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年夜饭     
尽管不舍,但是2011年的台历还是被放进了抽屉。我有一个习惯,用过的台历不是扔进纸篓,而是收藏起来,每次重新翻阅时,某些简单的标记和记录总能勾起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2.
2013年台历的封面和封底再度重合,时闻又来到了一年的贺岁档。粗粗算来,这一年中,车主们都走得很远。又给我带来了上百万公里的见闻,他们的故事,让我感觉如同身临一般真实,把我带入一次又一次震撼之中。看似平凡的他们,在永恒的瞬间背后,隐藏着无数深深打动我的经历。而这些经历的主题,几乎都是关于个人的梦想和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商彦章 《运输车辆》2013,(23):99-100
文超办公桌上有一本2013年台历,背面印刷着自家漂亮的奔驰车队驰骋在全国各地的照片,最后一页则是新办公区的规划效果图。“这里有一个观光塔,做出来将是亦庄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4.
霜降     
《世界汽车》2007,(11):6-6
翻看台历,不经意发现今天是二十四个节气当中的霜降,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天气变冷,并会有霜出现了。北方的秋天非常短暂,炎热潮湿的夏天刚刚结束,干燥寒冷的冬天紧跟着就来了。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李耕 《轿车情报》2007,(4):12-12
春节过完了,新年的工作计划又迅速地铺满眼前的办公桌。不知不觉间,桌上的台历已经被大量的活动计划画得满满的。享受完与家人团聚的编辑们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工作中。因为他们知道,2007年将是《轿车情报》腾飞的一年,全新开设的栏目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将会引起读者前所未有的共鸣;杂志页码的增加在为读者带来真正实惠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接触中国的汽车行业;《轿车情报》读者俱乐部的成员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更多地参与到我们组织的各种有趣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正>自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以来,我几乎参与了通用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回溯这段往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我194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并于1949年随家庭迁至台湾生活。直至1970年,我前往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于1971年12月获得了工业工程学的硕士学位。自1972年离开学校开始在美国工作,我心中便一直有寻求回到中国工作的愿望。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以后,我也时常关注这方面的机会。直至1986年,通用的中央铸造部(Central Foundry Division,CFD)开始在中国开展合作项目,我得以参与其中,自此便开始了我与中国汽车工业的不解之缘。1987年,我随通用代表团访华,这是我个人自  相似文献   

7.
《汽车知识》2009,(8):110-111
您好! 我订阅贵刊快两年了,不过我看汽车类杂志却有八年多了。八年来,我在书报亭挑选买过十几种、近二百本汽车类杂志,但是最后我选择了贵刊。  相似文献   

8.
刘晓路 《摩托车》2013,(16):87-88
我叫刘晓路,1985年2月生于荆州,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系,2007年~2009年于北京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还记得那是2009年的暑假,那时我毕业后在北京打工,生活平淡而快乐。我的父母在家从事摩托车修理这一行业,生意还不错,由于维修师傅太难招,实在忙不过来,于是父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9.
订购杂志     
编辑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2007年1月、2月和12月的《汽车杂志》给我弄丢了,我希望你们能不能帮我寄这3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订购你们一年的杂志。我期待你们的回信。谢谢!  相似文献   

10.
蔡墨墨 《世界汽车》2009,(8):122-122
我和“小三”(标致307两厢)认识是在2008年中秋节,我从深圳出差回来,老公开着新买的307来单位接我。我就站在那儿,看着她缓缓而来,不紧不慢地停在我面前。那一面.我对她没有任何好感。虽然我拥有驾照已经5年.但毫无实战经验,便对“小三”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是新疆哈密的沙漠戈壁最炎热的季节之一。无论是最长的赛段还是最酷热的天气,都为参与者带来了最严酷的挑战环塔拉力赛,总会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记忆。或悲或喜,年年如此。这是我连续4年参加环塔。201 O年我以车手身份第一次参加环塔拉力赛。此后的两年,我都作为佳通轮胎车队黄威誌的领航参赛,2011年我  相似文献   

12.
会员心声     
《摩托车》2012,(20):89
(1)我是一名老会员,在多年的维修工作中见证了我国摩托车维修行业的兴衰,几十年的潜心工作把我的青春全部浇在了这个行业里。如今,摩托车市场一派萧条,有人劝我从事别的行业,但是几十年的工作感情,让五十多岁的我欲罢不能,感到非常纠结。其实我非常喜爱我的老本行,但现在摆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3.
<正>从1985年接触汽修知识至今,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呆了近三十年。这些年来,我曾如饥似渴地学习,也曾经历过业务疑难与挫折,当然更多的是感受过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下面我仅将一个汽修教师的奋斗经历写出来,以飨读者。我生于1957年,从小就对汽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儿童时代很希望父母能够给我买个玩具汽车,但因家庭原因并未如愿。  相似文献   

14.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15.
我的修车经历1998年,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中专,我也阴差阳错地考入了工业技术学校,学的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当时我自感迷茫,因为这不是我理想的专业,我更倾向给人治病的医生,后来一想修车和治病都是医生,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所以我就坚持了下来。前两年学的机械方面的基础课程,未接触汽车方面的知识。后一年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测量与诊断等,可当时学  相似文献   

16.
精灵     
曹春军 《世界汽车》2010,(7):130-130
<正>与精灵结下情缘是在2009年7月,小鱼儿(我老婆)敲打着我的后背,细声问我:"老公,我马上要过生日了,你准备送我什么惊喜呀?"我想了想,小鱼儿2004年就有了驾  相似文献   

17.
赵君利 《摩托车》2008,(4):55-56
2007年5月23日。我和往常一样。一早起来准备好一切,骑上摩托车去上班,我骑的摩托车是一辆1996年3月份购买的天津出产的“天虹90H—B”,是我当时特别喜爱的一辆摩托车,跟随我了十几年。几乎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出门就离不开他,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身影还每每浮现在我的跟前。至今也不能使我忘怀。到了单位,和平时一样开始了我的工作。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这让那一天变的与其它日子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接到的电话是大地鹰王俱乐部通知我提车的电话。这是我苦苦等候二十多天的消息,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相似文献   

18.
刘奕宏 《车时代》2013,(3):50-60
也许过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过了三十年的春节,反正自打我开始记事开始,我对春节的总结是“一年不如一年、越过越没劲”。仔细想想,我还真的不是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但是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相似文献   

19.
李祥忠 《摩托车》2012,(17):84-89
前几年,偶得一本书,书名是《走遍中国》,里面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主要说的是我国著名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了8年,在1996年徒步穿越罗布泊时却不幸遇难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罗布泊,给我的印象简单地讲就是"魔鬼天堂"。当时我非常不理解余纯顺,中国这么大,好看的地方多了,你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走  相似文献   

20.
我叫张旭,2006年31岁,有着4年的驾龄,曾经驾车去过很多城市,我是一个标准的守法车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驾车4年来都保持着一个记录,各种违章都与我无缘,也没有出过任何交通事故,所以除了正常的汽车使用养护、保险、各种税费以外,我没有在我的 M6上多花一分钱,这也是我一直在哥们面前骄傲和炫耀的资本。直到2006年11月7号,一次突如其来的事故不但让我的爱车受损,而且还支付了3600元钱的修理费。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一点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