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该文旨在以BRT(Bus-Rapid-Transit)系统组成特性与应用模式为基础,结合中国城市具体的交通情况,分析各类BRT模式的应用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并从BRT选择与功能定位、BRT系统中信号优先技术的应用、BRT收费模式设定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引入BRT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晓辉 《交通科技》2015,(2):136-139
引用住建部2011科技计划项目"快速公交系统通行能力研究"中的模型和方法,以厦门BRT为例,对高架BRT系统通行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将高架BRT和不同制式的地面BRT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厦门BRT系统的建设运营经验,提出了提升高架BRT通行能力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给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参考,以上海市奉贤南桥新城-东方体育中心BRT工程为实例,介绍了BRT交通组织的设计方案,对BRT路权方案、交叉口交通组织、特殊节点交通组织、首末站出入线交通组织、过渡期间交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探讨了在不同工况下的BRT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并得出奉贤BRT系统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基本满足BRT车辆行驶需求等3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BRT系统的运营速度与运营能力主要取决于BRT专用道的设置方式,如配合交叉口信号优先系统,BRT系统的服务水平将可以达到轻轨系统的服务水平。BRT专用道的设置可以避免BRT车辆与其他车辆的混合行驶,减少甚至消除了因BRT车辆与其他车辆产生冲突而带来的延误,提高了其运行效率。主要研究BRT专用道的布设形式,并对其交通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晨 《运输车辆》2009,(2):46-46
一直以来,笔者都想针对国内的快速公交(BRT)项目作一次全方位的探寻。 如今,距国内首条BRT线路开通已4载有余,作为对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一种贯彻执行,BRT项目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投入运营;然而,在各地BRT项目如火如荼的实施过程中,在BRT客车的选用到BRT系统的规划,以及国家对BRT项目相关标准的制订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全面分析快速公交BRT(Bus Rapid Transit System)系统组成特点基础上,针对大同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BRT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大同市BRT线路远期、近期布局构想,以及相应的BRT设计方案,为各城市寻求适合自身要求的BRT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笔者都想针对国内的快速公交(BRT)项目作一次全方位的探寻. 如今,距国内首条BRT线路开通已4载有余,作为对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一种贯彻执行,BRT项目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投入运营;然而,在各地BRT项目如火如荼的实施过程中,在BRT客车的选用到BRT系统的规划,以及国家对BRT项目相关标准的制订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商用汽车>杂志发表的前3篇文章中,笔者对BRT用车作了初步讨论.在BRT项目中,除却BRT用车这一直观载体外,BRT系统亦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随后的几篇专题文章中,笔者将着眼于BRT项目实施条件、基础站台和专用道路等几个方面,对BRT系统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晓辉 《交通科技》2009,(4):119-121
针对厦门市城市中心区无法设置BRT专用道的问题,分析了厦门高架BRT系统的特点及运营效果,研究了高架BRT系统建设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提出了高架BRT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广州快速公交BRT无障碍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方便弱势群体安全出行,从微观层面,基于弱势群体出行需求和通用设计理念,对BRT过街设施、地铁与BRT间的无障碍通道、BRT站台进出口闸机及BRT登乘系统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人性化改进和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可能满意度法对改善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外大部分BRT系统的设计特点,根据BRT系统中港湾式车站组的实际情况,结合线路发车频率,建立了BRT通道车辆排队概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排队模型的线路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广州市中山大道BRT系统中的站点为例对该调度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在Vissim软件中进行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排队,为BRT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快速公交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考虑建设快速公交。回顾了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快速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指出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是相互补充的,快速公交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补充和过渡。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效果,快速公交在支持城市发展、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指出一个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需要系统化的思路,从规划设计、选线到运营组织与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更加重视快速公交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正成为专业人士的共识,但目前快速公交系统总体规划却忽视了智能系统的实际用户需求,使得快速公交系统运营无法实现效益最优。对快速公交智能系统进行了定义,分析其设计目标和主要功能,建立其框架结构和集成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理念和快速公交智能技术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发展快速公交客车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有着及其重大意义。介绍了BAT铰接客车空调的结构和特点,着重阐述了BRT铰接客车空调系统的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5.
BRT站距影响乘客到达BRT 站点所花费的平均时间,这种影响对步行到站者的出行显得尤为明显。首先,对BRT走廊辐射区域进行了细致的解析,以到站时间受站距影响较大的步行到站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步行到站者的平均到站时间,得到了步行到站平均时间同站距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增加站点数量造成的平均步行到站时间减少同BRT车辆运行时间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平衡为目标,建立了BRT走廊站距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该模型对BRT 影响区进行细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能为BRT实际设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广州市LPG城市客车进行BRT改造的主要内容以及BRT车的保障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其他城市推广应用BRT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停靠站台,导致现有绿波交通模型很难同时优化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针对该难题,建立了以双站台为基础的社会车辆绿波与BRT行程时间协同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与BRT行程时间最短的加权值为目标函数;以周期时长、相位相序、社会车辆与 BRT 车速、交叉口双站台停靠选择为优化变量。算例表明,与 maxband模型相比,优化模型在绿波带宽占周期比例不变的情况下,BRT平均行程时间由 407.54 s降为 308.08 s,降低24.4%;BRT平均延误由68.66 s降为9.2 s,降低86.6%;停车次数由35次降低为2次,降低94.6%。优化模型在保证社会车辆绿波通行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BRT的通行效率,为BRT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分心对交通冲突状态下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影响,采用驾驶模拟器构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2种典型冲突形态:侧向行人冲突和纵向追尾冲突,设计认知、视觉以及发短信(认知+视觉复合分心)3种分心任务,在不同行驶车速、跟车时距、前车减速度等紧迫度条件下,采集30名驾驶人应对交通冲突的制动反应时间,分别采用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及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分心使驾驶人应对侧向行人冲突的制动反应时间增加0.09 s,但未观察到其对纵向追尾冲突反应时间的显著性影响;视觉分心与发短信都会延缓驾驶人应对侧向行人(分别增加0.31 s和0.27 s)以及纵向追尾冲突(分别增加0.47 s和0.38 s)的制动反应时间;此外,在纵向追尾冲突中,随着冲突紧迫度提高(前车减速度增大、车头时距减小以及自车速度增大),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显著减小。表明驾驶分心延长了驾驶人应对交通冲突的反应时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具体而言,认知分心主要延长驾驶人应对侧向冲突的反应时间,涉及视觉的分心同时延长驾驶人应对侧向及纵向冲突的反应时间;视觉分心对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延长显著性高于认知分心,说明视觉分心对行车安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阐述路段BRT站区车道布局设计形式及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BRT车站的组成与功能,结合天津市港城大道BRT车站项目,从快速公交站台与传统公交站台、轨道交通站台的不同点出发,对于快速公交车站规模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车站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BRT系统自身要求,还必须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社区等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