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比较的方式,描述西门子LZB700M(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准移动闭塞、TrainGuard MT(列车卫士连续式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基于应答器的固定闭塞和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2种列车信号控制系统硬件、功能、实现方式和基本原理的异同。文章旨在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界进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书讯     
《铁路信号概论》正式出版 本书简要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及普速铁路信号设备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信号基础设备、联锁设备、闭塞设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调度自动化系统、编组站自动化系统、道口信号、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信号设备的防灾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和通信技术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等。本书由刘朝英、林瑜筠主编。  相似文献   

3.
日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的运行车辆自动列调信号控制系统十分先进。高度的自动化系统,带动了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轨道交通的运行车辆自动列调信号控制系统是由一系列软硬件系统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故障,都会造成整个运行车辆自动列调信号控制系统的瘫痪。同时,由于安置在轨道交通各区间的运行车辆自动列调信号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电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相对较晚,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更多地借鉴了国外轨道交通项目的经验,武汉市在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Ⅰ号线一期工程,尽管该线一期工程只有10.2km,全线高架、线路规模较小,但具有后发优势。因此,研究、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使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对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武汉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作简要介绍,并对移动闭塞系统中增设后退模或的必要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世界轨道交通》2007,(2):46-46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信号领域在上个世纪经历了新的革命。应用无线局域网改变轨道和列车之间的通信,将传统的准移动闭塞(或基于固定闭塞)轨道电路列车控制系统中的轨道电路取消,升级或改造为今天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成为了今后的走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车站联锁系统是保证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区域计算机联锁系统是在车站计算机联锁基础上结合了网络安全传输等技术发展的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它将整个控制区域视为一个车站.使用一套联锁机完成多个车站的联锁逻辑运算和集中控制.实现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站间联系的一体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德国西门子城市轨道交通LZB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重点剖析了该系统中可借鉴的特点与长处。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轨道交通为背景,回顾了20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准移动闭塞的基于轨道电路的ATC(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跨越到移动闭塞的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供信号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几种典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实现运行控制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运行指挥控制及安全防护功能,从几种典型的轨道交通模式出发,对比研究其运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构成.首先分析轮轨列车和高速磁浮列车的基本技术特征,不同的技术特征使得其相应的运行控制系统各具特点.然后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轮轨高速铁路和德、日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这几种典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从控制系统的主体、系统构成方式、车-地信息传输方式、列车定位方式、闭塞方式、速度防护方式等方面对几种运行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磁浮交通和轮轨交通的技术特征有很大差异,但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方法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闭塞设计优化系统,是一种设计辅助工具。也是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ATC仿真系统之重要组件之一,它为验证和评估闭塞设计方案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而且对铁路区间闭塞设计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特点,研制了CHECK方式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CHECK方式调度监督子系统、CHECK方式闭塞子系统和CHECK方式联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CHECK方式闭塞子系统,并就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电话闭塞法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列车控制系统故障情况下使用的降级运营模式。此种方法依靠人工组织,可靠性与运输能力均低于采用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行车模式。为了减少ATC设备失效情况下对列车行车组织带来的影响,在电话闭塞法行车时,采用列车测距设备对行车组织方法进行改进。以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实际数据为例进行算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设备能够提高电话闭塞法列车运行效率13.33%。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其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针对软件安全完整性等级为4级(SIL4)的系统或子系统,在其测试方法和流程方面都有国际性的标准参考(如欧洲标准EN50128)。测试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其测试方法应用和测试实践经验也是有所不同的,介绍了软件安全完整性的概念以及标准要求的各种测试流程,并对实际操作方法加以分析,深入探讨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软件安全完整性集成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应用方法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I0011-I0012
在一个轨道交通体系中包含有各种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安防系统和支持系统,这些系统中的语音、数据、图像以及文字等各种信息赖以传输和交互的平台就是网络通信系统,因此,网络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轨道交通的神经中枢。卓越信通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卓越信通")在轨道交通行业一直专注于搭建稳定的网络通信系统平台,是国内最早推出千兆和万兆工业以太网的公司。卓越信通总经理杨国文是国家科技部"八六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课题的承担人和专家委员会成员,是北大数字中国研究院专家组成员之一。我刊通过对卓越信通总经理杨国文的专访,揭示出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的时期,更加需要理念创新、技术领先、产品线广、服务诚信,且能够引导中国轨道交通网络通信系统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设备厂商。  相似文献   

15.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成本构成;从企业视角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LCC估算方法;通过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统计产晶LCC的各项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归一化估算,并定期进行回归迭代,规范化实施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产話的LCC改进建议,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主要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固定闭塞,移动闭塞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行车效率。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客流及上线列车数量的增加,轨道交通对车地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郑州地铁1号线DCS系统采用WLAN技术,结合历史故障,调查分析AP空口利用率,对车地通信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ATC)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基于移动闭塞制ATC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但经过ATC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实践证明,基于移动闭塞制式的ATC系统相对于基于准移动闭塞制式ATC系统,前者不但增加了额外设备,其行车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行车组织方式也更为复杂。提出基于无线通信的准移动闭塞ATC系统建设方案的优点,并阐明了推行工程总承包在ATC系统建设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移动闭塞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讨论了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原理、典型结构和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运载系统采用移动闭塞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轨道交通在近十年中获得了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解决了市内交通供需矛盾,高速铁路的发展则给城市间的交通带来了同城效应和零换乘的理念。但无论如何,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地自主创新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技术。为实现综合轨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轨道交通的低碳节能运营、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化运营模式,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将向着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通信信号一体化和标准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降低系统复杂性、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系统防护水平等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运能和旅客满意度,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运营需求和用户体验日益提升,安全、舒适、高效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具有列(调)车作业指挥和监督功能,是安全保障的核心。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的设计工程,每个环节应仔细斟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应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