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公路护栏的安全性评价不应局限于设计阶段的实车足尺碰撞试验,还应评价其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的安全性能表现。为了解决我国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仅停留在"设计符合性检查"层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道路交通条件及相关交通事故对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路线形、交通特性、车辆碰撞能量及碰撞护栏事故的评价方法。通过在济青高速双层双波护栏上进行应用,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提出对于完善护栏安全性评价体系,提高公路护栏安全防护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公路线形设计质量以减少因此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了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指标。分别从线形特性、车辆行驶特性和驾驶员生理变化特性三个角度总结了线形曲率、行车速度差和驾驶工作负荷三个指标,对指标的影响机理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指标标准作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驾驶员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道路线形设计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并从道路的线形(直线、曲线、线形组合)、视距及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不合理的道路线形设计造成交通事故的过程,并对道路设计中易忽视的细节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路线形、交通特性、车辆碰撞能量及碰撞护栏事故的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方法是国内首个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有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但评价方法中评价要素的获取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多条高速公路交通特性信息采集及护栏评价调查经验,总结出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方法中评价要素获取的具体调查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以增强该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起到指导公路运营期护栏安全性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相关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驾驶操作过程中,80%[1]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信息可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评价公路线形的安全性。提出视觉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基于三维运动学的相关原理,建立公路平面、纵断面和平纵组合等条件下的公路线形视觉信息变化率模型,并对比典型沙漠草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交通事故数据,定性分析公路线形的视觉信息变化率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车速和曲线半径是决定线形视觉信息变化率大小的关键指标,同时,公路线形的信息变化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预防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隐患点识别的可操作性,基于山区某高速公路近5年交通事故数据,从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入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解析组合路段的交通事故与公路线形参数的关联关系,采用K-means聚类提取山区高速公路的高风险线形指标参数。结果表明,道路条件显著影响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在特殊线形条件和交通环境下具有明显分段聚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成因中,运行速度占有相当比重。以山区公路运行速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并结合实例运用运行速度分析山区公路线形的安全性,并且对线形不良路段提出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区干线公路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并兼有旅游道路的特点,由于公路等级低,道路线形及其组合关系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同时缺乏恰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S311干线公路线形的核查和分析,提出了道路线形设计原则与合理组合形式,以及用生态防护来改善交通安全和环境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的不同理解,将在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时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清连一级公路既有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情况,通过交通事故调查、洞口线形安全性分析,提出正确理解"线形应一致"的看法。同时,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线形设计提出建议,作为清连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可供其他新建工程或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提出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旨在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线形设计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做出了评价,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交通心理学角度优化道路线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设计者普遍关心的课题。从驾驶员心理、交通事故诱发原因以及道路线型设计等多个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并提出优化道路线型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严重的现状,为了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和加深对交叉口驾驶行为的了解程度,探讨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理论,总结了目前道路交通系统交通事故原因及其导致事故所占比例,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系统,给出了影响交叉口驾驶行为的具体因素。在驾驶行为三阶段基础上,研究了交叉口驾驶行为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驾驶行为特征和交叉口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关系。并针对驾驶失误和不安全驾驶行为给出了防止措施,以减少交叉口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事故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交通事故数据,对平、纵及其线形组合与事故率的关系开展研究,建立了直线段长度、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竖曲线半径等单一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直线接平曲线路段、纵坡和平曲线组合路段、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路段、断背曲线路段、凹凸竖曲线组合路段的事故率,最后对多重线形组合路段的事故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以及基于交通安全需求优化几何线形设计成果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强  王蓉蓉  路维  胡江碧 《公路》2012,(5):223-229
以平原区双车道公路交通事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道路平曲线和纵断面线形及交叉口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将分析结论和国外研究结果相对比,得出我国平原区双车道公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建立交通安全性预测模型,对提升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海南省公路网区域发展现状、公路网布局和交通状况、交通事故分布规律、安全保障政策与措施的实施现状等多角度,分析了海南省公路网的安全状况,运用国内外安全保障对策研究领域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海南省公路网的实际情况,提出海南省公路交通安全保障的发展目标,并围绕公路网安全保障发展目标提出了三阶段的保障对策与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严谨的交通管理手段、先进的交通安全技术以及全面的社会安全教育等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措施,系统、科学地建立起海南省公路网安全保障的对策和实施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蕾  邱锋  夏永旭  韩兴博 《隧道建设》2019,39(8):1301-1307
为提高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准确率,以西汉高速秦岭某隧道群的496起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的道路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预测类别选定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变量,通过贝叶斯模型、随机森林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严重程度、伤亡情况和持续时间进行预测,根据准确率和稳定性确定出最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时最为可靠,准确率约为84%; 2)在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和伤亡情况进行预测时可优先考虑贝叶斯模型,其对重大或特大事故的预测准确率高达50%; 3)选择随机森林模型作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预测模型,绝对误差为20 min时模型准确率将超过70%。  相似文献   

17.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分析公路三维空间线形连续性衰退对事故频数的影响,采集广东省内3条高等级公路243 km道路设计资料,共1 768条有效事故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三维空间路线连续性衰退对公路安全性的影响.应用微分几何空间的基本理论,提出公路线形连续性衰退表征参数,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样本中单元内总曲率差(TCD)...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公路交通事故连年上升、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及每一因素的影响权重,并找出了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