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基承载力确定是土力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有3类:根据载荷试验的p-s曲线、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和根据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即由抗剪指标c、φ值确定。对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国内广泛应用的弹塑性法和欧美广泛使用的刚塑性法的理论方法进行探讨,并用一工程实例阐述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复杂性,从而确定各理论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为地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计算一直沿用根据各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根据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对地基容许承载力进行修正并计算出地基承载力。但由于岩土的性质差异很大、土的分类判断因人而易,这就很难确定实际的地基承载力。分析了国内相关行业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地基载力计算方法,提出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异特征是经济、安全地进行基础设计及可靠性分析的前提条件。基于静力触探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地基承载力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某粉土地层的静力触探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简要介绍了bootstrap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过程;根据CPT数据确定的5个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采用bootstrap方法获得承载力均值与标准差的分布情况,确定其置信区间。Bootstrap方法为岩土参数标准值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大小及地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路高填方地基承载力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填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评价是公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技术问题。从勘察工作中地基基本允许承载力的确定入手,对高填方地基承载力是否需要进行修正及如何修正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高填方承载力检算应考虑的因素并明确了高填方承载力检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螺旋板载荷试验,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的研究。对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并对同一层土进行不同深度及不同尺寸的试验,以考虑埋深和尺寸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为设计人员提供必须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参数,为合理的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优化地基处理方法及基础工程方案提供依据,为编制地方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将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问题分为桥台与挡墙地基承载力、公路涵洞地基承载力、公路填方路堤地基承载力三类分别论述。通过分析提出的涵-土共同工作弹簧模型,认为极限地基承载力理论不适用于公路涵洞地基承载力设计,并建议性地提出了涵洞下地基承载力等于涵侧土体下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原则和涵洞与两侧土体沉降差尽量小的验算原则。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填方路堤地基沉降随荷重发展的规律及其与载荷板试验的区别,并提出了用分层总和法设计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路地基由于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和基底刚度,公路地基的承载特性与建筑刚性基础有所差异,直接采用建筑规范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确定公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甚合理,不能准确地体现公路地基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通过公路路基、桥梁和涵洞与建筑物在上部结构类型和基础形式上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基、桥梁和涵洞各自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了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的3级分类体系,构建了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评价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结合我国不同土质大量的实测载荷试验数据和工程性质资料,实现了对我国公路工程地基土(路基和桥涵)承载力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文内通过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地预测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但还需更多的工程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建设中有大量的通道和涵洞等构造物,高路堤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成了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构造物地基的极限荷载,并与太沙基公式或斯凯普顿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高路堤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构造物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速公路建设中有大量的通道和涵洞等构造物,高路堤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成了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构造物地基的极限荷载,并与太沙基公式或斯凯普顿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高路堤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软基工程实例,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析现场复合地基处理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合理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载荷试验是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方法,但试验常无法进行到极限荷载阶段。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文中根据灰色预测理论中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提出一种预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该法拟合度较高,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静载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其承载力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新形势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及地基处理提出更高要求。准确把握场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成为确定地基承载力和更好进行基础设计的保障。本文阐述建筑地基勘察及注意事项,并对地基设计提出要求,总结了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荷载及基础的对称性,将破碎岩体地基的破坏形式确定为双侧滑移破坏,并将每侧的破坏区分为主动区、过渡区、被动区三部分,运用静力平衡的条件,结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静力平衡分析方法,并考虑基础形状尺寸、埋深、地基粘聚力、重度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推导了条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解;通过与单侧滑移破坏原始公式进行对比,证明了理论解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其求解原理及结论公式简明清晰,符合工程实际需要,可作为条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基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钧 《公路》2003,(11):68-71
根据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确定了公路软土路基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提出了承载力计算和桩身强度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凡 《公路》2006,(2):84-87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确定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提出地基沉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太原西南环铁路工程实例应用,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施工采用的双向水泥搅拌桩技术施工原理、施工工艺,并说明利用钻心法分析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身质量,利用载荷试验分析确定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过程与方法。实例表明,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良好,桩体强度及地基承载能力均明显提高,地基沉降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怡林  支喜兰  石刚 《公路》2006,(1):123-126
通过对西北黄土地区地基承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的研究,进行了黄土地区地基承载力的分区,确定了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和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 IS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评价系统。该系统利用G IS的数据分析和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在收集的大量实测载荷试验数据和相应物理力学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区域承载力统计回归关系式与样本点的动态数据连接库,实现了对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的有效评价。同时,利用地基处理的分析软件,结合公路路基的设计情况,提出了对黄土地基的处理建议,为公路部门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和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与复合地基有关的各种技术标准中,有一些规定存在着争议。建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后不小于相对应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值;建议在使用承载力比法确定复合压缩模量后再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时,对目前使用的天然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建议荷载试验时,试验结果应考虑荷载试验垫层的影响;建议在载荷试验确定各种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沉降比指标统一且与相应的天然地基的指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