程的控制。处理过程中采用CRD法开挖及长大管棚钻进、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等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围岩地层,为了避免出现开挖失稳的情况,一般会使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进行注浆加固。以三阳隧道为例,从施工准备、小导管设计、注浆施工、注浆异常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超前小导管注浆布置范围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男  郝哲  杨青潮 《公路》2011,(5):222-227
针对施工中的沈阳地铁工程,开展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环向布置范围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分析.模拟不同的小导管环向布置,对围岩应力、隧道各监测点位移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出超前小导管合理布置范围,对类似隧道工程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软弱围岩小净距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于稳定的状态下,避免出现流沙和塌方的情况,在进行隧道土体开挖前需要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支护和加固。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的固结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设计参数,对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在超前小导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宏坤 《东北公路》2001,(3):79-81,34
通过对丹本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软弱破碎带组织的新奥法施工工艺的叙述,介绍了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喷锚混凝土等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陈冰峰 《隧道建设》2004,24(4):45-48
应用双层小导管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围岩进行超前预支护,使围岩相互连接成整体而相对稳定,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广乐高速公路的龙归隧道左线位于凹形沟谷地段及断层破碎带上,开挖支护风险大。为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增设双排超前小导管、掌子面超前注浆、增加临时横撑等关键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旧关隧道出现的大水压情况,以超前钻孔泄水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有效的开挖支护措施,采取了探测围岩级别、估计地下水发育、超前钻孔泄水、超前小导管固结、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及施做径向小导管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大水压的危害及破坏作用,改善了施工条件,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隧道下穿铁路站场时最佳预加固方案,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超前小导管与超前长管棚两种超前预加固措施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支护刚度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等不断减小。管棚支护刚度较大,注浆后能形成梁拱效应,有效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控制围岩变形,可作为隧道下穿铁路轨道时超前支护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对蒙文砚高速公路铳卡隧道左洞断层破碎带粉砂质泥岩条件下隧道贯通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隧道采用单向掘进挖掘法、配合超前小导管支护注浆工法进行围岩加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破碎锤代替钻爆开挖及围岩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确保在粉砂质泥岩条件下隧道贯通的安全性、经济性,为今后同条件下隧道贯通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隧道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应麟  陈秋南 《中外公路》2005,25(4):152-154
该文在分析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软弱围岩塌方原因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选择隧道塌方区YK73+935作为典型监测断面,从该断面的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规律结果可知,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12)
在软弱围岩地段隧道施工中,常在工字钢腹部穿孔打设超前小导管。为了研究开孔对工字钢安全性能的影响,采用分级加载法,结合材料力学、数值模拟和相关试验,对比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不同外荷载下开孔对工字钢的位移、应力、塑性应变等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开孔大小对其变形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字钢跨中翼缘首先屈服;发生屈服的临界塑性荷载,数值模型解与理论模型解较一致,而试验值偏小。跨中上翼缘的两侧位移要大于中间的位移。当外荷载较小,工字钢处于弹性阶段,开孔直径对工字钢受力性能影响小;而当外荷载较大,工字钢处于塑性阶段,开孔两侧拱腰的塑性应变较孔周其他部位要大,大的开孔对工字钢影响较大,呈现的是非线性增长,且增长梯度越来越大。建议为了避免翼缘两侧产生过大的变形,工字钢翼缘与围岩接触侧以及上下翼缘之间,喷射混凝土应喷射密实,必要时,可以在工字钢上下翼缘侧焊接加强联系筋。对直径超过50mm的大直径超前支护,不应在工字钢腹部开孔;如要开孔,必须采取加强加固措施,如大直径导管管内必须注满浆液,导管尾部与工字钢焊接牢固,并在孔周边焊接加强钢筋或钢板,或者从工字钢外侧打入超前小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