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运动》2014,(6):144-149
<正>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联合五大主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汽车互联系统、未来动力系统选择及传统汽车节能,发布各自领域的汽车核心技术趋势4月23日,由《汽车与运动evo》主办的"‘昆仑润滑油'2014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置‘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年会,是《汽车与运动evo》主办的"中国心"年度  相似文献   

2.
事出有因:要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随着"3C认证"、"汽车双碰撞标准"的相继出台,中国汽车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高标准,促使广大汽车厂商提高整车的安全系数。在2006年1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了"中国新车评估体系":C-NCAP,将NCAP这一国际权威汽车安全评估系统引入中国,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2006年8月29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一辆红色  相似文献   

3.
一、政策法规方面2007年对中国的车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中国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自主品牌不仅没有被"狼",而是"与狼共舞",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自主品牌正逐步成为车市的主角。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宠,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样也成为世界汽车交易的主战场,为全球的汽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 《汽车技术》2013,(7):59
由长春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吉林大学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承办的2013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于2013年7月13—15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工程师的摇篮———长春市,与第10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第6届中国长春汽车节同期举行。本届论坛以"低碳汽车关键技术与创新"为宗旨,确  相似文献   

5.
张莹 《世界汽车》2007,(9):110-111
提笔写起解放的故事,笔锋总有些犹豫不觉,对于这个共和国汽车产品的"长子",解放汽车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感触。众所周知,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品牌的历史比解放更长。将其称作一汽的"根",亦或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并  相似文献   

6.
"2011OICA中国论坛"已受到中国汽车界乃至世界汽车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论坛将凸显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的作用和地位;凸显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为行业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实现"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行业协会"愿景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正在走向特许经营营销模式的时候,当品牌专卖店正在我国汽车市场遍地开花的时候,当汽车将像普通商品一样和消费者"零距离"面对的时候,稳坐全国重型汽车市场第三把交椅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率先擎起了"亲人"服务品牌大旗,首开中国汽车服务品牌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7~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和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和汽车用品展览会Automechanika SHANGHAI 201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次展会的亮点是新增了"汽车用品"、"再制造"和"新能源"三个展馆。这次展会不是汽车OEM展会,它主要包含了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用品等三大版块,其中,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展示的主要是汽车易损件、易损坏零部件等。  相似文献   

9.
合资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类似于通用、大众和本田等汽车知名国际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繁荣"一词来形容,那么探索并跟踪这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华的合资公司在生产运作和管理营销等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成为我们<世界汽车>杂志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动态信息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发出"3.15"优质服务活动倡议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在全国肆虐,打破了各行各业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汽车维修行业面临了极大的经营压力。目前尽管国内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防疫任务依然严峻,作为重要民生服务的汽车维修业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不能忽视服务质量。为此,在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向广大汽车维修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出"3.15"优质服务活动的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器》2014,(12):82-82
<正>2014年11月20日,由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广州)出口基地技术服务平台主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7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Hi Tech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在广州拉开帷幕。会上业内专家从"Hi Tech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的角度出发,与参会代表共同分享了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品质保证最新要求。丰富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汽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程和现状,重点阐述了汽车产品出口和海外投资建厂的情况,并针对我国汽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欣 《世界汽车》2010,(9):76-79
提起"奥拓"这个名字,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几乎无人不知,在中国刚迈进"汽车社会"的那个年代,奥拓圆了许多人的汽车梦;如今,新奥拓成为了精品小车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14.
邢松 《时代汽车》2013,(7):76-79
"如果能够和中国整车厂结合,那么我们会将我们的技术与经验传递给中国整车厂,以便帮助中国整车产品走向欧洲市场",贝巴里指出。"土人不土"自1950年开始发展汽车工业的土耳其,北靠东欧,南接西亚,与亚洲地区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厂商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竞相投资,加之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土耳其汽车消费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土耳其制造业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1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汽车越来越多,石油越用越少,40年也好,60年也罢,石油总有枯竭的时候。何况,我国已向国际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汽车这个排污大户,自然是"减排"的重点。作为"大"但是"不强"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要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应对考验、持续发展呢?新能源车能否让中国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梦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一德尔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近日捷报频传,在国内汽车行业协会及各大知名媒体主办的评选中三度折桂,荣获大奖,再次证明德尔福产品在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显示了德尔福面对中国售后市场的专注及努力。这三项行业大奖分别是中华工商联合会汽摩配商会颁发的"2011年度中华汽配用品行业蓄电池/氧传感器优质品牌"奖,《汽车杂志》颁发的"2012汽车杂志年度产品(蓄电池)"/"2012编辑推荐汽车零部件品牌"奖以及《汽车与配件》杂志颁发的"2011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点火线圈/传感器)"奖。  相似文献   

17.
10月26日,由中国商务部举办的"第六届(2012)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及"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改装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同期开幕。据介绍,本届博览会展出面积7万平米,共设汽车零部件展区、新能源汽车展区、国际展区和改  相似文献   

18.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代用燃料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由于严重的资源不足并希望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获取节省能源、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经验,2004年下半年,中国发改委开始探讨制定"循环型经济促进法",目前已在汽车等行业确立了循环型经济试点(REM)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保护总局也正式制定了绿色汽车指导方针(GCG),以及基于GCG标准的优惠政策(税制优惠、城市内的限行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山桦 《世界汽车》2004,(10):86-91
"缺陷汽车召回相关问题及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风险"专题研讨会,于8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世界汽车》杂志社、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承办。来自汽车行业有关单位专家、汽车企业以及国外相关组织的代表160余人出席研讨会。与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当中,汽车工业被明确列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销售量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经变成了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成果。为此,汽车未来的发展市场十分巨大。将汽车的维修与营销当作基础,才能为汽车后续的市场提供更多的商机。面对这样的市场,高职学院在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应该将重点放在研究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教育中,从而推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