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妙珍 《铁道勘察》2007,33(1):49-51
在地下水饱水带的长期浸泡软化下,亲水性强的坡残积和坡洪积的黏土层、泥炭质土、炭质页岩全风化层逐渐在斜坡上形成特殊的软土,简称“斜坡软土”。这种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与一般常规软土相似,但对工程的危害极大。介绍了黔桂铁路全线的气象、地形地貌、岩性、地层结构等特征,阐述了该线斜坡软土的成因、分布及特性。结合并行中的贵新高速公路斜坡软土整治经验,提出了所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千佛山段膨胀土路堑滑坡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伟 《铁道建筑》2011,(12):89-91
结合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勘察与滑坡设计整治实践,论述了该段路堑弱膨胀土具有的特点,路堑边坡及其一般挡护形式.分析探讨本段路堑滑坡的分布及特征,主要成因,整治过程中分阶段采取的临时与永久措施及滑坡整治的施工原则.总结勘察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体会,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近年修建的西南山区某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大量工程滑坡整治实例,论述了工程滑坡的易发地质环境、诱发因素及勘察、设计、施工中防治工程滑坡的对策,对控制或减少工程活动造成的工程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振东 《科技交流》2003,33(4):82-85
包西线神延段DK422 930~DK423 010段右侧黄土路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于2000年6月2日产生了黄土工程滑坡,造成施工中断,经过补充地质勘察,进行了工程整治。本通过该工程滑坡的勘察、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整治,总结了在勘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韩康 《科学技术通讯》1999,(1):23-25,31
本文分析了水城-柏果线鸡场斜坡的地质特征、变形特性和施工因素,得出在斜坡地段施工开挖将导致工程滑坡的结论,由此,设计采纳了改线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镇安站刘家台滑坡整治过程 ,从切实加强铁路路基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角度 ,为该类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及勘察设计方案取舍的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内昆铁路斜坡软土段地质成因分析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斌 《铁道建筑》2005,(10):26-28
文章结合内昆铁路施工遇到的斜坡软土地段,分析了斜坡软土的成因,说明可通过气象资料、地形地貌、岩性及岩层产状等资料,综合判定该软土的存在。提出斜坡软土地段选线原则、软土的整治措施,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内昆铁路老锅厂—李子沟段 ,为罕见的云贵高原斜坡软土地带 ,全长 13 .6km ,气候恶劣 ,全年雨雾天气达2 2 0余天 ,地质条件不良。以挖方通过深厚软土顺层滑坡地段 ,既要满足抗滑挡护工程安全规范施工条件 ,又要保证抗滑挡护工程的长久稳定可靠 ;既要保证路堑基底施工处理质量 ,又要避免路基病害发生 ,控制工后沉降。对斜坡软土条件下路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并在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软土路基地段修建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包括软土地基基本特性、综合勘察模式及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方法,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沉降估算分析方法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路基填料工程特性、改良方案、填筑压实工艺及动力特性,桥路过渡段填筑工艺及实际过渡效果等.详细介绍了代表性工点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各环节试验的研究结论.为软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黔桂线车河站斜坡软土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位于山前缓坡上的车河站横穿21条自然沟,施工开挖及试填筑时发现大部分沟内分布斜坡软土,需查明其成因、范围、厚度及工程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参考我院设计的内昆线、水柏线等铁路项目山区斜坡软土研究结论,采用试抗、钻探、静探、轻型动探及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车河站共有16条沟内分布斜坡软土,厚度差异较大,共同特点是土质软、成分杂、分布和性质不均匀,且夹有较多碎块石。最后选择了强夯碎石墩对基础进行复合地基加固。 研究结论:地层结构造就了特别的水文地质环境,从而为形成山前缓坡沟槽软土创造条件。治理包括排水、地基置换及挡护3个方面。从施工结果看,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车河站斜坡软土操作容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膨胀性软岩是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特殊土,由于其具有强度低、遇水膨胀、崩解、软化,失水干缩、流变特征明显等不良工程特性。在这类岩层中修筑的边坡经常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软岩边坡破坏特点、软岩流变特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软岩迎坡变形、破坏机制。提出了适宜干膨胀性软岩的边坡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昆铁路老锅厂—李子沟段的高原斜坡软土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 ,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局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的软土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筑路基都将面临路基稳定并如何施工这一课题。通过对该段路基施工的试验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排水治软抗滑”指导原则和处理措施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高原斜坡软土地区的路基综合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震滑坡数据资料,基于贡献率分析法和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坡体组成、坡度、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以及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共五个坡体结构因素对地震滑坡发育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坡体结构不仅决定着滑坡的空间分布,而且控制着地震滑坡面积、体积及变形长度;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坡度的贡献程度最高,坡体组成的贡献程度中等,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的贡献程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的滑坡研究及防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西安铁路局科研所拥有一支专门从事隧道、路基病害治理的应用性研究,并具有岩土工程检测与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该所承担的襄渝二线柴家坡隧道蠕动滑坡整治科研项目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四等奖,深层搅拌法加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荣获  相似文献   

15.
西延铁路蔡河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宗堂 《铁道勘察》2006,32(1):31-35
蔡河滑坡位于西延铁路蔡河车站进站端,洛河右岸,既有铁路以3—18m挖方从滑坡中部通过。系统介绍了蔡河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与滑坡特性,对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支挡、清方减载与截排地表水相结合等综合整治措施;以及根据现场揭示地质情况所作的变更设计。提出了黄土塬边清方、深挖应慎重对待;路基工程特别像滑坡、深堑高堤、长大挡护及特殊复杂地质地段的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配合,运营期应加强养护维修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岔河隧道为傍山隧道,隧道拱腰及拱顶纵向开裂掉块,边墙纵向开裂外移侵限,危及行车安全.隧道区具备地形和地质偏压条件,隧洞裂缝有明显偏压裂缝特征;勘探揭示山顶连续拉张裂缝,隧洞边墙存在水平纵向剪裂.查明隧道病害原因,正确评价稳定性,预测病害发展趋势,关系整治工程方案和整治工程成败.研究结论:岔河隧道病害是由地形偏压和地质构造偏压复合作用造成并发展为滑坡隧道的典型案例.地形、坡体特殊的地质结构构造、各岩土层的地质特性,决定坡体容易形成偏压,沿层面和高角度断层面形成软弱滑动带,是滑坡形成的内因.河流侧蚀作用、降雨下渗,特别是构造运动及地震作用引发的F1高角度正断层上盘的间歇性下降运动,是滑坡发生发展重要的外在触发原因.按勘察结论和措施建议进行综合整治,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仰坡滑坡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楚大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洞口滑坡,是由于施工中破坏已稳定的古滑坡坡角,而造成山体失稳所形成的滑坡。由于发现及时,采取了监测措施,进行了有效的预板分析计算,达到滑坡防治与处理的效果,可供类似施工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俊  蒋忠信 《铁道勘察》2005,31(3):74-77
以宝成二线新老鸦岩、明月峡、新飞仙关等工点的边坡(或滑坡)整治为例,介绍岩土预应力锚索技术的设计、施工及整治效果,并对锚索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出了建议:采用先进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设计施工引入动态观念,科学安排锚索与相邻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隧道爆破施工对锚索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疆港进港铁路范围软土地基的勘察,对沿线工程及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埋藏条件及工程位置的研究分析,结合天津地区处理软土的实际成果和经验教训,阐述该地区软土的特性及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说明采用综合勘察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可行的。结合工程与地质情况采取的地基处理措施效果好,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沪昆客专贵州西段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为高陡边坡,属典型的缓倾角顺层边坡,勘察阶段定性为崩塌落石工点,施工中发现该工点的崩塌落石规模和工程危害远超过原先的认识。本文基于无人机航拍技术,通过综合勘察和地质分析,查明崩塌落石的成因和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研究结论:(1)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为缓倾角顺层高陡边坡,崩塌落石之所以严重,系因滑移-压致拉裂变形破坏;(2)该高陡边坡的整治范围,重点是距陡崖约35 m的贯通节理附近至崖壁间,按高度分段设防,采取清方、锚索(地梁)、喷锚网、主动防护网、锚索桩、防撞墙、截排水沟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是适宜的;(3)线路傍山选线,应远离高陡岸(边)坡,对上硬下软的缓倾角顺层高陡边坡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以避免大规模崩塌落石的危害;(4)无人机具有从上往下拍摄的优势,用于复杂艰险山区不良地质勘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本研究成果用于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高陡边坡的整治,对于铁路、公路高陡岸坡崩塌落石发育区的选线、勘察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