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环形交叉口延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公路环形交叉口的运行状况,需对其进行延误研究。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公路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延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公路环形交叉口的延误模型。应用该模型,得出延误理论值,与实际调查所得延误值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市重点功能区的高强度开发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在市政道路下设置地下环形隧道,来增加区域道路交通资源,净化地面交通和提升区域的交通品质.结合北京市的地下环形隧道的建设,介绍并研究了城市重点功能区与地下环形隧道的设置方式和设计关键性技术问题,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土地利用趋于饱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地下道路逐渐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文中通过对城市地下环隧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梳理出具体的12项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城市地下环隧通行能力的解释结构(ISM)模型,再对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并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个影响地下环隧通行能力的因素可被划分...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道路建设中隧道工程越来越多的现状,提出了隧道总体设计人员应关注的重点;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进行隧道工程总体设计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隧道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指出了在工程方案论证、比选、决策以及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下快速路出入口选址时要考虑的需求距离递减特性、分担率以及集散效率3个因素,以集散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针对地下快速路的集散点选择模型.利用均衡分配模型,提出地下快速路分担率求解的迭代算法,求解趋于稳定的分担率以及集散效率最大化情况下的集散点位置.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对提出的模型和迭代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集散点选择模型能够求得最优解,迭代算法能够使分担率趋于稳定、模型收敛,最终使集散点实现全局最优.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三种常见港口道路出入口的特点,然后分别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出入口采用建立VISSIM仿真模型进行效率评价,并结合SSAM进行安全评价,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高密度开发的商务核心区中,交通出行问题已成为制约核心区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下车库联络道因其对地面路网的扩容、联通共享车库等功能越来越受到青睐。为提升地下车库联络道的通行效率,减少其对环境、路网交通等的影响,在理解地下车库联络道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地面出入口断面布置、路段中布置及路网中的布置位置等布置方式的优劣,所得结果可为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哈尔滨市西大直街与红军街环形交叉口交通阻塞的状况,对发生交通延误的西大直街处出口方向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列出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增加信号灯;拆除前方信号灯,在入口处安置信号灯;加护栏,禁止行人横过,行人可以进入地下通道。从行车顺畅、行人安全、造价低等方面经过比选提出最佳解决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DLFEA-TPR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城市隧道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因素,可为隧道施工类似条件下对管线影响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不断发展,在新一轮商务区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专门用于联系地下地块车库与地面道路的地下交通环廊,这类工程在联系并整合商务核心区地下停车资源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地面道路交通负荷,改善商务区交通环境。介绍了国内相关商务区已建成或正在规划中的案例,总结地下交通环廊的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等特点,并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地下交通环廊设计为实例,说明其对商务区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和优化商务区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他城市商务发展地下交通环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交通特性是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重要分析参数,科学合理地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对于正确估算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城市立体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并通过交通调查,就吉林市部分立体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提出其相应的交通特性分析方法及推荐取值。  相似文献   

12.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交通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冲突点不断增多,针对这种缺陷对多路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效率.以西安市曲江大道转盘交叉口改造为工程实例,对现状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叉口流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交叉口道路结构及交通运行特点,提出交叉口道路交通改造方案,并依据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借助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  相似文献   

13.
地下道路出入口设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地下道路出入口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了直接式和平行式变速车道、分离式和整合式分流合流布置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出入口视距设计保障和过渡段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英涛  程国柱 《公路工程》2009,34(5):13-15,20
从分析公路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力恢复时间入手,研究隧道出入口减光隔栅段合理长度的计算模型与合理取值问题,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的隧道出入口减光隔栅段设计长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中外公路》2021,41(4):261-267
对地形及设计条件受限的山区高速公路而言,容易产生隧道出入口与主线出入口小净距路段,小净距路段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主线其他路段,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安全痛点。该文根据不同交通断面流率下的车头时距模型,深入研究稳定流态下车辆等待可插入间隙的行驶距离,量化净距的直接影响因素,构建车辆变道模型,进而建立隧道与主线出入口最小净距模型。最后通过VISSIM仿真建模测试,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隧道建设》2019,39(2):261-267
为保证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需求,弥补现行规范对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线形指标和位置间距规定的空缺,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地下车库联络道现状,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区地下道路和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地下道路为设计案例,对比市政和建筑行业规范中地下道路设计方面关键指标的差异,介绍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体系和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地下车库联络道线形设计的规范选择依据、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长度的取值标准、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并提出单向单洞地下车库联络道相邻出入口间距宜按1~3 min行程长度设置,以满足车行防灾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吕纪云  陈瑾  章坤鹏 《中外公路》2019,39(2):294-297
针对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现有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净距过小的现状,在分析车辆运行轨迹的基础上,构建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明适应距离、读取标志距离、换道距离、安全距离等因素,提出了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最小净距的推荐值与极限值。结合净距分析与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净距路段下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变异式互通工程实例做了BIM模型检验,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CBD地区,地下道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以"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河东片区核心区市政工程"为工程背景,对地下道路设置、出入口考虑因素及布置形式、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此类项目的特点,为今后的地下道路及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道路施工区使得车辆运行受到显著影响,车辆延误增加,针对道路施工区车辆延误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分析施工区车辆延误的方法.与传统的延误分析方法不同,引入交通仿真技术分析计算施工区影响范围内的运行延误、排队延误、加减速延误与绕行延误.采用TSIS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封闭车道施工、不改变交通流向、改变交通流向或交通分流等交通组织方案,并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案,分别计算车辆途经施工区产生的附加延误以及最优分流比例.研究示例表明,运用经过标定验证之后的仿真模型能有效地对施工区延误进行定量分析.仿真表达交通信息的多样性和详实性,确保了施工区车辆延误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姜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248-250,258
以某综合管廊穿越地下交通隧道为例,分析讨论了两者的竖向关系及协同设计。综合管廊采用“管廊变舱+结构共建”的形式上跨交通隧道,通过调整管廊的舱室数量、净高、净宽,将管廊内敷设管线的重新排布,尽可能减少了管廊穿越对交通隧道竖向设计的影响,起到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工程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