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汽车碰撞有限元法和接触碰撞系统,模拟了大客车与大客车侧面碰撞,并从骨架结构变形、乘员生存空间、碰撞能量、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方面详细分析了撞击和被撞大客车车身骨架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提高大客车车身骨架耐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世界上汽车碰撞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阐述了为减少汽车碰撞事故而进行汽车碰撞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汽车碰撞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如汽车碰撞过程和人员受伤过程、汽车碰撞现场调查记录、衡量汽车碰撞强烈程度和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汽车碰撞标准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文章介绍了中、美、欧、日四方在汽车碰撞标准法规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重点讨论了我国在汽车正面碰撞标准、侧面碰撞标准和后面碰撞标准的制定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提出的一项新的汽车碰撞试验,即小偏置正面碰撞,此类碰撞更接近于现实的汽车碰撞事故,对乘员的伤害很大。此类碰撞正受到全世界汽车安全领域愈来愈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此类碰撞与常规碰撞的不同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车辆典型的碰撞形式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及追尾碰撞,其多发生在逆向抢道行驶、穿行路口和前车突然制动减速等情况下.由于碰撞前车辆行驶速度不同,损失程度也将各异,行驶速度越高,碰撞的损失越惨重,对人员的伤害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2,(44):26-27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事故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事故。车辆碰撞事故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翻滚。其中乘员伤亡率最大的是正面碰撞,其次是侧面碰撞。到1996年9月为止,美国机动车辆死亡人数为30840人,正面碰撞占62%,侧面碰撞占25%,在同期伤害人数284.4万人中。侧面碰撞占28%。  相似文献   

7.
汽车侧门内饰件并不是主要的碰撞吸能元件,但是其刚度和结构形态会影响二次碰撞中假人的动态响应。为减少二次碰撞对于乘员的伤害,本文在整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M碰撞子模型,分别分析了胸部碰撞区域和盆骨碰撞区域内饰刚度对于乘员损伤的影Ⅱ向,为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全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CNCAP正面碰撞中胸部伤害的约束系统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被动安全也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国家相继发布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法规以规范汽车被动安全要求,另一方面中国新车星级评定项目CNCAP也得以在2006年顺利实施。CNCAP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从碰撞能量和评价方法方面同其它国家的新车星级评定项目相比略有不同,包含正面刚性墙碰撞、正面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三种工况,其中正面碰撞概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李发宗  李传志 《天津汽车》2007,(5):21-24,32
汽车侧面碰撞假人是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一项重要的测试工具。它模仿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用于研究汽车侧面碰撞对车内驾乘人员的损伤情况。文章对汽车侧面碰撞用假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侧面碰撞用假人的生物性能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进行的侧面碰撞强制性试验中,所使用的侧面碰撞用假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缺陷,通过对世界目前应用中的不同类型的侧面碰撞假人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侧面碰撞试验用假人。  相似文献   

11.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辆汽车与屏壁的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正面碰撞、汽车与屏壁的非对称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非对称正面碰撞的碰撞方程式的建立及应用实例的求解,阐述了汽车在正面碰撞中,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全气囊的发展起源于人们对防止车辆碰撞事故、减少碰撞事故损失的需要。美国的有关统计表明,涉及车辆碰撞的事故占公路交通事故总量的90%左右,按卷入事故的车辆数量计算,14%属单车与非机动车辆、行人、牲蓄、路边障碍物等的碰撞事故,76%属于两车之间的碰撞事故,另10%属于多车相互碰撞事故;根据碰撞的部分分布来看,前方碰撞(包括正前方、前侧方、前偏向等碰撞)事故占碰撞总事故的48%以上,各测方的碰撞(包括正侧方、横侧方、正横向等方位的碰撞)占总碰撞事故的43%以上,后方碰撞(包括正后方、侧后方)的碰撞占6%左右,其余为翻车事故。  相似文献   

14.
在某轿车设计开发初期阶段,以其前端结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平均压溃力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16 km/h正面40%偏置刚性壁碰撞、50 km/h正面刚性墙碰撞和56 km/h正面40%可变形壁偏置碰撞等3种碰撞模式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得到较好的车辆前端结构.在具备整车碰撞分析条件下,将优化结构进行整车碰撞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端结构在整车碰撞分析中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15.
美、欧、日、中国被动安全约束系统的汽车碰撞试验要求对照表碰撞试验美 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中 国壁障碰撞试验 现在: ①正面碰撞:FMVS$208《乘员碰撞保护>规定碰撞速度48.3km/h(30英里/,J、时)冲撞固定壁障。碰撞形式有正面碰撞、左30。斜碰撞、右驰。斜碰撞。生产企业进行鉴定碰撞试验。 NCAP进行“新车鉴定方案”时,对新车进行56.3kin,h(35英里/,J、时)冲撞固定壁障进行正面碰撞试验。以系着安全带的人体模型头部、胸部、腿部受冲击力为依据,将正面碰撞结果分为5级。以星级表示。 (£恻面碰撞:1990年美国将FMVSS214《侧面强度…  相似文献   

16.
周晓飞 《汽车维修》2008,(11):12-13
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的上半身很可能与风挡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副驾驶员也很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 后排乘员则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此外,在侧面乘员同样有可能与车门或门柱等发生碰撞。安全气囊装置(SRS)就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120ms内,在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员与车内方向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碰撞事故中道路弱势群体(vulnerable road users,VRU)头部撞击车辆前端的运动特性,基于VRU实际交通事故数据,以VRU头部碰撞位置、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仿真分析工具,开展车辆(SUV和Sedan)撞击VRU(行人、自行车骑行人、摩托车骑行人)典型碰撞工况中头部撞击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VRU两轮车参考高度增大,VRU骑行人头部碰撞位置靠近车后方,头部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逐渐降低;随着汽车速度增大,VRU骑行人头部碰撞位置靠近车后方,头部碰撞速度逐渐增大。研究结论为行人保护法规及NCAP规程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各种碰撞事故统计表明,汽车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约占41%,追尾碰撞事故占12%,而各种各样侧面碰撞事故约占47%,从事故伤亡比例来看,轿车侧面碰撞事故的伤亡率要远远高于轿车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事故的伤亡率。  相似文献   

19.
材料应变率对汽车碰撞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材料应变率对整车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某微型车正面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对车身前部进行了考虑和不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正面碰撞仿真,并在碰撞变形、B柱加速度、碰撞力和碰撞能量等方面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率对整车碰撞性能的主要参数有较大的影响,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较好地实现汽车的安全性,现代轿车的承载式车身一般都采用防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这对车身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轿车碰撞类型与车身的安全性车身碰撞的类型基本分为3种: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实验证明,在纵向碰撞(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事故中,前部和后部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