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雷氏家族为案例对移民通道上的雷氏聚落与民居进行比较与分析,分别从聚落、民居和民居构造三个方面推出其传承与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最重要并且最应持续的工作是赋予这些建筑与城市以生命,即赋予历史以生命。没有生命的事物不会长久地存在。一个城市的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那么,该城市就具有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座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恰恰正是这座城市发展资源中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这些为基本出发点,青岛"里院"建筑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千城一面""丧失灵魂"状况较普遍存在。作者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建筑现象学和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提出运用建筑现象学相关理论进行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的设想。通过佛山岭南天地的实地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在建筑现象学视角下"尊重和理解历史街区的内涵、情景重塑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强化材料感知"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壁画是建筑的装饰,它起到美化建筑空间和环境的作用,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壁画与建筑的关系应当是壁画依附于建筑,彼此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纵观历史上成功和失败的壁画实例,只有壁画的内容和形式与建筑的功能、材料、色彩、风格、环境相适应,才能使壁画和建筑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北站是一栋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物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北站作为一个火车站的使用功能已逐渐淡化 ,为此 ,将老北站改建为上海铁路局局史陈列馆。在改变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既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可使老北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从恢复老建筑、重现历史的角度对上海铁路局局史陈列馆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该工程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伫立着一座蓝白相间的建筑,它承载着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凝重与神奇,它就是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博物馆与中国国家铁路环形实验基地毗邻,其占地面积1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机车车辆展厅和综合展厅。目前已经开放的机车车辆展厅建筑面积为1.65万平方米,在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形式的8条展示线路上,集中展示了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机车车辆近百余台,其中大部分为国内外的珍品。展厅展品按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车辆四大类,各种机车车辆首尾相接、相守相望,构成了一部生动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油客站的设计创作,论述了车站、广场这一特定区域空间和城市的脉络关系,以及作为城市门户的建筑—车站,在现代建筑的造型艺术中如何体现该地区的历史文脉,从而达到创作出具有魁力、文化品味较高的现代铁路旅客站。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具有多重属性的,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态的等这些小同的属性相对独立,同时又具有互生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面对某一重大工程或重大事件,不同属性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20世纪末,发生这种情况时,经济性往往战胜其他属性,独占鳌头比如开始修建高架道路与轨道交通时,当工程涉及到中心城区某一历史建筑时,论证的结果往往是历史建筑被拆除.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其旧址陈列馆由于修建南北高架道路而被拆除,异地重建.因为就当时状况而言,表现为道路建设及房屋拆迁成本计算的经济性,毋庸置疑地优先于表现为历史建筑保护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历史地域文化,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出发对宝鸡南站站房进行建筑创作,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设计车站、广场、城市的空间接驳;创造性地引入"全程模数化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细部推敲;以安全、舒适、经济、可行性高为原则进行消防性能化研究及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各相关专业的设计。宝鸡南站建成后成为了交通便捷的宝鸡市地标性建筑。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是全球贸易和全球竞争的国际通用规则,也是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性制度。专利是一类重要的知识产权,专利与科技创新、企业竞争、产业发展等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中国知识产权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将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建设成知识产权强国,关键是培育知识产权优秀企业,形成争相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逐步提高企业专利质量和专利价值,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优秀企业群落。本文目的在于盘点和摸清中央建筑企业的专利现状,归纳中央建筑企业专利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为中央建筑企业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塘沽火车站以往历史和现状以及本次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的介绍,阐述改扩建塘沽站的建筑设计思路及设计标准,扩建建筑应注重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对照呼应,与总体环境相结合的创作观念,通过新旧建筑有机地结合,使原有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传唱了几十年。自大同、太原南下沿线的自然美景、历史物、革命史迹和民间建筑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我国隧道建筑设计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在隧道设计中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来设计隧道建筑。  相似文献   

14.
拥有650年历史的查理大桥是捷克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像查理大桥一样.捷克的铁路运输在欧洲乃至欧亚铁路历史中。也承载着重要的连接与传续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①干道中心与站中心的偏差;②合理的流线;③特色——建筑的生命;④模糊空间。论述天水铁路新客站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以现实为基础,将建筑、环境、气候、历史文脉相结合,突出城市门户建筑形象,着重于“模糊空间”、“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方面的应用,并加以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6.
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枢纽位于两大历史遗址间的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从枢纽设计的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枢纽的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利用城市场所及文脉的空间解析,将唐明两大历史轴线进行推演重塑,并进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分析、建筑限高及风貌保护、建筑色彩控制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西安火车站枢纽区域用地的高度融合和功能的立体分层,塑造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呼应、景观与功能交相辉映的城市片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雷电对光电建筑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光电建筑遭受直击雷的概率计算方法和防雷等级划分原则,从直击雷、感应雷和接地3个方面提出了光电建筑防雷方案的设计依据,为光电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正在开工建设。为确保地铁线路附近市级历史建筑南大寺大殿本体的安全,详细分析了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对南大寺大殿的影响。根据南大寺大殿的安全鉴定报告,提出了具体针对性的基础加固措施;结合地铁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南大寺大殿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地铁车站附属设施地面建筑(以下简称“车站附属地面建筑”)分散布置的问题,在总结车站附属地面建筑集约化设计原则基础上,通过分析车站附属地面建筑的空间布局,探讨了车站附属地面建筑集约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车站附属地面建筑的集约化设计可分为车站附属地面建筑与周边建筑集约化设计以及车站附属地面建筑自集约设计两大类。前者主要阐述了车站附属地面建筑与周边建筑物结合的集约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后者主要基于车站出入口、安全出口及风亭的相互组合。阐述了其自集约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是经由上海中心城区的一条加密线路,不仅需要穿越密集居住区、历史保护建筑、深桩基群、复杂的地下管线、运用中的高架道路的桩基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区间,还要处理好与已运营线路的换乘问题,设计难度很高。从线路、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设计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相应的设计思路和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该线的施工和运营实践表明,当时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