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列车的减振降噪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在高速列车上采用的最新减振降噪技术和应用效果,并对我国 200 km/h以上动车组的减振降噪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裙板与铝合金材料裙板的结构、性能对比,对动车组采用复合材料新结构裙板和既有铝合金结构裙板进行了静强度、模态等性能分析,证明了复合材料裙板在高速动车组上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马莉  张伟 《中国铁路》2014,(5):63-66
高架车站是目前高速铁路建设中广泛运用的建筑形式,动车组列车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影响旅客候车的舒适性。分析长沙南站结构,对其高架候车厅楼板进行振动测试;对国内外高架车站减振优化设计进行论述和分析,提出减振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速列车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分析,结合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势和产业现状调研,揭示了结构与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必要性,指出纤维复合材料是实现列车各性能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展示了中车四方股份一体化设计理念下的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实例,展望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发展方向,提出加快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改善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在山阳新干线500系电动车组上对新型半主动悬挂系统进行了走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了其减振效果等于或高于现行半主动悬挂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需要通勤动车组这一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并建议进行电动车组的功能分类,制订通勤电动车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通勤电动车组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RH5动车组内装新型复合材料的介绍,提出高速客车采用具有轻质、环保、高强度、耐腐蚀、易成型等优点的Nomex酚醛蜂窝复合材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动车组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的优缺点,以及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能源或储能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可为轨道交通产品相关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砟轨道噪声振动特性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筠  翟婉明 《中国铁路》2009,(10):38-43
通过国内西南地区无砟轨道试验段的动车组实车运行试验,研究动车组在路基和高架结构典型无砟轨道线路条件下运行的辐射噪声与环境振动特性。通过实际测量和仿真计算,对铁路减振降噪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估,并提出减振降噪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动车组能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用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新型变流器技术等新型牵引传动技术,以优化动车组能耗。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动车组用冰箱在高速振动及低温恶劣环境的应用特点,采取措施,加强冰箱结构强度和减振设计,提出在低温环境运行所使用的设计方法。通过理论设计和试验验证,设计出适应动车组运行条件的分体式冰箱,同时指出铁路餐车冰箱标准在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CRH5型动车组内装的主体结构和特点,分析了Nomex酚醛蜂窝复合材料、玻璃钢、铝型材、聚碳酸酯板、夹心泡沫地板等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展示了CRH5型动车组独特的内装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重点分析高速卧铺动车组地板区域噪声的源头,并介绍了减振地板系统的组成和研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孙加平 《铁道车辆》2003,41(8):17-19
简要分析了内燃摆式动车组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提出了减振降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250 km/h城际动车组列车车内噪声控制问题,提出由问题导向式的被动噪声控制提升为低噪声正向设计,让车内声学指标变得可控。从声学技术规范、部件声学设计、整车声学仿真及优化、样车试验、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等方面着手,开展车内低噪声设计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介绍了低噪声设计研究思路和声学设计参考标准,详细阐述了低噪声设计方法和试验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我国250 km/h城际动车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动车组列车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CR400BF型动车组网络系统中的列车骨干网进行应用分析,重点论述列车骨干网及其控制逻辑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应用,从而展示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化优势和以太列车骨干网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非光滑与大位移两大非线性影响,作为大型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更高速动车组多专业设计优化需回归到合理的轮轨匹配边界条件。文章结合国内外高铁运维实践特殊性,以德国ICE3系列转向架为基础,提出更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自适应改进方案,并针对该方案下的车体不稳定问题提出半主动车减振技术;通过构建三车组列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验证了仅凭半主动车间减振技术即可解决车体不稳定问题;在不同工况下,验证更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对轨道线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钢轨专业具备实施低锥度均匀磨耗策略的能力;车辆专业可改善对中央凹陷踏面磨耗的自清理能力;客运专业通过最优交路规划,有条件满足经济镟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复合材料失效的特点,基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设备舱结构强度的仿真评价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失效准则和线性损伤演化方式模拟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起始和损伤演化,建立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模型;对复合材料设备舱骨架在气密载荷作用下进行静强度评价;通过对横梁持续加载的方式进行设备舱骨架的有限元...  相似文献   

19.
张欢 《铁道建筑》2020,(4):55-58,71
为减轻列车对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隧道基础的影响,须采取减振措施,因此开展动车组最高时速310 km CRTSⅠ型减振板式无砟轨道的减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减振垫层后砂浆层受力变大;轨道板与底座间垂向位移随减振垫层刚度增大而减小,轨道板与底座间横向位移较小,轨道板横向稳定性较好;减振垫层刚度0.04和0.06 N/mm^2地段,隧道边墙处插入损失最大值为20dB,轨道板至底座传递损失最大值为35.3 dB,底座和仰拱的振动加速度级较小,高频成分的振动抑制效果较好,但减振垫层刚度为0.04 N/mm^2时轨道板振动加速度级有所增大。综合考虑,减振垫层刚度以0.06 N/m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铝蜂窝结构设备舱底板结构应用现状,分析了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及填充材料的复合)设备舱底板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验证了复合材料新结构的工艺性及其强度、疲劳等性能,证明了复合材料设备舱底板在高速动车组上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