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世界汽车的生产和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海湾战争影响。除日本外,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普遍下降。美国力图重振旗鼓,仍未能扭转局面。西欧各大汽车生产公司注视东方,投资战略有新的变化。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首次超过北美和西欧。南朝鲜、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的轿车正千方百计再度冲击北美和西欧市场。一、汽车产量下降,市场疲软 1990年汽车产量,按世界15个主要汽车生产国统计,约达4400万辆。这是经过80年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300多万的汽车产量由100多家汽车企业分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明显与世界汽车业生产高度集中的发展规律相悖。生产分散、盲目投资、恶性竞争,中国汽车业存在着众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制定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将问世,新政策将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使  相似文献   

3.
《中华汽摩配》2005,(9):72-72
日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汽车传统市场已快饱和,而东南亚国家汽车拥有量较少、制造成本较低,进而成为经济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福特公司预言,2005年东盟将继美、日及德之后,成为全球第4大汽车市场,福特公司还预测,东南亚市场的汽车需求将从2004年的170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300万辆左右,增幅超过76%。东盟汽车业良好发展前景得益于东盟汽车工业的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华汽摩配》2005,(9):43-44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汽车产量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专业分工深化的必然趋势所致。汽车防盗器市场正是汽车用品市场在汽车消费需求和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迅速崛起的。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占全球汽车消费的7.5%,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5.
1998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为1998年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汽车市场改观的力度不会太明显。1998年,汽车总需求量在160 ̄170万辆之间,汽车产量在165万辆左右,轿车将是推动汽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微量车将是汽车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需求增长点,中型货车需求量将在1997年的水平上有所浮动,轻型车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私人汽车需求将继续增加,而非私人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 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呼唤新型的汽车科技队伍 2008年全球汽车产量7 020万辆,其中中国产量占世界比例为13.3%,居世界排名前4位的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的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50%.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汽车销量有所减少.世界上三大传统汽车市场北美、西欧和日本的汽车需求已趋于饱和,市场需求主要以车辆的更新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新速度放慢,而发展中国家(地区)等新兴汽车市场需求发展很快.但是,近年来世界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给我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却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7.
1985年美国汽车产量达到800万辆,今后十年的汽车产量不会再有明显提高。然而汽车电子产品的销售每年将增加11%。到1995年电子产品的销售将达90亿美元,即每辆汽车超过1000美元。汽车导向和检测系统每年将增加23%,安全、保险系统将增加18%。90年代将出现的汽车电子技术有:测量烟雾的阴极射线示波器,冲撞警报器及缓冲系统等。电子产品的划分将被逐步打乱,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市场由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汽车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造环境与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采取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为了适应汽车业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的变化,汽车业的供应链管理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2005年。预计2007年及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可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产业整合重组提速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这将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10.
一、政策出台背景 汽车工业是具有代表性的组装产业,也是主导经济成长和工业发展,扩大生产力的国家战略产业。近年来,汽车工业从制造业典型的二次工业逐渐成为包括服务性行业的三次工业,汽车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但在1989年以后,由于美国等主要三大市场设备过剩,促使发达国家市场加速重新调整汽车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输入革了谁的“命”?汽车工业是美国经济的脊梁和美国工业的带头羊,有“汽车开动,美国便前进”之说。现在,美国的汽车业更加繁荣,但不再是由于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公司的力量。是外国汽车制造商使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走向复苏,并把美国变成了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心。一个来自欧洲和亚洲的激烈竞争浪潮,正在促使美国汽车业从制造到设计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目前,外国公司直接在美国生产小汽车、卡车和运动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占全世界汽车产量的12.2%,其中2007年我国产量净增量占世界汽车产量净增量的42.4%;我国汽车保有量达4 358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产量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销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各跨国汽车公司的战略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5,(50):15-15
美国IBM商业咨询服务公司和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30日公布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报告说,中国的小汽车产量已从1993年的22万辆上升到2004年的234万辆,预计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德国,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定制:汽车业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由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汽车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造环境与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采取了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转化的策略。为了适应汽车业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的变化,汽车业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的背景及其必要性1.研究背景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量排序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销量排序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国家。根据预测,在今后20-30年的时间里,我国汽车产业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 0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 000万辆;202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 6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1 000万辆。可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三、当今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本世纪初,美国人福特首创了大量生产方式,使汽车生产工业化以来,美国的汽车生产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第一次大战期间,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的汽车生产。此后由于西欧国家的汽车工业兴起,美国的汽车产量虽然仍占世界第一位,但在全世界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1960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在全世界汽车总产量只占48%,接近二分之一,欧  相似文献   

17.
汽车产品协同开发已成必然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汽车产品协同开发的必要性1.汽车产量逐年上升加大了协同开发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生产量逐年快速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消费需求的个性化需求变化越来越大,迫使汽车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车型。这就为企业联合供应商共同开发,缩短开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时代汽车》2007,(2):35-35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对汽车业产能过剩出台了调控细节,在控制新建整车项目、产能利用率信息公布,推动汽车业联合重组等方面提出6点调控措施,并明确鼓励自主品牌零部件工业集团化发展。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出台调控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汽车业高产能利用率,防止企业盲目扩张产能。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美国汽车工业诞生100周年。回首过去,尽管有失败,但成功仍是主要的。汽车使美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汽车工业多年来都是美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展望未来,前景却不甚乐观。自1991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来,汽车业却未能因此而复苏。 可以武断地说,美国汽车业将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会比过去的贡献大。如今医疗保健业已超过汽车业而成为第一大产业,计算机和软件行业正欣欣向荣,建筑业亦直逼汽车业。汽车业现令所处的时代环境是:竞争加剧,利润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汽车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而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而表现乏力。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全球的贡献最为突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50%左右,市场占有率达10.7%,但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不高。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6000万辆,私人轿车的保有量也将达到2700~3000万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