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后期遇到硬点及岩石层,扫浅难度加大,扫浅施工就成了整个疏浚工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步骤,水下扫浅施工工艺众多,新技术层出不穷,但适用条件各有特点。本文通过一个工程案例,对航道疏浚扫浅阶段发现的硬点及岩石层,采用凿岩锤处理,对凿岩及扫浅工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刚 《珠江水运》2011,(12):80-82
长江口1 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工程航道工程设计标高以上土层为粉细砂层,工程基建期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施工区域长度短,沙包浅点分布零散。大型耙吸疏浚船舶如何在此类扫浅工程中发挥作用,提高施工效率,为此类扫浅工程施工起着借鉴作用。本工程投入一艘5000m~3耙吸疏浚船舶"航浚5002"轮施工,根据试挖情况和泥样采集整理数据,及时更换疏浚机具,调整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疏浚工程扫浅施工是挖泥船施工效率最低阶段,在整个施工阶段,所占成本比例较大,是疏浚工程成本、质量管控的关键点。本文根据施工经验总结出抓斗船在营运航道扫浅施工效率提升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航道工程施工中,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工程最终完成的是否理想,很大程度取决于后期的扫浅工作,而扫浅施工历来是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最低下的阶段。文章从另一层面阐述了浅点的生成及预防措施,并给出了实施方案以及清除方法,使之能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5.
绞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中具有效率高、易操作、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疏浚和维护中,在提升航道通行能力、保障航道运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对绞吸式挖泥船航道疏浚相关理论概述基础上,从施工工艺、排泥管线布设、开挖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优化举措,并就提升疏浚施工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研究绞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中的相关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姚勇 《中国水运》2014,(2):230-231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质量要求执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本标段工程的航道疏浚主要是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挖泥施工。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对单船作业效率进行了分析。所有施工船舶设备将配备定位精度优于3m的DGPS,对扫浅施工、清除台风骤淤施工、标段交接处的施工进行了探讨。本标段的泥土处理方式分为外抛抛泥区和通过吹泥站吹泥上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软式扫床在疏浚工程中扫浅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 《水运工程》2003,(8):13-14,19
针对疏浚工程中扫浅施工的难点,分析各种类型浅点的特点,提出对分散型浅点用软式扫床方法进行扫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连云港30万t级航道、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等回淤较小、土质较硬的航道疏浚工程的水深数据分析,发现耙吸船、拖轮耙平器施工区域的水深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利用均方差理论超深取代设计允许超深,可提高耙吸船、耙平器扫浅工期预测精度。同时,综合运用均方差、浅点面积率、平均超深三项指标,可以对耙吸船施工质量、耙平器施工效率进行定量评定,为耙吸船、拖轮耙平器的合理配置提供给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耙吸挖泥船边坡开挖、扫浅等特殊工程施工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基于疏浚轨迹显示系统,建立船舶、航道和数字地形模型;通过工程应用,分析3D可视化功能下的特殊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结果表明,疏浚航行、作业可视化辅助系统,即疏浚轨迹显示系统,对于保证疏浚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弗里迪运河底部分布有若干海底管线,成为运河航道疏浚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海底管线种类多、埋设位臵及深度不明、管线探测环境复杂等特点使得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仪以及磁力仪等常规海底管线探测方法因其探测原理的局限性而难以适用。文章采用了小型抽砂设备在海底开挖"V型探槽"的管线探测新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探测中,有效排除了海底管线对航道疏浚施工的影响,保障了船舶施工安全。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航道疏浚分项施工的顺利实施,说明小型抽砂船开挖"V型探槽"的管线探测新工艺可行、有效,为海底管线探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包明金  樊书刚  李倩  郭琦  李俊青 《水运工程》2023,(12):132-136+203
兰家沱水道浅碛子浅滩受周边复杂的通航环境制约,开展维护疏浚较为困难。在分析研究河段维护实施的难点后,提出合理的疏浚方案,并根据黄泥湾水尺水位近年来的变化过程,提出将疏浚施工时间由枯水期提前至中水期,同时对施工期航道布置、抛泥位置及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实现非禁航施工。根据方案的实施效果,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工期由预期的30 d缩短为23 d,在保障正常的航道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航道工程水下炸礁浅点控制的主要技术,以某航道工程航电枢纽船闸为例,对其水下炸礁浅点形成的原因展开分析,并从施工方案优化、炸礁船布置、钻孔控制、爆破控制等方面对水下炸礁浅点控制技术要点展开探讨。结果表明,水下炸礁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远高于陆地爆破,浅点是水下炸礁施工中面临的通病;为彻底消除水下炸礁浅点,必须综合应用炸礁船定位技术、钻孔及爆破控制技术、三维图像声呐检测技术,提升炸礁浅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余彬彬  郑唐文 《船舶》2022,(6):81-86
长江上游航道弯、窄、浅、急,需要每年进行疏浚维护以保证船舶正常通过,但目前疏浚维护方式以硬臂式多功能抓斗挖泥船为主,配备辅助船舶进行作业。该作业模式需锚泊在岸上固定挖泥船,从而导致钢丝绳横穿航道,疏浚过程中阻碍其他船舶正常通航。该文通过对上游作业环境条件以及目前航道疏浚方式的研究,对比分析设计了一种适合长江上游航道环境条件下作业的自行走疏浚装置,并针对该装置提出了一套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评估,得出该自行走疏浚装置及方案能够解决疏浚作业过程中其他船舶的通航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可作为解决上游航道施工问题的新方法,为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某港口航道交叉段为例,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交叉段疏浚施工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而对疏浚施工参数设计及施工工艺流程展开分析,并对绞吸船、链斗船、耙吸船等的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航道疏浚工程作业环境较为隐蔽,作业条件预估难度大,施工扰动因素多,必须从疏浚施工方案优化设计、疏浚船舶组合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疏浚开挖施工工效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航道运营过程中,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是港口和航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由于维护性航道项目存在着泥层薄、回淤快、不能影响航道正常运营等特点,耙吸船的施工效率、质量控制要求非常高,需要选择合理的疏浚船型及施工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疏浚工程而言,减少施工中的超深超宽、少挖废方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为此,施工中怎样减少超深超宽也是各疏浚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水下平整耙在疏浚工程中尤其是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就是减少施工超深和实施有效扫浅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9.
廖瑾平 《珠江水运》2023,(10):32-34
针对疏浚施工过程中保障港口与航道通航的对策展开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江西内河某疏浚工程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工程项目概况,以及实际疏浚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总结了确保港口与航道通航安全、顺利的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优化疏浚作业参数等方式,能够有效确保疏浚施工过程安全,航道通行顺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港口建设、航道维护、岛礁填筑等工程不断朝着更远吹距、更硬底质、更大挖深等复杂工况方向迈进,对疏浚装备选用、技术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东营港进港航道现场条件复杂、海况恶劣,且疏浚纳泥区分散、疏浚土输送距离远、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超长距离多点吹填施工方案进行疏浚装备比选、管线冗余设计、输送能力计算和施工组合优化,设计了一套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管理便捷、经济实用的绞吸船超长距离多点吹填专项组合施工方案,可为类似疏浚吹填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