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上盖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但在物业开发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杏山子车辆段周边规划、地理位置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确定以特色商业街作为杏山子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业态。结合车辆段总图、建筑、消防、站段关系和道路5个方面,介绍杏山子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并结合设计与运营,归纳总结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自身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香港地铁对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构想,阐述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总结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付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4):165-168,173
总结并分析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昆明市地铁5号线世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阶段提出建议,以期为昆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地铁车辆段的综合物业开发已成蓬勃发展趋势。通过宁波地铁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实践,对上盖地铁车辆段的设计难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类似车辆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铁10号线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沈阳地铁10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进行阐述。结合沈阳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的经验教训和地区特点,重点通过车辆段三角线和卸料线的独特设计,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洗车线、镟轮线设计以及车辆段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车辆段工艺设计应立足现场实际需要,切不可盲目生搬硬套既有的设计理念和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地铁车辆段的相关概念,并论述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控制要素构成,总结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控制体系,包括功能控制与形体环境控制2个方面。功能控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和道路交通组织等,形体环境控制包括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态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是国内第一个采用线路双层布置,并进行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车辆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通过对横岗双层车辆段的建造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地铁车辆段双层布置技术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其它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综合物业开发提供一种新思路。研究结论:(1)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采用双层设计后,车辆段用地面积减少了35%,节约用地效益明显。(2)双层方案由于增加了白地开发的面积,提高了物业开发项目的整体容积率,本次分析其商业开发经济效益为平面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的2倍,经济效益明显。(3)横岗双层地铁车辆段的建设和物业开发理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前海车辆段上盖物业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地铁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工程管理面临填海区软弱地基处理、桩基平台工程与车辆段交叉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防水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等难点。文章主要对前海地铁上盖物业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国内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上盖物业开发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的趋势,对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杭州地铁7号线盈中车辆段为设计案例,介绍了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的总图方案,并对上盖开发车辆段的室外综合管线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为日后其他上盖开发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地铁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特点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车辆段的总平面设计,对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就地铁车辆段总平面设计优化中的近远期结合,与上盖物业开发的结合,以及洗车线的合理布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如何解决存在的高差以及对外交通组织,是地铁上盖物业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进行开发项目停车位配建分析和出入口设置研究,再构建对外联系匝道形成对外交通组织基础设施体系,最后利用理论分析成果进行实例应用,指导上盖物业的对外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工程实践中,由于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与车辆段设计无法同步,导致车辆段物业开发规模强度普遍偏低,物业开发功能与车辆段本体功能存在干扰.在深圳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昂鹅车辆段设计中,同步考虑上盖物业开发需求,实现车辆段本体与上盖物业开发协同设计.通过优化车辆段工艺布局,压缩联合检修库及工程车库柱网跨度,进一步提高车辆段...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辆段预留上盖开发消防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预留上盖开发设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深圳地铁前海车辆段预留上盖消防设计的研究,提出车辆段上盖的板、梁、柱、基础等均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采用防火涂料隔热措施或增加梁板构件保护层厚度,使其达到4 h的耐火极限,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通过对前海车辆段预留上盖开发消防设计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车辆段预留上盖设计中消防设计要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恰当的防护措施,满足消防要求;对车辆段内的防火问题尽量按照现行的消防技术解决,或遵照现行规范规定的安全保障标准;针对混凝土板4 h的耐火极限要求,可采用防火涂料隔热措施或增加梁板构件保护层厚度来解决,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车辆段上盖物业的商业规划是项目整体具有鲜明商业主题的重中之重。定义商业规划和主题式商业。以北京四惠车辆段、深圳横岗车辆段、香港将军澳车辆段和英国伦敦怀特镇车辆段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车辆段上盖物业定位分为总体规划和子功能物业规划,提出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城市特征分析因素、区域特征分析因素;提出子功能物业规划目标,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者和顾客的分析,确定子功能物业的定位。总体规划和子功能物业规划构成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的商业规划。  相似文献   

15.
地铁设计新规范之车辆基地设计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者更快地熟悉掌握应用地铁设计新规范,并创新车辆段工艺设计思路,通过对2013年版地铁设计新规范的学习,并结合笔者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经历,对新旧地铁设计规范车辆基地篇章的主要区别及变化原因进行剖析与解读。归纳总结车辆段物业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应该把握的设计原则;车辆参数变化对车辆段工程设计的影响;车辆修程修制调整对车辆段规模的影响;运用整备设施设计参数的优化调整;检修设备设施及其他设施配置的明确调整等。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是地铁建设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阐述了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意义和前景,针对国内地铁车辆段的建设特点,结合工程规划和建设实例,对目前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方案、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必要性、方案可行性的分析,提出车辆段物业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屋顶绿化、库上物业开发、落地物业开发、库上库下同时开发以及地下车辆段开发等,并相应列举了有代表性的车辆段开发案例 从确保轨道交通车辆段使用功能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上盖物业开发对车辆段的影响,从专业设计角度提出各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应尽量消除车辆段运营期间的振动、噪声,避免对车辆段上盖及周边开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解决好车辆段的通风、采光问题,保证车辆段的使用功能和工作环境,尽可能降低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运营的不利影响 随着车辆段物业开发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早期开发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设计之初就协调解决好,使车辆段运营与物业开发良性共融,以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物业开发建设日趋向土地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圳轨道交通三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是国内第一个双层结构的车辆段。根据设计,该车辆段将实施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尽管在车辆段设计阶段,已考虑了上盖物业的承载要求,但是对上盖物业的结构形式及荷载传递方式等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而在上盖物业设计时初选了梁式转换层方案,但该方案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工期长。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变更成双层桁架转换体系。经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例,从业态构成、交通设计、消防设计、景观设计等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策略,并对类似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利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使得车辆段的设计趋于复杂。分析了上盖开发对车辆段设计的影响,从车辆段结构型式、车辆段上盖屋面、消防、室外综合管线等方面介绍了有上盖开发的车辆段设计,总结了相关设计要点。应在保证满足车辆段的规模功能及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兼顾车辆段上盖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