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桩承加筋路堤中褥垫层对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有直接影响,并进而对沉降产生影响.根据有限元对桩承加筋路堤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认为,褥垫层对沉降的影响值得考虑,随着褥垫层模量、厚度以及摩擦角的增加,地基沉降是减小的.而加强褥垫层对桩项局部压入作用的限制,则是通过褥垫层实现减小沉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赵景锋  方胜 《路基工程》2011,(4):19-20,24
针对Hewlett土拱理论设计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时没有考虑筋材作用的缺陷,在Hewlett土拱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筋材的作用,建立路堤土拱、筋材与路堤土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推导出考虑筋材作用下桩承式路堤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广梧高速公路一试验段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对带桩帽的桩承式复合地基水平加筋垫层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得出加筋体的挠曲变形量及筋材拉应力。在此基础上,视复合地基中竖向桩体和桩间土体为线弹性体,由静力平衡及变形协调条件,同时考虑筋材拉应力的作用,得到水平加筋垫层上下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反映桩土间的差异沉降量、水平向加筋体抗力作用、桩间距、桩帽直径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某一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水平加筋垫层的存在使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增大,地基承载力提高,用文中方法计算桩承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1]的基础上,考虑了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上下摩阻力,然后对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改进,最后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式。本文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例实测值对应很好,且网上网下桩土应力比能反映出加筋垫层网材的拉膜效应作用。因此,本研究能为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志成 《路基工程》2022,(2):110-114
以湖北某沿江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刚、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性状差异分析,对路堤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计进行改进,取消传统桩顶加筋碎石褥垫层,在桩顶加设桩帽,桩顶设计一定厚度石灰(水泥)改善土层.从桩土荷载分担、路堤破坏、上刺入量几个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从现场观测及调查来看,技术、经济都能达到很...  相似文献   

6.
为真实反映加筋桩承式路堤的土拱效应,采用三维球形土拱假设,建立了一种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基于Hewlett土拱分析方法推导了无加筋体时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桩土荷载分担表达式;对于加筋桩承式路堤,依据桩帽顶部加筋体沉降的特征,将加筋桩承式路堤分为2个部分,采用不同的沉降假设分别建立其竖向平衡方程,求得桩帽顶面和桩间土表面对加筋体的支撑力;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采用参数分析法对影响土拱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加筋体抗拉强度对桩土应力比以及加筋体拉力均具有很高的影响等级,研究结果能够为分区域铺设加筋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台缙高速公路桩承式加筋路堤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桩帽净间距、路堤填土内摩擦角、路堤填土粘聚力、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等沉面高度与桩帽净间距的比值为3.0~3.7;路堤填土内摩擦角越大,等沉面高度越小;路堤填土粘聚力、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的大小对等沉面高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CFG桩土应力比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垫层厚度设置是否合理,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与变形特性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江西某高速公路采用CFG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现场,对不同褥垫层厚度工况下的桩土应力比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测试,并模拟各个工况对桩土应比和土体沉降进行了定量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桩长和桩间距一定的条件下,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褥垫层超过一定水平,厚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小。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当桩间距为1.5 m,褥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厚度宜为30~40 cm。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高速公路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桩承式加筋路堤,加筋改变了路堤底面的变形形态,不可避免地将对路堤变形模式与土拱效应产生影响。为了深入分析加筋的影响,利用开发的多沉陷门(Multi-trapdoor)试验装置和椭圆钢棒相似土填料,开展未加筋桩承式路堤试验并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存在的3种变形模式,选取3种变形模式的代表性试验,开展相同参数条件下的加筋试验以及4种不同填料高度和3种不同加筋刚度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试验。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自制三点式载荷计准确测试得到全场位移及桩顶和桩间土压力。结果表明:加筋后,未加筋桩承式路堤的三角扩展型和塔形升高型变形模式转化为同心椭圆扩展模式,等沉面模式转化为同心圆等沉模式;2种变形模式之间转化的临界高度为1.5倍桩间净距,但等沉面的高度仅为67%的桩间净距;加筋对土拱效应发挥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加筋减小了差异沉降,导致土拱效应发挥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加筋改变了路堤变形模式,为同心圆土拱提供了稳定的拱脚,使得土拱效应发挥程度提高;在填料高度低,加筋刚度高的情况下,土拱效应发挥程度进一步降低;而填料高度高,加筋刚度低时,土拱效应达到了充分发挥所需的差异沉降,加筋对土拱效应有提高作用;张拉膜效应发挥程度随加筋刚度增大而提高,且随着桩间土下沉而提高,导致土拱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0.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桩承式路堤的沉降组成和分布规律、适用条件、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因素等。具体研究了未打穿软土层情况下不同路堤高度时的路堤沉降规律,在打穿和未打穿2种情况下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桩间距、路堤高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土工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路堤沉降主要取决于桩端以下软土层的压缩;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土工格栅对荷载分担比和路堤沉降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高速公路软基段数值模型,分别改变CFG桩的桩间距及褥垫层厚度,分析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垫层厚度增大,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可将褥垫层厚度设置为40 cm;(2)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得到的结果可为CFG桩加固该地区高速公路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PFC3D软件,模拟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土体颗粒体系中力链的分布情况及土体孔隙比、配位数与土拱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对位移出现时,路堤土体中力链明显偏转,并发展成一拱形;土体成拱过程中,孔隙比会发生突变;桩土相对位移对路堤土体的影响存在渐进性;配位数在路堤土体中的分布,呈现中部高于上、下部的趋势,证明土拱拱体的形成;在较小或较大相对位移情况下,土体内部颗粒运动比较活跃,土拱效应发挥明显。  相似文献   

13.
桩土应力比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参数。该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上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桩顶、桩间土应力的现场测试,对路堤下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以及桩土应力比,随荷载水平及加载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付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59-159-162
为研究褥垫层物理参数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Midas/GTS建立了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地基沉降量和桩土应力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地基沉降量和桩身应力比也呈增大的趋势,褥垫层能降低地基沉降量。垫层厚度越大,地基沉降量越小,桩土应力比越大;垫层模量越大,地基沉降量越小,桩土应力比越大。选择合理的褥垫层参数有利于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例,充分发挥地基承载性能。考虑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范围内,该工程褥垫层厚度宜取值为400 mm,模量宜取值70 MPa,实际工程的合理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贺月年  李殿勤 《公路》2007,(5):30-35
对于复合地基来说,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至关重要,它是设计复合地基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采用了搅拌桩复合地基及管桩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加固处理,通过在这两个加固区设置静土压力盒来掌握桩土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传递性状,并推荐了合适的桩土应力比数值。这不论是对复合地基承载力传递性状的分析研究,还是对工程实践,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管桩加固软土路基桩土应力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在地质情况相近的软基管桩路段采取了4种不同的褥垫层设置方式,并在4个监测断面埋设了大量的土压力盒对桩土应力进行严密监控,获得大量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对土压应力以及桩土应力比的时效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数据反映了以桩土应力比峰值点为分界点,桩土应力协调分两阶段,由土体瞬时沉降引起的应力协调是桩土协调工作的第一阶段,由主固结引起的为第二阶段;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对褥垫层设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