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线形复杂多变,山体及路侧植被遮挡视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驾驶操作的难度和强度.导致驾驶操作频繁、精神紧张.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驾驶操作极易产生驾驶疲劳,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的驾驶疲劳特性,可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预防交通事故,保证人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疲劳驾驶,并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对保证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采集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提取了18项与驾驶行为相关的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疲劳驾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整体的识别准确率为0.785,其中召回率为0.61,即61%的疲劳驾驶状态可被识别出来.实验表明,基于车辆运行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与其他客观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和图像面部特征)相比,具有简单方便,不影响驾驶,且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驾驶环境单调枯燥,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影响行车安全。通过检测高速公路模拟环境下驾驶员脑电信号特征,验证了采用脑电信号作为驾驶疲劳检测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β和(α+θ)β两项指标对驾驶疲劳反应最敏感,可作为表征高速公路驾驶疲劳的脑电指标;在80~100min时间段内,驾驶员驾驶疲劳状态趋势尤为明显,应采取适当措施来减缓疲劳,从而降低由于疲劳驾驶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实验结果可为高速公路驾驶疲劳预警和道路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保持系统安全平衡的主要因素.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驾驶中的人因失误,主要为感知失误、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通过对52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发现,其中操作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案例还表明,影响驾驶员失误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如疲劳困倦问题、驾驶员高速公路驾驶素质问题等.分析研究的结论表明,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需要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素质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5.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1日,汝城县驾驶员曾某因疲劳驾驶造成2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据统计,近几年来,郴州市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车造成的事故仍占一定比例,2002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00起,死亡391人,其中因疲劳驾车发生交通事故56起,死亡25人,分别占总数的3.7%和6.3%。因此,笔者认为,疲劳是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驾驶员疲劳驾车是造成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而使人主观上感觉疲乏和客观上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当持续工作一定时间以后,人体必然会出现疲劳。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每天驾驶车辆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的交通情况。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不断观察交通情况的变化,迅速进行判断,并决定自己的操作动作,驾驶员的感觉器官(眼睛)及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工作姿势固定,不能自由活动,所以,驾驶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引起的肩部、腿部等的疲劳。驾驶员在行车中是否容易出现疲劳决定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大致归纳如下表: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道路上发生...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声音对策有效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减轻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研究了脑电信号(EEG)和心电信号(ECG)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EEG和ECG的原始数据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驾驶疲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在驾驶模拟舱内验证声音刺激作为驾驶疲劳对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对单一声音刺激存在警觉反应;声强和刺激间隔时间影响显著,频率和刺激时间影响较小,且声强70 dB、频率5 800 Hz、刺激时间7 s和刺激间隔时间30 s的声音对策减轻疲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减轻驾驶员在单调声音环境下的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在不同类型广播声音环境下开展了模拟驾驶实验;基于瞳孔直径变异系数等建立了驾驶疲劳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了驾驶疲劳音乐响度对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音乐能缓解单调声音环境下的驾驶疲劳,在不同声音环境下,音乐对驾驶疲劳缓解的效果略有差异;75和85d B音乐在显著性及稳定性方面要优于65d B;75和85d B音乐两者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是能够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的装置。由于记录仪能够真实记录车辆运行和司机驾驶活动的有关信息,因此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等诸多方面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的事故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表明,70%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驾驶员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学角度阐述了引起交通事故的各要素如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因素,驾驶环境、道路条件、汽车设计、驾驶员管理等,并且从人、机环境方面探讨了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分析表明,从驾驶员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学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内因与外因,对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因驾驶时睡着或者疲劳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要比事故统计结果显示的情况严重的多。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2002年的调查发现,在2001年,有51%的驾驶人承认感到瞌睡时还在驾驶,17%的驾驶人承认在驾驶时打过盹,1%的驾驶人承认由于打盹或者疲劳驾驶而发生过交通事故。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驾驶人驾驶时打盹的比例最大(约占28%)。[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据数据统计,青年驾驶员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规、违章的高发群体.国外研究表明,家庭安全氛围对青年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有重要影响.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以 177位中国青年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背景下家庭安全氛围的结构维度,进而运用层次回归技术,探讨了家庭安全氛围对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家庭安全氛围呈现清晰的七因子结构,且家庭安全氛围整体、示范维度、承诺维度均对青年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最后从家庭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规范青年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交通事故的大量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认为,疲劳驾驶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交通安全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因此,进一步探求驾驶疲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成为交通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疲劳与驾驶时间关系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疲劳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与主观疲劳调查方法,研究连续驾驶时间对各项疲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一次连续驾驶时间不应超过3.5 h,驾驶时间达到3.5 h后,应至少休息30 min.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长途汽车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春运期间,由于雨雪天气加上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致使多地发生了多起特大交通事故,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伤痛。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但长途汽车的交通事故还是频频发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看看国外发达国家长途汽车的安全管理经验,也许对我们如何防范长途汽车交通事故的频发,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表现为:四肢酸麻,全身感觉沉重,而脚下又飘浮,弯腰困难;心理疲劳表现为:精神不振,焦虑、急躁,处理情况不当.综合表现为:驾驶动作失调,神经麻木,动视力下降,对外界交通信息反应迟钝,有时甚至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因此,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增长率。其中,疲劳驾驶问题更是由于发生率高和危害性强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上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于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的危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期通过对该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引发的更多的社会关注,降低疲劳驾驶造成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司机的错误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如果能及时向司机提供建议,这种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何检测驾驶风险是关键因素。首先,选择反应时间、加速度、初始速度、最终速度和速度差作为运动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驶状态下速度差异不显著,另外4个参数可以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它们有15种不同的组合。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6. 4%。输入变量的数量与预测准确率呈正相关。通过应用该方法,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车辆的危险状态以及驾驶员开始的危险行为,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和分心驾驶。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对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深化,全社会都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而加强公交驾驶员安全素质教育,保障行车安全,是公交运输业生产全面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交通事故的预防及驾驶安全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