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流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基础作用,政府的职责主要应围绕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战略规划制定、标准规则完善、市场引导和规范、安全环保规制等方面。"在中国—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建设与物流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巡视员徐亚华介绍说,未来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努力推动物流业重点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属于国家统一调配物资的运输范围大大缩小,按照市场需求组织水路运输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面对开放的水运市场,作为我国航运业主体的国有大中型航运企业,在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的过程中,显得有些被动与不适应,导致不少大中型航运企业的经营出现亏损。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外,还与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紊乱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成功地促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对各种新兴的产业都充满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并且,在新兴产业出现的过程中有一个差不多类同的现象,那就是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的时候,几乎象瘟疫在流行,参与者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令人们眼花缭乱.现代物流业在中国的兴起也是这样.虽然没有人说得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家物流企业,但有资料表明"在上海有时一个月就注册了300多家"物流企业[1].与此同时,大量国外的物流企业也涌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董宏君 《综合运输》1996,(10):27-29,5
<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公交企业的特殊性,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兼而得之。从全国来看,公交企业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改革步伐滞后,政府包袱沉重,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后劲缺乏,财政补贴严重不足。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将会给社会交通环境带来不良后果,企业难以维继。所以如何改变中国城市公交企业的“悲惨”现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已成为公交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  相似文献   

5.
<正>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港口企业如何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学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泳?是摆在每个港口企业面前的严峻问题。 秦皇岛港是交通部唯一直属港口,生产任务90%由交通部下达,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生  相似文献   

6.
魏瑜 《综合运输》2005,(9):34-37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铁路产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市场治理和企业治理的功能得到了不断加强,铁路产业实施过的利润分成制、利改税、大包干、资产经营责任制等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塑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铁路运输企业,从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和资源配置方式。尽管许多重大经营权如调度指挥权等依旧保留在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手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铁路产业改革历程就是一个企业经营控制权由政府机构不断下移给以铁路局为经营单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与明晰权力的过…  相似文献   

7.
航空物流体系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整体物流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入世后,我国货运与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外大型航空货运与物流企业加快了拓展中国市场的步伐。在我国物流产业还远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情况下,国内航空物流业不过刚刚起步,航空货运物流市场尚处于整合、调整、变革的发展过程中,本土真正的航空物流企业难以找出一家。借鉴国外航空物流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冯浩 《综合运输》2012,(10):21-26
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物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类扶持政策出台力度很大。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物流企业税负沉重,物流用地资源紧缺,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未来工作中应通过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对物流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和控制,有效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樊桦 《综合运输》2009,(12):13-17
本文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经济体制变迁对于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主体、资源范围、配置手段、配置比例、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作用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检视改革开放30年快递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历程,不能不提新锐宅急送,宅急送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民营快递业在市场经济中冲杀奔突逐渐发展壮大的缩影,宅急送身上所展现的变革韧劲也是三十年改革开放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规划》发布后,全国掀起一股"物流热":政府推动加温、物流企业整合重组、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加快、物流业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但因为政府缺少管理物流经验,物流业涉及面广、职能交叉、协调难度大,所以,与其他九个"规划"相比,物流振兴规划推进速度不快,落实东西不多。  相似文献   

12.
朱祖石 《综合运输》1994,(12):14-16,41
<正>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本文试图联系我国港口实际,探索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的途径,为港口深化改革探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请允许我就中国当前的物流市场作简要分析和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物流业在中国应运而生,而且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迅猛发展,由于加入世贸组织时间表的承诺,使大批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物流业正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物流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市场化运作中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输市场本身是运输资源配置的过程,包括交通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通常包括交通运输的供给者、需求者以及政府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在运输市场活动中,需求方、供给方、中间方是运输市场行为主体;政府以管理、监督、调控者身份出现,不参与市场主体的决策过程,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制定交通运输市场运行的一般准则,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上不同主体的运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使交通运输市场运行有序化。市场经济的核心,就在于它是通过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取得经济运行的高效率。但是,市场经济不是…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在中国加入WTO以前,中外一些著名人士把物流业作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主要理由是中国的物流业比较落后,缺少现代物流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缺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年来,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怎样呢?第一,现代物流业引起了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物流业都作过重要指示,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报了关于物流发展的提案;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30多个中心城市,做出或正在制定…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有三类主要参与者: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和政府。从市场关系上看,工商企业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和根本动力,是建设企业物流系统的主要投资者和运营管理者;物流企业是社会物流服务供应商,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者和运营管理者;政府则是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物流市场供求关系的宏观调控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企业发展的资助与扶持者。现代物流发展是其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参与物流业发展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从物流发展中获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各个主体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目的也…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全国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铁路运输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怎么办?要不要进入市场?能不能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条件是什么?以及如何进入市场?已成为大  相似文献   

18.
苏生 《综合运输》2004,(2):26-27,25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中政府与企业应该各归其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政企分开。因此,在铁路改革中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也就是政府管理的行政职能;二是企,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功能。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后,铁路行业管理部门应该管什么,如何依法行政,如何对铁路行使有效的行政管理权,需要作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路运输企业的节能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 外资物流业由于自身进入中国的特点,决定了还未对我国物流业产生直接影响,仍然是"双重网络".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从世界制造工厂转向世界消费市场之时,将意味着外资物流业直接对决中国物流业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本文追忆、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城际和城乡间公路运输运价的制度变迁问题。1949~1978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制定所有的经济决策,商品价格也由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并严格管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模式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12届三中全会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十四大后)”的渐进过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