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东方之星"旅游船的翻沉及其稳性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对一般单体旅游船的稳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类船遇到突然的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而翻沉,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概率事件。为保障旅游船的航行安全,从旅游船稳性要求及游船乘坐的高档性的矛盾中,研究得出在内河或湖泊中使用,双体船是一个较佳的选项。若是海上邮船,则以三体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项立扬  王万勇 《船舶》2019,30(2):7-12
通过极限完整稳性分析方法,对比国际海事组织(IMO)《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2008国际完整稳性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对远洋渔船的稳性要求,以国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为例,分析极限完整稳性临界条款,探讨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在极地环境下的设计工况与极限完整稳性,以对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和极地水域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某超大型海上起重浮吊船体在静水和波浪中的完整稳性的计算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浪向角下全回转起吊作业的完整稳性,探讨了波浪对静稳性力臂GZ曲线、横摇纵倾及初稳性高度等稳性要素的影响,并提出衡量大型浮吊船体在波浪中稳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9200TEU集装箱船,对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进行了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研究。采用一般衡准和推荐性衡准对集装箱船做完整稳性校核。研究表明,基于推荐性衡准的稳性分析较严格,在同样的条件下,将导致装箱量下降。采用概率法计算破舱稳性,分析典型工况受布置影响带来的破损问题及应对办法。最后,针对稳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拖船完整稳性尚无统一要求,各国关于拖船的标准参差不齐,因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拟基于欧盟项目JIP的研究成果向IMO提出新的拖船完整稳性和护航拖带稳性规则。针对这一现状,论文对我国国内法规、IACS现行拖船稳性要求以及拟提出的新的拖船完整稳性和护航拖带稳性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给出了实船样船的计算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国国内法规的拖船完整稳性要求在所有衡准中最为严格。此外,论文还基于此研究,为我国拖船完整稳性衡准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在建的FPSO项目稳性计算分析为例,从风模型的建立、风载荷计算及风向角的角度进行FPSO稳性计算,综合考虑不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台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衡准,定义开口、破损范围及渗透率等参数,并利用NAPA软件对海洋平台进行配载,计算平台在各种工况下的稳性,明确稳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161-165
目前海岛旅游都是借助于岛礁本身固定的基础设施开发,由于其受容量和环境限制,新概念的浮式旅游平台应运而生,而完整稳性是其安全营运的首要问题。新概念浮式旅游平台完整稳性不同于常规的船舶与海洋平台结构物,本文假设旅游平台为柱型多模块和环型箱式刚性连接,在静水完整稳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主尺度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柱型和环型旅游平台的完整稳性均较为富裕,在同样尺度的情况下,环型旅游平台比柱型拥有更佳的稳性性能。在此基础上构建心形浮式旅游平台,其完整稳性十分充裕。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的衡准要求,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分别校核该平台在桩靴充水及不充水状态下拖航作业时的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桩靴充水对自升式平台静水力、静稳性曲线以及许用重心高度曲线等方面的诸多影响,提出提高自升式平台拖航稳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完整稳性规则》文件中有着对计算和校核船舶稳定性过程中的强制规定,具体体现在规则的引言和A部分中。这意味着要考虑船舶纵倾因素在船舶稳性计算校核过程中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与调整,同时对实际例子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将进行调整修改过后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与之前传统的计算校对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比较,证明调整修改后的稳性计算校核方法更加精确,且满足规则的强制要求。并发现调整完善后的新方法在新完整稳性规则下对船舶的稳性的计算校核的结果更加精确合理,能达到为将来的船舶稳性计算校核埋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半潜式平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移动式结构物,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劣、作业的特殊要求,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平台本身的稳性)。通过对某大型半潜式平台进行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的研究,论文介绍了半潜式平台稳性计算的规范以及半潜式平台在各工况下的完整与破舱稳性,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高了海洋工程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和其它类型船相比,半潜船的工况更复杂,船舶型线和用途也很特殊,使得稳性问题成为设计中一个重大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类船舶的稳性规范,对该类船型开展稳性研究很有必要。通过1艘改装半潜船的稳性计算,发现航行状态下半潜船稳性特征与江船类似。而在下潜状态下,稳性随吃水增加而有所好转,在货物甲板出入水时稳性最差,此时可以采用纵倾来改善稳性。同时建立了依据完整稳性的船舶装载能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船舶顺浪航行的纯稳性损失研究已成为国际航海界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关注的课题之一。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生成了船舶的骑浪航态,采用系列横摇衰减试验方法,获取到了该航态下某型舰艇的稳性曲线,通过后续计算得到纯稳性损失,并与一般理论计算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IMO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对现有万箱船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制定基于水动力学的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新衡准的实施必然对现有船舶的设计带来巨大影响。集装箱船大型化是航运界的发展趋势,万箱船船型订单近年也大幅上升。已有的事故发现大型集装箱船对参数横摇、过度加速度等衡准相对敏感,但现有船舶的设计对此类事故模式考虑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了某万箱集装箱船,对其大量装载工况进行四种稳性失效模式的计算分析,研究了第二代完整稳性的实施对大型集装箱船的稳性影响,并对其装载、设计等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船舶航行稳性监控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集成智能船舶,达到航行稳性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是以微机控制为中心,通过压力电传感器、燃油驳油泵、淡水输送泵的自动启停控制、集成报警系统和CAN总线数据传输等组成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逻辑设计两部分,监控系统的功能是程序设计和控制参数之间的逻辑设计来实现。船舶航行稳性监控系统的设计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报警监控和集成智能技术进行设计,解决船舶航行稳性问题,通过对小型船舶模拟实验进行测试,效果比较好。使船舶的航行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庆宁  林彬 《水运工程》2011,(2):97-101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研究在该航段航行的3种船型在泄洪期安全上水过滩的通航能力,分析计算相关船型在各种流量流速条件下安全上水过滩应具备的对水航速和对岸航速,总结出两坝间河段最危险的航段,为船舶安全上水过滩和有关部门制定船舶安全通行的政策和限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总结了船舶航行数值模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不同自然条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以及行船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介绍了船舶航行模拟软件Dynasim.为论证我国南方港口设计中某一泊位的通航安全,利用该软件模拟了多种船舶在不同风、浪、流以及船舶装载等条件下的航迹线,讨论了两船之间的追越和相遇时彼此的影响.通过具体的船舶...  相似文献   

17.
於健 《中国航海》2006,(1):46-48
船舶在波浪中航行,纯稳性丧失、参数激振和横甩是造成船舶倾覆的主要原因。针对波长与船长、波高与波长、波与船的波舷角三者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进行讨论,揭示了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稳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应合理地选择船舶的航行姿态、谨慎用舵等操船建议,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船舶顺浪航行的纯稳性损失研究,已成为国际航海界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关注的课题之一.在Ю.И.涅查耶夫根据28艘渔船和运输船船模水池试验的船舶顺浪纯稳性损失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模式,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并给出了大长宽比(船长/船宽)舰艇纯稳性损失的算例,同时实现了该扩展模式的程序化,生成了实用化的软件.最后通过与CFD试验方法和一般理论计算法所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扩展模式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郭际 《船舶工程》2017,39(S1):32-36
针对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计算与统计特性问题,将影响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随机变量,分别讨论了材料屈服强度与板厚的概率分布参数选取。采用增量迭代方法与改进Rosenblueth方法,计算得到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及其分布参数。研究表明,极限弯曲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板厚变异的影响,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具有统计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唐冠军 《中国水运》2007,5(1):18-19
船舶在海上航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船舶搁浅,船长、驾驶员及全体船员应认真分析船舶搁浅状况,采取各种措施,在保证船员安全的前提下,使船舶、货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