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尊师重教、敬业爱国等。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国家科技的灵魂,是工业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能,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主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更是当代中国制造业的强烈呼唤。要从加强工匠精神的传承力度,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渲染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和优化工匠精神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探究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16日,由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首届"江淮十大杰出工匠"颁奖盛典在安徽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经过层层推荐、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的综合比拼,安凯客车技术中心汽车试验高级技师丁延松荣获"江淮十大杰出工匠"称号,安凯人的工匠精神再度迎来最佳诠释。一丝不苟,安凯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被誉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种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同志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入手,解读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新内涵。通过解读世界各国工匠精神,为我国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研究中国当代工匠精神及其培养路径对我国加快国内产业升级,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完成"中国制造2025"计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和路线。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然后介绍了旅游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旅游行业需要汲取"工匠精神"中的专业、个性化和精益求精;接着以旅游专业人员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从端正思想、明确目标、改革模式、共建师资和打造品牌五个方面,阐述了给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培播下"工匠精神"种子的的办法;最后从完善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介绍了让"工匠精神"开花结果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古代“匠人精神”是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和工匠阶层内部自发性发展相结合的文化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匠人精神”逐渐演变为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尊师重道等为主的中国“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精神”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环节中,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论述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指明了方向,也为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根本遵循。宁波市永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修理工等一线职工占95%,是运营生产的中坚,公司工会从技术比武、组建工作室、师傅带徒弟等三个层面推进工作,努力培树新时代公交劳模和工匠。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8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竞争力强.青年应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是质量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也是新时代高职人才素质的题中之义。从船政质量文化的视域审视和探索高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出优化"德技并修"的课程体系设置、厚植"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质量强校"的办学体制模式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论述,着力传承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克难攻坚、创新超越,积极投身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发展主战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感动交通人物——最美南粤交通工匠"推选活动。经过报名推荐、专家初选、网上投票、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推选出了十大"最美南粤交通工匠"。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论述,着力传承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克难攻坚、创新超越,积极投身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发展主战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感动交通人物——最美南粤交通工匠"推选活动。经过报名推荐、专家初选、网上投票、专家评审和公  相似文献   

11.
郑州公交     
郑州公交召开全国劳动模范曹瑞娟先进事迹报告会 12月2日,郑州公交集团召开全国劳模曹瑞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报告会上,全国劳动模范、60路车长曹瑞娟作了"初心的力量"主题宣讲,用鲜活的事迹,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讲述了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敬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神圣感,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注重产品的细节和质量,精益求精,敬重顾客,服务无微不至;第二,乐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陶醉其中,怡然自得;第三,专注。能够超越名利,超越世俗,拥有高尚丰富的精神世界,宁静淡泊,专心致志,在精进专业的道路上不断奋斗。这三个层面是从外而内、依次递升的,是人格、境界逐渐升华的过程。高职院校是培养中国现代"工匠"的主要基地,必须要以"工匠精神"作为灵魂,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论述,着力传承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克难攻坚、创新超越,积极投身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发展主战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感动交通人物——最羑南粤交通工匠"推选活动。经过报名推荐、专家初选、网上投票、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推选出了十大"最美南粤交通工匠"。我们将一连两期为大家展示这十位感动交通人物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工匠精神在工科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视域下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几种重要途径等方面探讨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路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要有爱岗敬业的学习态度,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踏实负责的职业精神,在物流行业的从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文以"工匠精神"的构建为基本点,分别从"工匠精神"的定义,构建"工匠精神"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工匠精神"内涵建设的意义论证物流管理专业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建筑智慧施工技术”课程适应智慧课堂发展和课程思政育人需要,结合主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针对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缺乏、转化生硬和评价手段缺乏等难点问题,通过碎片化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设计、数字化思政育人教学评价、一体化构建“智慧+思政”融合性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该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精益求精等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由来出发,阐述了培养工匠精神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职业院校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巴士之窗     
正首届"久事公交工匠"评审发布会成功举办6月5日,久事公交举办首届"久事公交工匠"评审发布会。久事集团工会主席孙江、副主席王雯洁,市职工技协服务中心技术服务科科长陆卫超,评审专家、各直属企业工会主席、劳模(技师)工作室带头人及部分先进代表参加评审和观摩。为推进落实久事集团"1+4"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技艺过硬、精益求精、敬业守信的工匠人才,自去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养紧密相关。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探讨了连锁经营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提出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入"匠心"理念,弘扬"匠魂"精神;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全过程;以匠心打造工匠型教师团队;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在融合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校园文化未能提供支撑;亟待建设一支“工匠精神”强烈的师资队伍;实践活动中忽视了“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生产与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还需优化校园与社会环境,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情操;加快“双师”队伍建设,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完善实践活动渠道,使高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