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5 kg/m钢轨采用法国QPCJ铝热焊焊接的质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秦重车线产生的伤损焊缝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找出伤损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由于改进了焊接技术和工艺措施,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铺设的75 kg/m钢筋混凝土轨枕AT型道岔的病害产生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通过整治及时消灭了病害,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年运量增长和重载运输的需要,朔黄铁路加大技术投入改善线路条件,在神池南—三汲区段铺设75kg/m钢轨跨区间无缝线路。在设计过程中,针对线路平纵面技术条件差、小半径曲线集中且数量多、桥隧多且延展长、坡度大等特点制定相应技术方案,组织技术攻关,通过采用4h天窗施工、500m长轨条、现场胶接绝缘等先进的技术配套和组合,确保无缝线路顺利铺设,单元轨节长度在国内首次突破2500m。在三汲—黄骅港区段,结合地处平原、坡度小、曲线少、半径大等平纵断面技术条件好的优势,优化改进无缝线路设计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5.
田常海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9,(8):1-5
通过持续调研大秦重载铁路75 kg/m钢轨使用和重伤情况,进行钢轨重伤类型和每千米重伤量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主要重伤类型、不同地段一定累计通过总重对应的每千米钢轨重伤量;针对不同长度地段钢轨重伤量数据,提出钢轨重伤加权统计方法,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不同地段钢轨重伤量数据,获得大秦重载铁路75 kg/m钢轨整亿吨通过总重下加权重伤量数据;利用大秦重载铁路各种钢轨维修费用数据进行经济分析,获得钢轨经济下道周期;通过2006年和2016年钢轨重伤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结合我国运输特点及经济分析结果,提出累计通过总重与每千米钢轨重伤量相结合的大修换轨周期,并估算了延长换轨周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神朔线二年多来75 kg/m钩型外锁闭提速道岔ZYJ7转辙机及SH6转换锁闭器运用中的故障原因分析,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同工务段管内铺设的60 kg/m钢轨无缝线路接头焊缝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高、低焊缝、支嘴和台阶焊缝等病害,文章分析了焊缝病害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预防和整治方法,其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攀钢按照美标AREMA—2004生产的68 kg/m重型钢轨,于2006年在京包线上行重载区段试铺,使用21个月后,68 kg/m钢轨在抗侧磨、抗接触疲劳伤损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均优于在相同线路条件下铺设的60 kg/m钢轨。 相似文献
9.
设计速度160 km/h及以下铁路道岔大多采用固定型辙叉,固定型辙叉分为高锰钢辙叉、合金钢组合辙叉2大类。辙叉用高锰钢按成型工艺划分为铸造和锻造2种方式:铸造高锰钢可能存在缩孔、缩松、夹杂物等缺陷,辙叉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锻造高锰钢通过锻压工艺弥合了缩松、缩孔等缺陷,其组织致密,能更好地发挥高锰钢材料韧性强的优良特性,辙叉使用寿命远超铸造高锰钢。锻造高锰钢辙叉使用效果良好,但造价过高,为了兼顾使用寿命与成本,从结构设计、焊接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以铸造高锰钢辙叉为基体,在心轨小断面上焊接锻造高锰钢材料,通过铸造和锻造的有机结合延长辙叉寿命,为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对43kg/m钢轨6号道岔的轨道几何状态难以控制、尖轨伤损速度过快的原因分析,决定采取强化轨道框架强度的措施。实践证明,整治后的道岔强度增强,安全系数得到保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钻孔灌注桩施工实践,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入手,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朔州工务段内75kg/m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的总结,并对病害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典型病害的维修方法和重点整治内容,旨在指导此类道岔现场的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场使用经验,采用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对原Ⅰ型提速道岔的平面线型和结构进行改进,研制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直向200km/h过岔速度的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单开道岔。 相似文献
17.
对机车牵引电动机运用时发生扫膛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在设计、制造、运用及检修方面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根据实际运用及检修经验,在此提出一些预防性措施及对策,已经取得一些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