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转眼五载春秋,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正是我加入海事的时候。五年来,我随着海巡31"南征北战"。五年的风浪磨砺我的意志,五年的海事经历培育我成长。我骄傲,我是海事人。  相似文献   

2.
海上面孔     
我在海上呆了60多天了,我是老轨,我在执行驾驶台指令。我关注船舶每一个运动参数,确保船舶运行正常。选择这张相片的原因是,这里是船的心脏,这里是我的世界!我在海上呆了180多天了,我是船长,我船正在离港。我感觉现在工作压力比较大,各港口检查多而且严,特别是欧洲和澳大利亚,稍有想不到,就可能被滞留,给公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中国代理××先生: 我的好朋友,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前年在临近贵国的海面上不幸突发心脏病的那个可怜的库珀老头。那时离现在已有二年了,但在我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之际,贵国出动快艇将我接往岸陆进行抢救的情景,我仍是历历在目,铭刻在心。我曾经答应回国后立即写信给您的,遗憾得很,我却迟迟没有履行诺言。因为……因为回国后我很快  相似文献   

4.
“掉下船的时候,我觉得完了,脑袋一片空白,生死的东西都来不及考虑。我抓住一个小舢板漂在海上,过了一段时间人清醒了,心里充满信心,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党和政府都会来。我的命是捡回来了,我感谢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5.
孤舟漂洋记     
一月二十日在加那里群岛的大加那里岛上的圣奥古斯丁海滩边,我浸桨入水,布列顿尼亚号就向佛罗里达进发了。要是我走直线的话,飘洋过海全程是三千六百英里。我信心十足,健康状况也满不错。那天艳阳当空,西南风,风力一级。我很不满意这样的风,可我总有一天要上路的啊。我的同胞终于被甩在后面,只剩我独自  相似文献   

6.
我被冰冷彻骨的海水冻得混身麻木,一边跟变幻莫测的波浪作斗争,一边把一条带浮标的锚链放到70呎以下的沉船处。在开始的15呎以内,太阳光透过混浊的海水,使我还能看得出一些东西。在那以下我就进入了一片黑暗世界,仅仅还保持着我的触觉。在锚链的尽头,我的潜水伙伴拉住了我的一只手,把我领到一段船体上。我努力根据我的感觉设想出它的形状,这个完整的舱壁的一边由两根直立的圆木支  相似文献   

7.
在我跑船的生涯中,有一天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因为这一天,不但使我遭受了肉体的最大痛苦,也使我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新生,同时,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路过码头看到船上一根根缆绳系带在缆桩上时,或者在船上偶然看到一个名叫单套结的绳结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师傅。因为是他把这个绳结的各种打法和用处教给了我。他虽已故世多年了,但我总把单套结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记得我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一个初冬的季节,我们船在北方港湾抛锚。那天水手长指派我用油漆描写船尾两侧的水尺标记,由师傅在甲板上帮助照顾我,我系上保险带,稳稳地坐着座板,顺着船舷向下,轻快地把自己松到与水尺平行的位置,然后打好了坐板上的保险结。等着师傅把油漆吊下来后,我便开始写了起来。上面描好了,我  相似文献   

9.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转眼五载春秋,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正是我加入海事的时候。五年来,我随着海巡31“南征北战“。五年的风浪磨砺我的意志,五年的海事经历培育我成长。我骄傲,我是海事人。觉得自己与水特别有缘,我出生在粤东一个水乡,家乡三面环水,榕江就在我家门口哗哗地流淌着,从小就喜欢玩水,喜欢听流水的叮当声,看鱼儿在  相似文献   

10.
苗炜 《游艇业》2010,(5):126-126
我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喜欢手表呢.后来发现,我不过是喜欢一些品牌。有一次我和手表大玩家钟泳麟先生聊天,我问他:“原来我戴豪雅表,现在想买一块更好点儿的手表,您有什么建议吗?”钟先生打量我两分钟:“你这年纪.戴劳力士恐怕还早了点儿吧。”我有我中意的牌子一我喜欢万国表,还喜欢百年龄,钟先生问我打算花多少钱,然后沉吟一这个价钱也买不到什么好表啊。他最终给我的建议是:“你要真喜欢机械表,喜欢机芯,那还是买块便宜点儿的积架吧。”  相似文献   

11.
青春无悔     
朱万炫 《珠江水运》2012,(11):50-50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爱拼才会赢。作为一名来自贵州遵义的一个穷孩子,我深知尽’管今天我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我的明天一定会宏图大展。我来自农村,我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我们一家人靠着一亩三分地为生。  相似文献   

12.
梦里瓯江     
叶胜 《中国海事》2013,(12):27-28
我沉醉过大海的壮阔,也感叹过高山的巍峨。而最终,我恋上的,是那奔流不息的瓯江。喜欢瓯江,不仅因为她曾经伴随我度过童年的欢乐时光,伴随我初恋漫步江畔的美好记忆,更因为我成年后的工作又时时刻刻与瓯江为伴,瓯江,她贯穿了我生活和生命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我的航海梦     
徐阿海 《珠江水运》2011,(10):66-66
太阳发出刺眼的光芒,好像对我无情地嘲笑。我漫无目的地走着,心情糟糕透了。我想起来刚才的课就烦,简直像无字天书似的在我眼前翻来翻去,翻得人心烦意乱。我的自信也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我来到了旧操场,仿佛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躺在草坪上闭上了  相似文献   

14.
“吔,我怎么回来了?!”我明明白白是站在那块曾经异常熟悉的甲板上,我在四周寂静的世界里又听到了阵阵海涛在舷外泻淌的声息,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好久没闻到的清新而又略带咸湿的空气,我的眼前闪现出一张张亲切、憨厚的脸,我终于舒出了积郁在胸口好久的一股浊气,犹如流落在外多年的游子又回到了故乡那般如释重负、惊喜不已。 “不,我不是早就调回陆地工作了,何苦要回来呢?!”我很快又疑惑、迷惘起来。“我要回去!我要回陆地去!”我退缩着对几位曾经象慈父般关怀、教诲我的师父大声争辩说,心里却涌起一阵又一阵难忍的酸涩和幽怨…… 将近二十年了,我常常在漫漫的长夜里重复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眼中,正能量就是感悟,无论是时光,还是往事,或是容颜,都如昨日之日一般弃我而去,任我多么留恋,我只能怀念它们,它们却永远不会再回来。它们对我来说,其影响永远存脑海,挥之不去,改变我的一生一世。1987年,当时的我只有七岁,族中的一位双目失明的长者是一个孤苦无依的乞讨者,家境落魄,生活贫寒。然而每当出外乞讨的时候,都远远地避开我家的门。一次我在放学的归途中遇到了我的这位长者,也许是亲情的召唤,我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向长者问候,说实话,真的是很普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机电兵船档案》创刊20周年。2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仅仅是弹指一挥间;20年,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已经由孕育发展迎来了成熟。《机电兵船档案》的20年,是与机电兵船行业档案事业同步发展,与档案工作者共同进步的20年。我从事档案工作近十载,每当回忆起与刊物共同前进的每一步,我的心情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是《机电兵船档案》伴随我成长。我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珍爱她,是因为我珍视自己工作的经历。《机电兵船档案》伴我成长我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机电兵船档案》结缘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内燃动力机械专业。现在,每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到全军各部队采访时,人们常常会问我,你一个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是怎么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的呢? 我每次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走上新闻之路是从科普创作开始的,我的成功得益于《航海》等杂志。《航海》等杂志是我永远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等我     
正父母等我出生,等我学会走路,等我考上大学,等我步入社会。从前那个背着包裹徒步几公里都不费力气的年轻妈妈变成了现在视频通话里都要戴上老花镜才看得清楚的她。时常感慨时光飞逝,不愿承认父母变老,等我长大,父母却不会在原地等我,然而却还在用生命的残烛点亮我们的行程,我怎么忍心让他们等。春节将至,街边店铺外挂满了春  相似文献   

19.
<正> 多年来,我一直想找到我的出生地——通海的来由。我对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多次提及通海,一提到通海,水的意象就立即在我的眼前呈现。通海,一个通向海洋的地方呵。很难想象云南高  相似文献   

20.
戴维斯站南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琨同志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在南极冰海遇险的我国生物学家蒋加伦最近已顺利返回祖国,并邀请我去参加他的报告会。这消息真使我喜出望外。我想这回我可以完成《航海》杂志编辑部交给我的使命了,因为在一年多前,《航海》杂志编辑陆新扬同志曾来信叫我采写有关蒋加伦的遇险事迹。但当我从报端披露的简单信息希冀作进一步采访之时,京华与南极迢迢万里的地域差距使我不得不只好望图兴叹。而现在,我能如愿以偿了。在北京海贸大楼白色建筑底层宽敞的礼堂里,台前摆满了科学家们从南极采集后带回国内的雪燕、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