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01南昌首批盲文公交站牌投入近日,江西南昌首批盲文公交站牌已经在里洲小区、南大一附院北门、学院路口等站台投入使用。这批站牌分布在南昌城区盲人出行比较集中的四个区域。盲人市民将可通过触摸清晰的盲文公交站牌,找到自己所需要乘坐的公交线路。公交车进入站点时也会有语音报站,到站会有语音提示,能让盲人更顺利地乘坐公交车。  相似文献   

2.
徐燕 《人民公交》2015,(4):21-21
近期,金华公交集团推出的“金华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乘客只需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关注“金华行”,便可查询公交车辆实时到站信息、高铁、航班信息、机动车违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交IC卡余额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公交实时到站信息是公交实时信息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靠的到站信息容易误导乘客。考虑突发客流等需求不确定条件,基于鲁棒优化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公交实时到站信息优化方法。不同于已往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寻找更精确的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在已有的公交实时到站信息中,考虑客流情况的不确定性,以及乘客对公交实时信息的不同态度,同时考虑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恢复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增加对公交实时到站时间预测的运行延误估计,给乘客提供一定的辅助信息来调整其出行计划及行为。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对同一条公交线路而言,不同的等待时间成本系数导致结果发生明显的变化;(2)公交实时信息的普及可以节省乘客的出行时间成本;(3)对于服务水平较差的公交线路而言,模型应用产生的风险成本更大,模型在服务水平较好的公交线路上应用效果会更好。通过该公交实时到站信息优化方法,可以使现有的公交实时信息内容更为完善、精确,降低不准确的实时信息带给乘客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乘客更好的利用公交实时信息规划出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城市公交准点率、减少延误,解决车辆串车问题,研究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调度优化方法。以乘客出行意愿、乘车属性、到站规律等标识公交客流变化特征,以车辆载客限制、站点延误、到达率、下车率等描述串车形成场景。考虑准时性、客流需求、调控策略等约束,采用实时混合控制策略,实现车头时距偏差与乘客总行程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公交串车调度方法,考虑到乘客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调控公交车辆站点驻站时间以及路段平均行驶速度,可满足站点时段性群体聚集公交客流出行需求,防范潜在的公交串车。在模型求解上,考虑到双目标优化视角的差异性,运用超车规则对串车场景下的出站车辆重新排序,设计基于NSGA-II的求解算法,以拥挤距离标定序度关系,以精英策略获取新种群,改进交叉算子,并基于TOPSIS法对获取的Pareto解集择优。最后,以实际公交线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串车优化调度模型,系统考虑了乘客乘车属性与车辆载客限制,能够输出最优的车辆滞站与车速调整方案,并且能运算得出车辆离站时间、车头时距偏差、准点率、乘客等待时间以及乘客行程时间等多项运营指标。优化前后对比表...  相似文献   

5.
调度是支撑即时响应式定制公交运营的关键技术。针对即时响应式定制公交高度分散和随机的乘客出行需求的特点,建立了即时响应式定制公交两阶段调度决策模型。第1阶段进行定制公交初始线路整体决策,以车辆数(线路数)最少为目标,根据区域内分时段的高概率出行OD点的地理分布,优化定制公交系统的初始线路;第2阶段进行车辆实时调度决策,以乘客延误成本最小、运输企业利润最大以及未服务乘客造成的损失最小为目标,在初始线路的基础上,结合实时乘车请求的时空分布、上/下车站点关系、上/下车时间、车辆容量等限制条件,对各线路车辆的实际行驶路线以及到站时刻进行决策。两阶段调度方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平衡了运输企业和乘客双方的利益,在车辆实时调度决策中兼顾了实时需求和后续最可能需求对调度决策方案的影响。根据两阶段调度模型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最后,以广州市内的高概率出行点为例对即时响应式定制公交两阶段调度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初始线路优化模型能够生成数量最少且覆盖区域内所有高概率出行点的线路,车辆实时调度决策模型能够根据实际乘车请求合理调整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到站时刻。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交停靠站对车流与客流排队诱导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定位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以车辆即时一定点停靠与公交站牌智能指示为核心的公交站即时排队诱导系统;分析公交站现行停靠方式的种类及其优缺点、公交站引导设施的现状及问题,介绍了公交站即时排队系统的设计功能、主体结构及功能实现流程;依据专业基础及实践经验,从管理制度和控制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保证该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凤娟 《人民公交》2015,(10):96-96
【事件回放】为了给乘客更好的乘车体验,北京有关部门相继推出公交到站实时查询服务,只要用手机下载APP,就能随时掌握所乘公交什么时候到站。据了解,目前主要有北京公交集团推出的查询系统"公交e路通",另一款是由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在2013年底发布的"北京实时公交"。但从两款APP的下载使用评价不难发现,软件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车辆》2008,(11):33-33
今后深圳市民在公交站台等车时,可以像在地铁中一样,从显示屏中得知下一班车次的具体到站时间。目前该项目的整套服务将在不久引入深圳。智能型数字公交站亭系统由数字公交站亭、车载设备和后台信息管理中心三大部分组成。在公交车站上,除了各个线路的站牌外,最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交智能运营调度系统用户主体,提出了系统用户服务内容。然后构建了系统逻辑框架,用来描述系统所包含的功能模块及其关系。详细设计了公交车辆智能调度、乘客信息服务、司售人员考勤管理、运营分析与清算4大功能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公交智能运营调度系统相关的设计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显示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动态地获取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这是公交调度的新模式。公交站点间运行时间预测是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最重要的工作。研究了基于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公交电子站牌显示时间的预测理论、模型和方法,旨在为推进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provision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bus arrival times could potentially reduce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public transport trip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ervice. In addition, real-time predictions might enable operators to apply proa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Even though considerable research efforts were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s arrival prediction schemes,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al-world operational systems.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commonly deployed real-time information generation scheme. A conventionally used scheme is implement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Performance metrics concerning the prediction error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their impact on expected waiting time were formulated from both passengers’ and operators’ perspectives. The real-time information generator was applied on the trunk line network in Stockholm, Sweden.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ediction scheme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generated predictions against vehicle positioning data. This scheme was found to systematically underestimate the remaining waiting time by 6.2% on average. The provision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yields a waiting time estimate that is more than twice as close to the actual waiting times than the timetable. This difference in waiting time expectations is equivalent to 30% of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是进行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上下车人数两个方面内容。在现有修正方法的基础上,对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修正.对上下车人数采用“推位移”法进行修正,经镇江市4路公交车调查数据应用实践。实践表明修正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为尽量降低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的运行费用,提出多换乘点间运行线路协调设计的构想。针对同时包含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混合需求,构建多换乘点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运行线路的2阶段协调优化方法,并设计优化流程。第1阶段仅考虑预约需求,首先将预约乘客按有/无特定换乘点要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预约需求下多换乘点多车辆运行线路的协调优化模型。在协调优化模型中,优化目标是由乘客时间费用、车辆运行费用、以及惩罚费用所构成的系统总成本最小;乘客时间费用包括乘客候车时间的惩罚费用、车内乘客在需求点的等待时间费用以及乘客车上时间的惩罚费用3个部分;车辆运行费用包括车辆启动费用、路段行驶费用、需求点的停靠费用、车辆早到引起的等待费用4个部分;考虑的约束条件包括乘客候车和车上的软时间窗、乘客换乘点要求、车辆容量、车辆出行时长等。第2阶段根据规则判断是否响应实时需求,并根据响应情况重新优化后续各班次的运行线路。针对第1阶段模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求解算法。研究表明:在预约需求或混合需求条件下,与各换乘点运行线路独自优化相比,协调优化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5.4%、19.8%,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4%、21.7%;与固定发车间隔相比,分时段调整发车间隔,也能有效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18.2%、17.2%,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9.97%、25.06%,说明多换乘点间车辆路径的协调运行是提升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车用柴油机技术状态数据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ARM10嵌入式主板,采用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PC104采集板设计了车用柴油机技术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标定试验,证明该系统精度为1%,能够满足实时采集的要求.通过实车应用试验实现了车用柴油机技术状态监测,为车用柴油机视情维修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因应资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型手持设备逐渐普遍,应用程序蓬勃发展改变人类传统行为模式甚巨.其中,运输相关之应用程序多样化发展,功能包含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交通信息的提供、车辆派遣的预约、交通票证的订定、观光游程的设计等.依据台北市交通局统计2013年民众透过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查询次数,每月已高达6 000万次以上,实有必要针对运输类应用程序所衍生之效果进行探究.论文主要研讨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所提供的交通运输信息对用户旅运行为之运具选择影响,透过问卷调查,进行个体运具选择模式之构建,以分析台北市旅运者在受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对于运具选择行为转变之影响,期能了解ITS结合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的交通信息服务对于提高公共运输便利性之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震 《时代汽车》2022,(1):197-198
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车辆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车联网能够将司机、乘客、行人、道路、车辆与调度员之间的信息进行联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数据网络,实时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新型出行方式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相似文献   

17.
车队管理系统是以车辆为基础,整合车辆数据记录、卫星定位和数据通信等功能的后台应用系统.可提供有效的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实时车辆运送信息及安全监管信息。本文分析车队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车队管理系统的行业标准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众多研究证明共享无人驾驶车辆(SAVs)交通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完全可控并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即克服导致共享单车大量倒闭的运维和调配难题,也可消除制约公交竞争力的准时性、舒适性、覆盖性差的不足,有望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主体出行模式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城市病。基于此,总结SAVs交通系统相对传统共享车辆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方面的优点及不足,综述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技术。从SAVs交通系统运行过程出发,总结并分析SAVs交通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包括SAVs交通系统出行需求产生方式、车辆与需求匹配方式、车辆路径规划与车辆再平衡方式,以及运行方式与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对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时间、车队规模、乘客等待时间和服务水平等系统性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发现对于SAVs交通系统运行与性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选择SAVs的出行需求计算多未考虑需求转移的影响,能够有效在大型路网中使用的系统模型与算法依然缺乏,且对于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研究考虑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最后,基于提高SAVs系统性能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可为SAVs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以嵌入式ARM为核心,涉及北斗/GPS卫星定位双系统、GPRS无线传输技术、CAN总线和K-Line总线技术,与车辆发动机BOSCH共轨系统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中心对车辆的定位、远程诊断维护以及远程监控管理,并且具有车队管理和防拆卸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和ARM9处理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多信息显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和解析CAN总线信息,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混合动力汽车各种运行参数,并通过触摸屏,实现与驾驶员的交互.论述了该多信息显示系统应用于某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