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的线型分布特性,结合南京-安庆铁路工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突出景观评价要求,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景观评价与预测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且明确了景观影响评价中生态损失程度的量化指标与防护减缓技术措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大型非污染型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评价体系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本文就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生态影响,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视觉美学和相容性4个评价准则展开讨论,依据不同评价主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服务功能和社会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3个敏感地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以新建铁路白河至和龙段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为例,对指标体系应用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物种多样性评价和景观多样性评价现状,探析群落演替理论、种群健康最小面积理论及景观破碎度理论等生态学理论在生物多样性评价中的运用,同时对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生态学理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道路采用连续刚构上跨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城际铁路路基变形控制指标为评价标准,定性分析净高、基坑开挖对城际铁路安全性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得出90+170+90m转体刚构各施工阶段城际铁路路基横向与竖向位移累积变形曲线,定量分析转体墩各施工阶段对城际铁路变形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转体刚构各施工阶段对城际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及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小,满足城际铁路变形控制指标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道路上跨高铁工程安全性影响提供借鉴,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较多、关系复杂,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而且许多风险因素还存在风险程度难以精确描述、边界不清晰等问题,利用模糊评判理论和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模糊网络分析法在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有效控制项目风险提供决...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沪宁城际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铁路规划线网主骨架,沿线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迅猛,通道内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镇分布与规划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和环境敏感点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针对本项目线路方案分析具有不确定、多属性的特点,本文运用科学评价方法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沪宁城际铁路最优线路方案。研究结论:(1)模糊集理论是一种解决不确定性、多属性问题的评价方法,将一些难以直接定量的指标在分析基础上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决策模型,计算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各方案相对贴近度,从而得到最优方案;(2)应用三角模糊数比选沪宁城际铁路镇江至昆山段线路方案,得到沿沪宁铁路方案为最优方案的结论;(3)沿沪宁铁路方案经运营检验,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4)本线路比选结果表明,三角模糊数评价模型可有效决策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7.
袁中平 《中国铁路》2011,(2):83-85,88
为实现便捷换乘拟建汉孝城际铁路从武汉天河机场经过,线位与机场雷达站距离仅百米,不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特立专题研究。通过对雷达站背景无线电噪声测量和电磁干扰类比测试,研究分析城际铁路施工期及运营期对雷达站的电磁影响程度和特性,为推进城际铁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不确定因素导致建设项目偏离复杂系统预期经济目标的可能的基础上,风险识别对于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为了对铁路建设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建立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经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逆层次分析法(A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RAP)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评价方法。然后运用AAHP-GRAP新模型对新建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科学、合理、可靠的结论,对建设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项目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根据城际铁路的特点,分析城际铁路对轨道结构的需求,提出城际铁路轨道结构的选型原则,通过对钢轨、扣件和轨下基础的分析比较,提出200 km/h城际铁路轨道选型建议.研究结论:轨道结构选型应均衡提高轨道整体结构的承载力,选用轮轨硬度相匹配的U71Mn钢轨、无砟轨道及与无砟轨道相配的扣件系统,以提高城际铁路的使用率.但当线路经过大型的铁路枢纽时,鉴于枢纽内线路关系复杂,道岔类型繁多,根据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可选用有砟轨道以减少对枢纽内工程的影响.此外,当城际铁路穿越城市中心区域等人口密集区域时,应积极采用减振降噪措施,以减小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牵引机车在以ZC活载设计的城际铁路无砟轨道上运行,利用既有广清城际线路(无砟轨道)为相邻在建线路运输轨料,成为国内外首例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营线路运输轨料成功案例,需研究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同时可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结合既有广清城际铁路(无砟轨道)开展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分别从轨料运输列车对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适应性、桥梁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轨道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和轨料运输对广清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牵引计算模拟仿真实验测评,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列车能否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问题;然后,基于轨料运输车上线实验数据,分析轨料运输车上线对桥梁、轨道结构安全性影响,解决轨料运输车上线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最后,基于广清城际现状客车开行计划和天窗类型,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与旅客运输的适应性问题。研究结论:轨料运输列车能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桥梁结构能适应轨料运输车的荷载;无砟轨道结构各部分动力学指标和行车安全性指标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广清城际天窗外非客运时段轨道运输能力可以满...  相似文献   

11.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为减轻对城市规划的分割,缓解对城市集中居住区产生的环境影响,城区段铁路地下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科研院所等环境敏感点较集中,准确评估振动环境影响,并科学提出有效的振动缓解措施,是城际铁路地下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都市圈城际铁路地下线振动影响特征、评价体系、执行标准、振动源强和振动防护措施等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时速160 km城际铁路地下线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预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是可行的;经与实测值验证,环境振动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2.5~6.2 dB;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宜通过实测方式获得,且需详细论证与类比工程的可类比性;宜优先采取振源控制,并系统考虑综合措施降低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唐山地区既有铁路现状、规划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引入唐山站进行方案研究,根据京唐城际铁路客流特点,明确京唐城际铁路引入唐山站普速城际车场。对京唐城际铁路按线路别和方向别引入唐山站进行方案比较,京唐城际按方向别接入唐山站普速城际车场方案,可充分发挥枢纽内大型客站的功能,有利于运输组织并满足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徐上 《中国铁道科学》2012,(2):12+20+27+32+47+53+65+70+81+88+99
44沪宁城际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大纲以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时一次达到设计速度为目标,在动车组高速运行状态下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测试,评价供变电、接触网系统设计参数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验证通信  相似文献   

14.
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和实现在城际铁路运营组织和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值的概率实现和置信水平,进而提出了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值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城际铁路网络是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群城际列车网络特征,即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包括点度中心度、介数中心度、紧密中心度3个指标)、节点开行列车利用率,然后选取成渝、关中、哈长3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揭示区域内城际铁路网络结构分布特点与列车开行规律,并结合区域内城际客流需求分析供需匹配性,以期在城市群大发展背景下为城际铁路列车运营组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和实现在城际铁路运营组织和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值的概率实现和置信水平,进而提出了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值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首条时速300km/h以上的高速城际铁路,在分析京津城际现状运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城际铁路目前的设备条件和时间参数,提出简单实用的平行运行图能力计算方法,并对京津城际铁路现行运输组织模式下的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可为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能安排和运输组织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建成的第一条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桥梁设计中首次引入景观设计概念,并在全线开展了桥梁景观设计,力求在满足结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桥梁的整体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目前,京津城际铁路已经以其靓丽的身姿展现在京津大地上,成为地标型建筑.  相似文献   

19.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城际铁路是介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最高设计速度200 km/h,技术标准采用国铁制式,运营管理借鉴地铁经验。本文通过对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定义进行阐述,对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并与200~250 km/h客运专线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充分体现城际铁路服务于区域性城市和"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的技术特点,突出《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经济性。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 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2)城际铁路仅服务于区域性城市群内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单独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3)城际铁路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运营,重要节点应考虑与铁路网互联互通或换乘的条件;(4)本文对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