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车型设计开发时,计算连挂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车钩转角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试验台上进行车辆端部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车端试验的前提是生成驱动试验台运动的试验谱。依据连挂车辆的结构参数和轨道曲线方程建立了连挂车辆和轨道三维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坐标位姿变换理论的连挂车辆通过曲线时车钩转角的计算方法;将连挂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的车钩转角与现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在5.9×10-4以内,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连挂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的车钩转角的正确性;最后对连挂车辆通过空间曲线时的车钩转角进行计算,并与solidworks三维空间作图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在1.2×10-4以内,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连挂车辆通过空间曲线时的车钩转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铰接装置结构和强度,通过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其进行校核.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铰接装置结构满足强度要求,该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可为以后同类铰接装置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机车车钩的钩头轮廓曲线进行数据离散,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反演得到钩头的轮廓曲面,建立1对连挂钩头间的曲面/曲面接触模型,与钩肩、止档及钩尾摩擦副模型,融合非线性缓冲器模型建立13A/QKX-100和DFC-E100型2种典型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模型.仿真分析重载机车通过曲线时车钩的偏转行为,并与静态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由传统的车钩转角静态计算方法只能计算理想状态下的车钩钩体中心线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转角(钩体转角);受钩头间的相对转角(钩头转角)及轨道曲率变化、不平顺等线路状况的影响,实际的钩体转角比静态计算结果大;机车曲线通过时钩缓装置的主要运动是钩体相对车体的转动,当钩体转角处于自由转角范围内时钩头转角较小,一般不超0.16°;当钩体转角达到自由转角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时钩头间会产生明显的相对转动进行补偿,以使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救援机车用可转换车钩装置的基本结构、救援车钩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对车钩装置主要承载部件钩体、旋转体、转轴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选取某和谐型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对救援各型客车、货车、动车组进行车钩转角计算和过曲线能力校核,以及分析了救援25K型客车时车钩与车端保持的有效空间距离和车钩自身转角范围。救援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能够直接、有效、快速地救援我国铁路干线普速机车、客车、货车及提速客车和高速动车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受拉状态下最大自由转角大于受压状态的特点;通过唐包线重载列车实车试验数据,评价102型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运用环境下区间运行和侧向通过12号道岔工况下的重载适应性,分析车钩最大自由转角和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对重载机车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建立可模拟车钩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子模型,基于此搭建机车位于双机重联位和中部从控位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102型钩缓装置在组合编组运用环境下的重载适应性。结果表明: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重联牵引单元万吨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在侧向通过道岔时具有较好的线路曲线方向跟随性;机车二系悬挂刚度、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对机车运行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在满足现场车钩连挂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组合牵引2万t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以往多铰接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整车隔声降噪问题,文中运用实际调研、大数据分析及模拟仿真方法,确定了多铰接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噪声源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措施实施后整车的隔声降噪效果良好,为后续城轨车辆隔声降噪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铰接形式的模块化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车体之间采用铰接装置进行连接,因此限界校核时不能完全采用基于全动态包络且适用于常规4轴地铁车辆的CJJ/T 96—2018标准。文章以四模块单车型和七模块浮车型两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为例,通过对编组形式和铰接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可适应多种车型的低地板有轨电车动态包络线的计算原则和方法。目前,该方法已成功运用在多个低地板有轨电车项目的车辆限界校核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重庆单轨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强度、曲线通过计算,所研制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和装车运用试验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重庆单轨列车的实际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依据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的结构特性以及铰接装置的运动特性,将车辆进行合理的划分,作出轴重、轮重计算模型,运用力平衡与力矩平衡原理,计算出轴重与轮重。这是精确控制车辆轴重与轮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有计算方法对于长编组浮车型有轨电车的重量计算较为繁琐,为研究重量分配计算新方法,以7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浮车型有轨电车相邻车辆间的铰接结构形式,以超静定理论为基础,将有轨电车车体及其安装设备简化为刚体,采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刚体系的静力学平衡方程,通过变形协调原理分析不同车体的受力状态,计算车辆轴重和轮重。编写计算机程序将方法参数化,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计算方法合理有效,可应用于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设计过程的重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