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纯电动汽车车内中低频啸叫噪声问题,文章首先对电机激励源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实车验证结构路径和空气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最终通过消除激励源的方法改善了车内噪声。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汽车车内中低频噪声既有结构路径贡献,也有空气路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鹏 《汽车科技》2005,(6):43-46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介绍结构—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探究车内低频结构噪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某特种车的有限元结构模型、车内声腔模型和声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结构模态,车内空气在其固有频率下声压的振动情况以及对比分析耦合模型和结构模型,为找出对车内振动噪声贡献量大的部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车内异常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在整车半消声室,通过对振动噪声的主观评价,并结合振动测量及发动机转速跟踪测量试验进行了振源识别,找出了引起车内异常噪声的原因,采取改进发动机悬置结构的方法消除了车内异常噪声,提高了该轿车的振动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6.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在介绍结构一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的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客车的车内噪声主要是低频声,它是由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振动所诱发的结构噪声,车内的低频结构噪声主要取决于动力总成的低频振动的隔离水平。通过对发动机橡胶减振垫的优化,达到降低客车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自由场消声室内四轮转毂试验台上对燃料电池轿车进行了声振特性测试,采集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信号及运动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的分布状况及主要频率成分。通过信号分析表明,车内噪声来源于驱动电机总成和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氢泵、风机,产生的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到车内,同时引起车身板件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根据样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0.
某车型怠速时因拍频产生的嗡嗡声影响到车内声品质和舒适性,本文运用OPTA从源-路径-响应的技术路线分析车内怠速10阶噪声,采用模态试验方法验证OPTA分析结果。通过结构分离和结构优化,验证优化方案对车内10阶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气系统结构噪声对车内10阶嗓声起主要贡献,通过排气吊耳和车身脱开及更改排气吊耳硬度(刚度)可降低车内怠速10阶噪声,车内嗡嗡声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以车内降噪为目的车身结构动态修改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对车身壁结构的局部修改等效地视为在其上附加一子结构,并给出了车内声压变化与车身壁结构修改间的直接定量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子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具体算例说明了子结构位置选择的恰当与否对降噪效果至关重要,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液压减振器的噪声与其内部结构设计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分析,研究了减振器内部结构与减振器空程冲击性噪声和液体截流噪声之间的关系。为降低或消除这两种减振器噪声,提出了对减振器内部结构如活塞阀系统、底阀系统以及活塞杆等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微型客车噪声表现及实际解决方法,通过一新动力匹配开发项目,阐述了应用噪声控制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实车内部噪声难题。  相似文献   

14.
排气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往往比内燃机本体噪声高出10~15dB。使用合适的消声器是控制和降低排气噪声的有效手段,因而对排气消声器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汽车排气噪声控制的热点。文章从实用性角度和声学原理出发,分析了一种普适性消声器结构及其降噪机理,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由于动力源增加、驱动桥改变和工作模式不同,导致其振动和噪声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并针对这些改变归纳和提出了减振降噪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用于车内减振降噪的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内外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高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显示越来越广阔,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认为利用智能结构进行车内噪声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噪声源;二是隔绝振源与车身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阻断固体传播;三是进行车身振动的主动控制,通过减少振动来消除噪声,对智能材料和结构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扩张式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消声性能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进排气系统噪声控制,为对其消声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详细讨论了结构参数对消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辉 《客车技术》2010,(3):21-24
汽车噪声(车内和车外)水平不仅是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国家法规对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汽车设计者来说,对汽车的噪声源进行识别和对其噪声水平及品质进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针对车外噪声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来识别关键噪声源,为下一步的噪声品质优化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弘韬 《客车技术》2013,(5):27-30,32
针对客车车内噪声的产生及汽车噪声测试评价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某型客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案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