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公交     
杭州公交积极做好与轨道交通接驳工作 2月21日,有媒体发布消息,地铁3号线首通段(星桥-潮王路)、4号线二期(彭埠-池华街)、10号线首通段(逸盛路-翠柏路)将在近期开通,星桥、丁桥、笕桥、良渚新城等区域将步入地铁时代.围绕地铁"三线齐发",如何做好市民乘客"从家到地铁站"的接驳及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两网融合,是杭州公...  相似文献   

2.
杭州公交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2021年地铁接驳公交配套一期实施方案 近期,杭州市地铁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相继开通,截至2020年底杭州地铁建成里程已达306公里.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1年集团公司紧紧围绕"轨道交通为主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要求,以打造"数智公交"为突破口,结合近期实施的"错峰出行"举措,积极优化线网,做好公交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3.
杭州公交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2021年地铁接驳公交配套一期实施方案 近期,杭州市地铁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相继开通,截至2020年底杭州地铁建成里程已达306公里.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1年集团公司紧紧围绕"轨道交通为主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要求,以打造"数智公交"为突破口,结合近期实施的"错峰出行"举措,积极优化线网,做好公交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 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以成都三环外地铁2号线和6号线沿线区域为例,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区域居民出发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差异,并结合人口分布梳理轨道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行盲区。计算结果表明:越靠近轨道交通站和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3种接驳方式的平均可达性越高;总体上,步行接驳可达性最小,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接驳可达性高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轨道站 0.8,1.5,3.0 km服务半径范围内;公交沿线接驳可达性高于非沿线接驳可达性;通过对比可达性和人口空间分布,有效识别区域轨道交通出行的重点盲区、次要盲区、一般盲区和隐性盲区。  相似文献   

5.
正长沙市截至2016年年底,已经陆续开通运营地铁1 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及其西延线,初步形成东西、南北方向"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轨道交通1号线为南北向,全长23.55公里,共设19座车站;轨道交通2 号线为东西向,全长26.579公里,共设23座车站。本文围绕长沙轨道交通车站,提出其与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以及出租车、私家车接驳的具体融合措施,调查方法包括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三种。一、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融合建设根据调研结果,轨道交通网、公交线网、慢行交通网融合不畅主要体现在常规公交接驳不畅、慢行系统衔接不畅、路网绕行距离过长、即停即走车位设置不足等方面。因此,融合三张网的用地、功能和运营的一体化,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出租  相似文献   

6.
正5月2日,集团公司召开了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施工接驳保通工作会议,会上对提前做好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施工接驳保通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集团公司总经理薛海滨,副总经理杨顺广,司属各营运单位及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顺广传达了我市关于做好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施工期间各项工作的相关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7.
为给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设施配置策略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对上海8条轨道站点类型及周边用地性质进行分类统计,结合无锡地铁3号线新区段车站的实际情况,对车站交通接驳设施布置策略进行梳理。结果表明:无锡地铁3号线新区段车站居住性和商业商务类型地铁站点出行方式均以步行交通为主;地铁站点应充分配备公交设施,同时要调整与地铁线路复线5个及以上轨道站点的现状公交线路;综合枢纽型地铁站点(高铁、飞机)应结合枢纽配套设施资源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长沙地铁的开通,长沙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分析长沙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存在的IC卡、公交接驳站和地铁站一社区之间的衔接存在的问题,并用比较研究法对比长沙与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体化对策,以期实现长沙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更大程度上方便广大市民和旅客。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衔接,建设一体化公共交通,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在公交系统中的作用,用解析结构模型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因素权重向量,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优化进行研究,最后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模式选取是一种定性选择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模式选取的标准云,利用云模型对轨道交通站点的3种接驳模式进行研究;并以南京地铁2号线下马坊站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接驳效果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由此形成公交接运线路的优化问题(FBNDP)。基于接驳公交线网的既有模型研究,综合考虑接运效率、乘客出行成本等因素建立接驳公交线网的数学模型;基于既有模型特点和求解方法,提出采用元胞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的方法。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关十字"和"省政府"两站周围的接驳线网布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遗传算法和元胞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和求解目标函数上元胞遗传算法都要优于经典遗传算法,从而证明元胞遗传算法用于接驳线网优化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交通》2013,(2):46-46
1、开辟西北微型公交先河.三条微型线路快速接驳地铁 配合地铁线路的开通,为实施“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服务理念,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交通需求,2012年2月21日开通三条微型公交,利用线短、车小、周转快的特点,加强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的衔接,得到政府及市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水平,弱化二者客流竞争,提出基于轨道公交一体化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首先,计算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既有公交线路重合度和客运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待调线路集,按照与中心区的相对位置将待调线路分为区内线、区外线、尽头线和过境线4类,分别提出不同类型线路的调整方法。然后,选择高峰期公交衔接客流强度大的轨道站点为接驳公交站,建立目标约束函数,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生成新增接驳公交线路。最后,借助TransCAD建模并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对昆明轨道交通1, 2, 3号线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并新增接驳公交线路。调整后的公交线网密度增加了0.21km/km2,站点500m覆盖率增加了3.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降低了0.08,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缓解轨道和公交客流竞争,增强一体化网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直通     
<正>上海公交2015年广覆盖更集约上海是一个有着23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面对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总量持续增长、城市空间布局加快调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等新形势,上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上海今年将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在全市建立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有轨电车为标志的骨干交通网、以地面公交为标志的区域交通网、以社区巴士为标志的接驳网,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今年起,地铁5号线南延伸、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东延伸等9条轨道交通线、168座车站  相似文献   

15.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2008年底,北京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8条,即1号线、2号线、13号线、8通线、5号线、1O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机场快轨。2009年.随着地铁4号线的建成通车.北京市轨道交通通车条数达到9条.通车里程达到228公里。线网客流攀升到日均480万左右,占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比2008年提高14%。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轨道接驳研究侧重人工调查或理论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公交接驳准确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问题,提出以IC卡数据为数据源的轨道公交接驳比例、接驳距离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北京市现状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相关指标.基于轨道站点设计阶段所能获取的站点属性信息将北京市轨道站点分为末端站、市区普通站、市区换乘站、郊区普通站、郊区换乘站5类,在该分类结果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分析.基于IC卡数据对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可为轨道站点的外部接驳设计、接驳公交布设、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等补充相关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相关要求,落实天津市领导到集团视察时提出的"小车厢大社会"服务理念,天津公交集团经过实地调研,决定近期陆续完成43个地铁接驳站的站名统一更改工作。随着地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公交地铁接驳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出行效率。为了能够适应百姓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天津公交集团与地铁部门积极协作、主动作为,经过为期1个月的调研、磋商与协调,决定将公交与地铁的接驳站点进行统一更名,更名后的公交站名统一为"某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对常规公交的影响,在自然运营数据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量化方法,从换乘客流特征、出行OD特征和客流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交接驳、线网优化和运营组织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9号线与公交的日均换乘客流为0.6万人次,换乘率仅为10%,低于全网换乘率17%;9号线周边公交站点客流下降1万人次,降幅为2%,相关公交线路客流下降3.3万人次,降幅为3%;9号线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覆盖公交站点上客客流为46万人次,潜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的发挥离不开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现阶段,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慢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的接驳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慢行轨道换乘站点的规划理念,在慢行接驳换乘优先的理念下,对常州市新桥站进行了站点一体化接驳的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鹤沙航城站点周边的交通条件和换乘设施的客流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似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出行换乘特征研究,得出轨道交通配套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车辆的载客率等关键指标,总体预测轨道交通16号线鹤沙航城站点服务人口和上下客流;通过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和出租车等不同方式的换乘比例计算,得到高峰时段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车流量,结合周转率等指标,得出不同换乘交通设施的需求规模,为地铁站点周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