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6):547-553
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跨海隧道工程,分析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工程特点、功能需求,针对特点和需求,从地质选线、工法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土建方案设计理念,重点对施工采用"盾构+矿山+盾构"的组合工法、海域区间通风排烟道方案、风井位置选择和隧道结构断面形式选择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小洞组合方案、三洞组合方案和单大洞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大小洞方案。最后,对海底盾构与矿山对接、海底超长地铁隧道防灾救援、高水压跨海隧道结构防排水措施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防排水的安全型综合解决方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各国矿山法公路隧道防排水问题的现状 ,分析了中国公路隧道防排水存在的几个问题 ,指出防水不是目的 ,应将公路隧道结构的防排水设计与结构的受力、耐久性、安全防灾、通风、维修等问题的设计综合起来考虑 ,以达到从优化结构保障运营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目的 ,并推荐了三种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月20日,青岛地铁8号线大洋站—青岛北站东侧过海段泥水盾构安全到达接收点,标志着地铁8号线5. 4 km过海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创造了国内首例泥水盾构3节分体始发和过海隧道泥水盾构月均掘进220 m共2项全国纪录。青岛地铁8号线全长61. 4 km,共设车站18座。大洋站—青岛北站区间全长7. 9 km,其中海域段长5. 4 km,是目前国内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经反复论证确定采用"盾构法+矿山法"对打施工,东侧过海段2. 9 km采用泥水盾构法施  相似文献   

4.
大断面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质条件多变,结构受力复杂;加之处于层间结合力差的滇中红层地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围岩坍塌、失稳,支护变形、开裂等灾害影响。考虑隧道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和结构耐久性,应根据隧道所处地质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工法;本文工程背景为宜石公路昆明段山冲箐隧道,借助Midas GTS/NX有限元软件研究V级围岩条件下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工法在V级围岩段施工时,隧道右拱腰处水平位移值最小;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隧道左拱腰位移、拱顶沉降以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较小;基于不同工法结果对比,建议在类似工况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文武 《隧道建设》2009,29(4):397-404
沉管隧道工法为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关键工序包括管节预制、浮运、沉放对接和基础处理等。近几十年来建成的大型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进一步发展并突破高水压、复杂水流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工程技术,能够跨越更深和更宽阔的河口、海峡水道。结合具代表性沉管隧道工程,包括Maas隧道、香港地铁过海隧道、Tuas电缆隧道、Oresund海峡隧道、Busan隧道和Bosphorus海峡隧道,着重讨论管节预制、管节防水、干坞系统和基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隧道长度超过某一限定值时,为了保证区间隧道的通风及防排烟,通常会在区间加设中间风井,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比如设置区间风井的地方地质条件较差,土建施工风险很大时,如何通过调整中间风井的位置或者取消中间风井,来避免土建施工风险,同时又能满足区间隧道内各种通风防灾工况的要求。为此,本文做出了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起点至井冈山路站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断面形式多样,穿越不良地质,沿线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风险较高。现有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应用较少。因此,通过对矿山法施工风险因素的系统辨识分析,从工程自身风险与环境风险两个方面展开,利用基于信心指数专家调查法开展了青岛R3线工程风险评价。工程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穿越碎裂岩脉、风井工程及下穿马濠运河等施工风险较高,建议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可为后续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国内第一条地铁下穿海域的轨道线路,其跨海段为2号线全线的关键工程与控制性工程。该段地质条件复杂,周边控制性因素多,为降低工程风险、减少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从线路、车站建筑、地质条件、施工工法、工程投资等角度对跨海段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熟的隧道设计经验,提出了厦门2号线跨海区间的隧道建设方案,为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的线站位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极端复杂,高原高寒特殊气候显著,建设难度极大。为做好隧道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通过大量调研、总结类似工程技术、专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出"科技引领、重视环境、安全智能"的川藏铁路隧道设计新理念,形成隧道选址、分合修、横断面、支护结构、防排水、防寒抗冻、防灾救援、机械化配套、施工通风和供氧、弃渣与环保、超前地质预报、施工组织等的主要设计原则,以期对川藏铁路隧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清华 《隧道建设》2017,37(1):62-67
武汉三阳路隧道为穿越长江的城市公路和轨道交通合建隧道,具有环保要求高、长度长和空间受限等特点,通风排烟系统设计难度大,且影响隧道的投资、运营费用、行车安全和防灾救援。为了解决洞口环保问题,对不同通风方案的气流组织、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进行研究,确定了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方案;针对公铁合建防灾要求高的特点,结合横断面布置,合建段公路隧道采用重点排烟,地铁隧道采用分段设置排烟道的纵向排烟方式,并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典型火灾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钧 《隧道建设》2009,29(2):131-144
从10个方面对兴建台湾海峡隧道的工程可行性进行论述,并阐述对其中若干技术关键的认识和建议。1)从台湾海峡拟议中兴建隧位沿线的地质与地震灾害性条件,看跨海隧道设计施工的工程可行性--试以“北线”方案为例,说明其对隧道施工与日后运营的影响; 2)海底隧道设计施工的特点和问题:对地质勘察、隧道最小埋置深度、隧道内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关于服务隧道和海底渡线室等的设置、工程的安全设计与安全作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隧道不良地质区段施工水情水患的预测与防治:对隧道场址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与评价;对防塌治水的基本原则,难以预见的施工风险及施工整治处理要点进行了阐述; 4)隧道围岩防塌险情预警、变形预测与控制--围岩施工稳定性评价:提出用“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对围岩的施工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施工期采用BMP软件对隧道衬护原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 5)隧道掘进机(TBM)与钻爆法施工方案的比选--隧道施工机械现代化:提出用TBM与钻爆法配合的海峡隧道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当隧道部分地段需改用钻爆法开挖时,隧道的主要施工机械及监测仪具应现代化(如自动化喷混凝土机器人、自动化量测及监测反馈系统等); 6)耐腐蚀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材料和隧道支衬结构:指明采用常规材料配制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增强其耐久性的基本途径;给出不良地质区段岩体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排水和限压衬砌设计施工的建议; 7)特长大隧道的运营期通风问题--暂按铁路隧道并以英法海峡隧道为例作考虑:阐述海峡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介绍英法海底隧道的通风系统原理及结构布置措施; 8)隧道防灾与减灾:建议学习参考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在隧道防灾方面的设计理念; 9)海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出该隧道的主要技术风险类别,并阐述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10)关于悬浮式隧道:对本隧道情况而言,建议悬浮式隧道方案再另行慎议;最后指出下一步的地质和地震勘察尚有待深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区间隧道两端多为强风化的岩层或残积土,中间较深段常遇到未风化或微风化的高强度岩层,单靠盾构法施工难以完成,多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施工。针对"矿山法+盾构法"新型复合工法,介绍其适用范围、施工过程和优点,并以深圳地铁某区间隧道为例,提出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简析复合支护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为这种新型复合工法的推广及应用给予工程实践指导和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通风系统及防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耘 《公路隧道》2006,(1):39-43
鉴于东通道隧道具水下隧道的特殊性,且其有关运营通风、防灾方面的经验很少,因此应开展专项攻关, 以确保营运通风、防灾系统的安全、经济、合理,从而避免设计上的浪费和不安全因素。本研究采用大比例物理模型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运营工况进行研究;采用1:1实体隧道开展火灾实验,对防灾设施效果进行了研究;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程实例,为水下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的设计提供了安全、经济的科学依据,并为日后安全运用提供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攀  ;裴志民 《隧道建设》2009,(Z2):181-183
结合太原—中卫新建铁路兴旺峁隧道不良的地质状况和恶劣的气候环境,介绍在湿陷性黄土、泥质粉砂岩、砂泥岩互层、节理层理发育、地下水位高及拱部存在大范围不规则砂层透镜体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的快速掘进施工技术,包括钻孔爆破、开挖运输、施工防排水及隧道通风等,可为类似条件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坪隧道是大广高速公路广东省境内连平至从化段的一座特长隧道,按双洞6车道设计,左、右线隧道分离布设。介绍上坪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衬砌结构设计、洞口设计、防排水设计及通风设计等,为其他同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隧道营运通风设计是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宜昌至恩施公路龙潭特长隧道的工程实际,综合考虑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技术相对可靠、较为经济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的龙潭特长公路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长约2×8.7km。在勘查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长大公路隧道建设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做到技术上的先进,质量上优良。本文简要介绍龙潭隧道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洞门、净空、结构形式、防排水、行人、行车横洞、斜井、竖井及风机房设计、运营通风、监控、防灾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7月13日9点18分,埋深在海平面下60 m、目前国内最深过海地铁隧道——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右线率先掘进至工法交接点(盾构施工转换为矿山法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全面受控。施工人员于海平面下60余m的海域作业,承受高达0.538MPa的非饱和气压换刀作业,创造了国内过海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最新纪录。超高强度下的带压换刀作业是3号线过海盾构掘进施工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据悉,正常人承受压力是0.1 MPa,目前国内盾构  相似文献   

20.
辛讲合  徐智  卢晓玲  王万平 《公路》2022,(5):281-284
对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高速公路SJ-1标段处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舍得隧道岩溶富水地层特长隧道通风方案进行研究比选,考虑采用平导通风,兼顾辅助排水,降低施工期间反坡排水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等因素,在特长隧道通风井选择采用平导方案的解决模式,为类似环境下特长隧道通风、排水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