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交通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重点阐述推进实施“1+BIM(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时,工程造价专业与企业合作,结合BIM、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融合“课岗证赛”技能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规格能力定位、基于能力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等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生效后当前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出发,根据STCW公约、国内履约文件及航海教育的要求,分析了航海技术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了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引领,岗-课-证融合,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推进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实现“课证融合”,基于“1+X”证书制度下对高职装配式专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技能认证分析,总结相关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确定对应支撑课程,构建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相互融通衔接,培养高素质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参加技能竞赛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以道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为例,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三方面论述基于“技能竞赛”策略下,专业内涵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案例,阐述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中,但道路工程设计中的BIM应用仍然寥寥无几。通过构建道路BIM模型,探讨了BIM在道路路线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组合视觉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机器人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教什么”的实施策略。首先,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中心,依据高级工以上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标准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其次,以校企深度合作下的多方教学资源共享为抓手,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架构。最后,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与合作企业共定教学内容、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贯彻落实高职教育“育训结合”职责,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了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多种信息。如何将BIM与GIS相结合,实现建筑物微观单体与空间宏观信息的统一建模、信息共享与可视化表达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论文对如何利用BIM和GIS融合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BIM三维设计与GIS宏观管理一体化开发的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悉尼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BIM与GI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技能竞赛的角度,论证技能竞赛对于物流专业建设的功能价值有五方面:对接产业需求、引领专业教学(促进技能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实训条件的改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工程频繁出现于城市建筑密集区,由于施工场地受限大、隐蔽性强,对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于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借助其可视化程度高、模拟性强等优势,有效解决施工中管线碰撞、工序衔接不畅等问题。以成都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对施工中BIM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了BIM技术优势,构建了参数化族及可视化模型,从管线迁改、冲突检查、5D(5dimension,五维),三维模拟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地铁深基坑施工的BIM技术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在第六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上,广州地铁设计院《全员BIM模式下的设计企业创新实践——以地铁车辆段项目协同设计为例》项目获得二等奖,这是该院在2017年获得的第五个国家级及以上BIM大奖。据了解,广州地铁设计院BIM在2017年连揽多个奖项,分别有:《广州地铁六号线萝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BIM应用》获2017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的最佳居住建筑BIM应用奖;《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区间与桥隧工程BIM技术深化应用》获2017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的优秀大型桥梁与隧道BIM应用奖;《地铁车辆段体系的BIM设计创新实践》获2017第三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会暨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办初期的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衔接度低、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本文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构建基于"能力分层,岗证课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其他学校物联网相关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山地城市路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地理信息(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到山地城市路网优化设计中来,构建了以道路等建构筑物信息为模型,以三维GIS为模拟分析手段的地理设计方法,实现了在大范围三维GIS场景中BIM要素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并以重庆港城工业园区B区路网工程为例,使用GIS与BIM技术对该路网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优化后的路网与周边地形、地貌以及地理环境的完美融合,且节省工程投资3.46亿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 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 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其设置依据和体系建立正逐渐趋于完善。文章阐述了以岗位技能模块打造的"技能导向、融课于证"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进入微型时代,高职教育也出现自主化个性学习的新趋势。广联达软件作为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的算量软件,软件的掌握应用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顺应因特网微型化的发展,建立完整的广联达软件(BIM)工程造价功能应用微课程体系,并在微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总结微课建设经验,丰富微课建设理论,为微课的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土木工程CAD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差、无法建立二维图纸与三维建筑之间的关系、软件运用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利用BIM技术辅助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借助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准确、详细地了解三维建筑,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佳这一问题,并使学生具备了BIM软件的应用技能,实现了"与行业零距离,与岗位零磨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及其应用;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对公路项目中应用BIM的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公路项目应用BIM的技术细节。 建筑信息建模(BIM)简介 BIM概念 BIM应为“营造物信息建模”。维基百科中为“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统计和分析的能力,促进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参照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特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需求,建立风险源数据库,对事故类型、致险因子进行分类.按照BIM编码标准,将安全风险源编码分为八级,以字母+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从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开发角度出发,在梳理总结工作手册式教材相关文献和编写案例的基础上,以《ZigBee应用技术案例集成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为例,就工作手册式教材定位、内容选取和组织编排进行了探讨,提出要从专业分工对接岗位分工角度出发考虑教材定位,以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确定教材内容,要依照岗位工作流程或典型工作案例实施流程和技能养成循序渐进规律组织教材编排,使工作手册式教材能发挥所应具有的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十分重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基础设施行业的全新技术,目前已逐渐被应用到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中.简要介绍BIM技术的特点和该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南通轨道交通1、2号线同期实施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