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雄  谢林 《中国铁路》2010,(1):21-25
成都-都江堰铁路(以下简称成灌铁路)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具有明显的市域铁路特征。目前我国市域铁路还未形成完整的技术规范和系统标准,车辆选型是决定线路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成灌铁路动车组选型研究不但对本线建设有着实际意义,而且对我国市域铁路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市域铁路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成灌铁路客流需求、运输组织特点的分析,研究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动拖比、座席布置、定员、车门布置,以及国内主型动车纽的适应性.提出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3月31日,温州市域铁路S1线时速140 km市域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该车可以像地铁列车一样"快起快停",时速可达140 km,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列市域动车组,它的问世,将有助于打造"1h交通圈",也填补了我国市域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列车采用4辆编组,车体宽度达到3.3 m,最大载客量达1 328人。每节车每侧设有4对1.3 m大开度气密性双向塞拉门,在超员情况下,可以在29 s以内快速完成乘降,适应停站时间短的运营要求。空调采用"孔板送风"模式,车厢温度更均匀。座椅纵向横向混合布置,最大程度满足乘坐舒适性需求。  相似文献   

3.
市域铁路设计速度为100~160km/h,采用宽体车和窄体车2种车型,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线路技术标准应与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相协调,线路平面设计标准应体现市域铁路特点。结合国内外市域铁路平纵断面标准研究成果,通过优化超高参数、参考行车v-s曲线并针对不同车型进行技术参数分析,提出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取值、线间距及其加宽值、长大坡道标准和竖曲线设置条件等设计技术标准。该标准适应我国市域铁路实际情况,在关注旅客舒适性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动车组的技术条件,与现行铁路线路设计标准相比具有一定创新性,充分体现了市域铁路特点,且技术经济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最大坡度作为市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其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关系着铁路工程投资,还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产生影响。在确定市域铁路最大坡度时,需要考虑铁路沿线地形、地貌等工程条件的制约,还要符合市域铁路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市域铁路规划建设需要,根据市域铁路动车组的牵引和制动性能,从满足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角度分析提出最大坡度值及其对应坡段长度的匹配建议,为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市域D 型车辆是专为市域(郊)铁路自主研制的一款新型宽体客运车辆,车宽3 300 mm、25 kV供电,融高速动车组技术优势和城轨车辆运营特点于一体.针对市域铁路运营对车辆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大载客量与宽车体轻量化、快速运行与频繁起停、噪声控制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市域D 型车辆;进而论述了温州S1 ...  相似文献   

6.
根据台州市城市发展及市域铁路线网规划,在分析S1、S2线速度目标值基础上,论述不同供电制式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从台州市域铁路全网角度对140 km/h交流制式和120 km/h直流制式进行技术经济性、适应性综合比选,并推荐台州S1、S2线采用交流制式动车组。研究结果对其他城市市域铁路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伟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08-1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标准小2~4 dB。温州市域铁路S1线高架直线地段,市域动车组列车匀速95 km/h通过工况下,环境振动源强测试结果: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标准时为94.1 dB,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时为90.6 dB。基于所测有限工况的比较发现,列车运行速度增加15 km/h时,振动源强测试值增加3~5 dB;曲线地段曲线半径减小700 m时,振动源强测试值增加约4.5 dB。  相似文献   

8.
分析市域动车组辐射噪声源,参考国内外时速200 km及以下轨道车辆运行辐射噪声标准,对市域动车组车外运行辐射噪声限值进行探讨研究。结合温州S1线和北京新机场线市域动车组的运行辐射噪声试验,验证了市域动车组辐射噪声限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域铁路轨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刚刚起步,尚不能满足目前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以温州市域铁路为依托,结合市域铁路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开展无砟轨道、道岔、减振降噪、无缝线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扣件、道岔、减振产品等市域铁路轨道核心装备,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域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成果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域铁路轨道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了支撑,对促进我国市域铁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市域铁路站前和站后关键技术标准等方面,总结我国都市圈市域铁路和国外同类功能交通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实践经验及成果,分析市域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差异和特点,梳理、凝练市域铁路总体设计的关键技术,突出了市域铁路的服务性、经济性与创新性。对于统一市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构建多层次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指导和推进市域铁路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宁扬市域铁路的运输通道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次层轨道交通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个层面分析确定全线最短旅行时间为0.5h,南京主城区至扬州城区间1.0h通达的时间目标值;然后,基于确定的时间目标值,运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应用铁路牵引计算仿真运行系统对直流供电120km/h B型车,交流供电140km/h和160km/h动车组进行不同速度目标值下运行时间分析;最后,针对120km/h、140km/h和160km/h不同速度目标值,从线路标准、土建工程、机电设备、车辆购置费和运营维护成本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得到交流供电160km/h动车组速度目标值方案符合宁扬市域铁路功能定位,满足该线全程旅行时间0.5h的目标,结论为南京至扬州市域铁路采用交流供电160km/h速度目标值方案。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市域铁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东京、巴黎和纽约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总结其市域铁路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尽快开展并完善市域铁路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清晰界定市域铁路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注重与市内交通的换乘衔接;按需设站、灵活设站;采用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等,为促进我国市域铁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国外若干城市的市域铁路(通勤铁路)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还处于探索期.近几年国内诸多学者对市域(郊)铁路均有着墨,但关于市域(郊)铁路的若干问题尚未形成较统一的认识.本文从市域(郊)铁路的国家政策及概念、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资源共享、规划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研究结论:(1...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公共交通基础建设迅速发展的趋势,从我国目前已有的市域铁路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市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特点及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钦州市建设市域铁路的设想,分析了市域铁路的客运衔接需要考虑因素,归纳了市域铁路的车站设置原则,并给出了钦州市市域铁路车站的具体设计,最后建议性地提出了钦州市市域铁路建设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市域动车组车辆制动技术要求,开展了制动盘结构设计、盘体材料选型及摩擦副匹配性设计,开发了适合该市域动车组接口及运用工况的盘形制动摩擦副。进而通过1﹕1制动动力试验验证了摩擦副在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及盘片匹配等方面均满足车辆使用要求。提出的设计思路及试验方法可为其他市域动车组及城轨车辆制动部件的设计开发及试验验证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在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运输组织方面也尚在摸索之中。在分析市域铁路内涵以及国内外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铁路既有线开行市域列车的条件以及运营组织与管理的关键问题,结合长三角地区3条铁路既有线几年来市域列车的开行情况以及拟运行的1条线的准备情况,总结相关运营管理经验,为我国既有线开行市域列车提供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日益完善,城际/市域铁路迎来了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针对现行规范中该领域的限界标准存在要求不一致、工况不全、实用性不强的情况,考虑CRH6型动车组及市域D型车的普遍应用与发展前景,结合车型特点选择更具包络性的CRH6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出不同侧风工况下,车体不同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并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现行规范要求,研究确定了适用于CRH6型动车组和市域D型车的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其中,地面及高架地段站台和站台门建筑限界相比于《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分别缩小了70,120 mm,在满足车辆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对旅客防夹、防坠落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针对有无缓和曲线及超高的铁路曲线,研究归纳出包含区间、车站和道岔区等各种工况且实用性较强的建筑限界加宽量计算公式及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市域铁路是一种介于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新型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与郊区或中心城区与卫星城,承担以大城市通勤客流和卫星城与大城市中心间购物、旅游、休闲为主的短途旅客运输。通过市域铁路与国铁、地铁的对比分析,阐述其功能定位和发展市域铁路的意义;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市域铁路的发展情况,阐明市域铁路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我国目前有关市域铁路的顶层设计、运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市域铁路未来发展规划和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综合交通以及智慧轨道等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市域铁路车站功能需求、运营管理及客流组织特点,通过数据横向对比分析、仿真模拟及论证,确定市域铁路车站客运通行设施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及建议标准。市域铁路车站客运通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建议为D—E级。设计参数取值应尽量满足适宜通过能力的要求,且不应高于最大通过能力的标准。建议取值小于我国地铁规范要求,高于我国城际铁路规范要求,符合《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利于指导市域铁路车站建筑设计,保证市域铁路车站客运设施配备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市域铁路设置地下停车场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而消防疏散问题又是地下停车场建设的关键之一。为此,分析了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消防疏散难点以及地下停车场核心区的火灾危险性;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地下停车场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疏散场景下的疏散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咽喉区的火灾危险性较低;存车区的可燃物为列车本身,可将该区域动车组的火灾规模由15 MW调整至8 MW;申昆路地下停车场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6 min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而且安全疏散时间大于1.2倍所需疏散时间,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