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邦德国一家公司去年推出了一种适用于海滩作业的浮油回收装置。这种新型装置经过一年的实际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项目的研制受到了联邦科研发展部的支持。该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沿海浅滩的油污染。浮油回收装置挂带在一台类似履带式拖拉机的浅滩行走器上,整套回收系统先将油和浅滩泥桨分离,自动将油水混合液输入液柜进行处理、回收。该装置可在-2°至+35℃的环境温度及-2°至+40°的水温中工作。在水中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2,(9)
众所周知,油污染是世界一大公害,海湾战争引起的油污染事件,更为世界人所瞩目,保护海洋及水域环境,是人类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上海七○四研究所根据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科研任务,于日前完成了码头用浮油回收系统的研制工作,通过了部级鉴定。这项技术还取得了国家专利,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浮油回收的技术专利。该系统由潮汐式围油栏和浮油回收装置所组成,能在潮流!节、浪高1米、风速  相似文献   

3.
国外水面浮油污染处理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忠贤 《船舶》1994,(2):26-40
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水面浮油收集和处理污染的方法和设备,详细论述了油围栏,撇油器,浮式贮油囊,浮油回收船,消油剂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和基本型号,特别是对国外主要生产厂商及其产品的介绍对从事环境保护和浮油回收的设计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德布拉克(Brake)的鲁林(Luhring)船厂新设计了一种新型双体多用途船(亦可称剪刀型船)。它除在油轮失事时作浮油回收船用外,还可以作沿海油轮用。这是汉堡国际船舶、船机和海洋工程展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该船的特点:在作浮油回收船用时,双体可依纵轴方向分成二个片体,成 V 形,其最大张角约六十五度,浮油回收宽度为八十米,艉部用铰链互相连接,见图。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06,28(1):40-40
2005年底,我国第一艘用于海上浮油回收的船舶“碧海1号”,在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入使用。该船是由青岛光明环保有限公司按《钢质船入级与造船规范》、《浮油回收船检验指南》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浮油回收船。船总长37.3米,水线长36.4米,型宽7.5米,深3.4米,满载吃水2.4米,设计满载航速每小时10海里,续航力800海里,自给力7天,船员6人,  相似文献   

6.
作者鉴于海湾战争的启示,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对防污公约中的新要求,展示了今后海运河运中防止油性污水污染海域水域的总趋势,提出了技术工作的基本对策,即重视解决:高度度重油污水分离试验;15ppm报警器的新污染试验;大容量油污水分离装置的推广使用;微型油污水分离装置的设计和装备及水面浮油回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专利系谈及带有油水进入口的水面浮油排除装置。鉴于有必要排除水面浮油,因而研制了本专利,本专利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在波涛汹涌海面上使用的除油装置。利用浮体使吸口保持所需位置的吸入设备已众所周知,但这种吸入装置在波涛汹涌海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胜利油田溢油回收船”的轮机设计工作,总结了A类浮油回收船的轮机专业设计特点,以供同类船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和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海上溢油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针对各类海上溢油事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提出了三套新概念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热气球海上浮油收集装置、海上铲车浮油收集器和下潜式浮油收集器,分别利用漩涡原理,面面接触的物理方式和生物环保技术,有效提高海上溢油的收集效率,丰富了溢油处理装置的设计理念,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船艇》1991,(9)
浮油回收新技术每年有不少原油被泄漏到大海里。这些漂浮在海面上的原油严重污染了海洋,造成了大批海洋生物的死亡。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托马斯·B·里德,提出了一个收集海上浮油的新方法,即向水面上撒锯末。里德与他的同事共同发明了一项获得专利权的热  相似文献   

11.
日前,“南海救113”轮交船暨启航仪式在中船黄埔船厂成功举行。“南海救113”轮是国家全额投入建造的8000KW系列全天候大功率远洋救助船的第八艘,与此前的同系列船相比,该船增加了双尾鳍结构;整体式尾轴管;直升机起降平台及相关通讯设备;浮油回收装置;高宽带卫星通讯系统;船舶管理系统,船舶姿态仪;渔业电台等设备,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海上溢油处理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规模的日趋扩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已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效率低下、系统性差、应变能力弱.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海上溢油处理装置,采用创新的堰吸式浮油收集方法、多层次一体化油水分离系统、新颖的外漂式浮油储存携带系统等,结合多套处理策略,不但能高效、周全地应对不同的溢油情况,还在装置中融入了节能环保的新创意.文章介绍了装置的设计思路和关键设备的参数,并对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据《The Motorship》报道,溢油回收专家Ecoceane公司日前开发了适合海洋航行的溢油回收船Spillglop系列。而之前Ecoceane公司主要开发的是用于港口的溢油回收船,为23个国家建造过50多艘船舶,其中包括双体溢油回收船。Spillglop的设计理念是开发具有良好耐波性的船舶。该型船舶可以在5~6级风力下进行操作,以4~5kn的速度进行浮油回收。最大一型  相似文献   

14.
周天雄  赵贵武  张亚东 《船海工程》2013,(6):127-130,135
介绍兼容储存输送装置的设计,该装置实现了对各种液、固物料的兼容,在完成对钻井平台的物料供应后还能接收钻井作业产生的钻屑、浮油等废弃物,增加了船舶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技术——动态曲面式(Dynamic Curved Plane,DCP)溢油机械回收技术,能够实现海面漂浮溢油的快速高效回收。该技术运用堰式引流方法,提高水面溢油的接触速率;采用"固液双重拖带回收"方法,利用底层水流和黏附曲面对浮油的双重拖带作用,实现溢油快速回收;应用"负压吸入曲面诱导"工艺加速油水分离,提高溢油回收效率;同时,使用"双重浮体"技术改进回收设备的抗浪性,保证其在高海况下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油船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因沉船和泄漏造成的海上溢油污染也逐渐增多。当前的船侧内嵌式环保作业船所配备的收油设备回收油品种类单一,且效率一般。为了使环保作业船能够适应不同黏度油品的回收,提高回收作业效率,因此对环保作业船的收油设备进行了研究,使环保作业船能更好地与收油设备联合作业。着重介绍了在浮油回收船侧舷内嵌复合式收油设备的设计内容,包括工作原理、优势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海上石油开采与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大量原油及其炼制品短期内迅速泄漏到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减轻溢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水面溢油进行清理。机械回收法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来回收水面上的浮油,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海上石油开采与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大量原油及其炼制品短期内迅速泄露到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减轻溢油对海洋环境的损害,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水面溢油进行治理。机械回收法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来回收水面上的浮油,  相似文献   

19.
保护海洋的问题仍然很紧迫,尽管统计资料表明污染事故在减少.根据国际油船主联盟的结论,近10~12年来,溢油数量超过800米~3的污染事故减少了5/6,甚至连繁忙的海上运输干线,如英吉利海峡,在这段时间内碰撞事故也减少了一半.但是,营运性和事故性溢油仍屡屡发生,建立最有效的浮油回收设备问题离最终解决仍很遥远.关于这一点,国际海洋保险联盟的意见可作证;在负责研究有关环境污染方面问题的该组织的委员会的文件提到,约有1/4的现有浮油回收设备在消除大规模溢油中都不理想.而且,能够替代已陈旧式样的更有效的设备又不便宜.  相似文献   

20.
8月21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内内河首艘30m级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在资江水域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船为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为钢质、双体、单甲板,浮油回收舱设双层底,全电焊结构。该船试验成功后将主要用于长江水域航道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主要功能为溢油回收(包括溢油水面围控、回收、储存、转驳),兼顾消油剂喷洒、溢油清除设备和物资的运输、溢油监视及取证、应急救助(难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