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设计——以深圳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香港地铁对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构想,阐述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总结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相似文献
2.
付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4):165-168,173
总结并分析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昆明市地铁5号线世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阶段提出建议,以期为昆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会衡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3):121-126+13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近10年来在我国多个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已有实践案例。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这一实践的城市,经历了三代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策略的演化。在分析北京地铁第一、二代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北安河车辆段为代表的第三代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过程,总结了开发过程中所经历的规划探索、预留策略、城市设计优化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广君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1):74-78
在以往工程实践中,由于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与车辆段设计无法同步,导致车辆段物业开发规模强度普遍偏低,物业开发功能与车辆段本体功能存在干扰。在深圳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昂鹅车辆段设计中,同步考虑上盖物业开发需求,实现车辆段本体与上盖物业开发协同设计。通过优化车辆段工艺布局,压缩联合检修库及工程车库柱网跨度,进一步提高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车辆段设计中同步考虑上盖排水、综合管线等基础功能需求,更有利于提高上盖物业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5.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2):153-15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但在物业开发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杏山子车辆段周边规划、地理位置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确定以特色商业街作为杏山子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业态。结合车辆段总图、建筑、消防、站段关系和道路5个方面,介绍杏山子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并结合设计与运营,归纳总结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自身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总结北京市既有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经验,分析各案例在产品定位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环境营造、结构转换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既有开发项目存在以下不足:上盖业态种类较为单一,产品质量存在提升空间,交通组织有待优化,环境景观较为单调等。以北安河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例,对既有设计策略进行优化研究:在产品定位与优化方面提出基于一体化开发的项目定位与布局,降低盖上开发高度,多标高设计,利用优良朝向资源,可变性户型设计等策略;在交通组织方面提出要以提升价值为导向,形成以商业空间为主要载体的综合换乘空间,以环境分区安排各类交通流线;在景观设计方面提出利用盖上地形高差创造城市微地景和多层次绿化设计;以及在工艺与结构方面的若干优化设计策略。期望能为国内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前海车辆段上盖物业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地铁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工程管理面临填海区软弱地基处理、桩基平台工程与车辆段交叉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防水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等难点。文章主要对前海地铁上盖物业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国内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柏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7):137-139
分析了车辆段内不同区域上盖开发的结构形式,重点讨论在车辆段运用库和检修库两大库房上盖条件下,运用库线路布置的方案,以满足不同的上部住宅建筑高度要求。提出将建筑核心筒落地、拉开线间距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例,从业态构成、交通设计、消防设计、景观设计等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策略,并对类似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7):133-136
在当今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利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使得车辆段的设计趋于复杂。分析了上盖开发对车辆段设计的影响,从车辆段结构型式、车辆段上盖屋面、消防、室外综合管线等方面介绍了有上盖开发的车辆段设计,总结了相关设计要点。应在保证满足车辆段的规模功能及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兼顾车辆段上盖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地铁车辆段天车的振动源强特性及其在车辆内的振动传播规律,在广州某地铁车辆段进行了现场振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天车在车辆段运行时,接缝处牛腿振动加速度明显较大于无缝处,两者相差3~4 dB,因此建议车辆段内天车轨道使用无缝钢轨,以达到减小振动源强的目的.天车以满载和空载两种工况运行时,上盖建筑物楼板中央和柱脚振动在... 相似文献
12.
代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167-171,176
结合东钱湖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辆基地用地边界条件、上位规划、物业开发需求、消防及结构设计要素,提出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盖板高度、消防设计、结构设计等设计思路.在车辆基地中创新性地应用了装配式检修立柱,介绍了智慧车辆段的创新技术,讨论了针对细节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铁物业开发探讨 --介绍深圳地铁南头车辆段上盖建筑规划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瑞霞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2):44-46
介绍深圳地铁南头车辆段综合物业开发规划方案,说明该方案不仅可以减少铁路对城市的分割作用,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块的经济发展,完善整个区域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曾令福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10):7-12
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对于充分挖掘车辆段用地潜力、带动周边土地综合利用、提升土地利用率及商业价值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兰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结合其将上盖综合体与盖下车辆段、相邻地块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的工程实践,在系统阐述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针对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结构设计、消防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磁各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工程,阐述该工程车辆段轨道振动与噪声特点,对车辆段库内、库外不同区域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在采用车辆段轨道减振降噪成熟技术(在咽喉区碎石道床铺设高效减振垫,咽喉区小半径曲线设置阻尼钢轨)的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车辆段库内无缝线路的50 kg/m钢轨冻结接头夹板,采用夹板与高强螺栓联结钢轨,使轨端密贴,实现了库内无缝化;研发了适用于库内50 kg/m钢轨的高等级减振扣件(减振效果大于8 dB)。该设计降低了上盖物业开发减振降噪措施的前期投入,为今后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轨道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深圳地铁12号线机场东车辆段为例,基于空间集约化理念并结合全自动运行车辆段的发展趋势,在满足车辆段日常维护及检修需求的情况下,从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宽度、长度,主要盖下库房高度,大架修库工艺布局及车辆段各单体用房功能整合等方面进行集约用地工艺优化研究,以求在满足车辆段功能要求并节省投资的同时,为车辆段上盖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韩君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5):62-66,72
在地铁上盖物业与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建设的大趋势下,建筑与地铁站点的合建已成为普遍模式.西安东骊胡家庙购物中心与地铁站点的协同设计,反映出城市建筑与地铁站点合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其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建设进程中众多类似工程在设计流程、解决策略、技术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地铁车辆段振动噪声影响的特点及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综合控制的流程及方法,包括工程条件特点的需求梳理及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标准选择及确认、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预测、综合减振降噪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振动噪声控制措施效果实测及评估等,最后提出下阶段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车辆段不同功能区域振动噪声源强、振动噪声控制指标、不同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9.
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开发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大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国内没有该类建筑的现行规范,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设计和技术措施,满足该项目的消防要求,为类似工程消防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苏州轨道交通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从总体、车辆段和物业开发三个方面考虑消防设计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满足消防要求;(2)车辆段与物业开发之间防火完全分隔,消防控制系统各自独立,但在消防控制中心信息相通;(3)车辆段中规模大、人员多或危险性高的建筑应设直通室外(或二层平台)的安全出口;(4)满足大型满足大型消防车承重、扑救和转弯要求的二层平台可作为室外安全区;(5)二层平台上的建筑可将二层平台面作为室外地面,按现行消防设计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20.
道岔是轨道结构轮轨冲击的重要来源,也是地铁轨道减振降噪的薄弱环节与技术瓶颈.为解决有上盖物业开发地铁车辆段轨道道岔减振设计难题,通过文献调研,在总结地铁车辆段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的基础上,针对道岔这一特殊轨道结构,对比多种国内外道岔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①可动心轨辙叉最大减振效果约6 dB;②扣件减振效果一般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