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环保性,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来源,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室内及车内空气中VOC的管控法规、规范和标准,从而对轨道交通车辆车内VOC的管控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企业在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整车-部件-材料的空气质量溯源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城轨车辆室内空气质量及主要释放物质的研究,进行车内部件和装饰材料的溯源,确定对整车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高危零部件和材料,同时对高危零部件和材料的VOC整改措施进行探讨。开启空调和高温处理后通风可明显改善整车空气质量,光触媒处理和生物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车内材料释放的挥发物物含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玻璃钢材料在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应用,总结了轨道交通车辆中玻璃钢材料在内装、车体、转向架等部件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对内装部分的玻璃钢部件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铁车辆已成为我国现代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热释放速率是轨道交通车辆防火设计、火灾安全评估和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然而现有地铁列车火灾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反映出车内主要部件对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对地铁列车结构和防火设计提供指导,基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实际结构,根据材料燃烧试验测试得到的车内非金属可燃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建立车辆火灾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采用不同燃烧特性材料时的车内火灾蔓延过程,对比分析顶板、侧墙、座椅和地板4种车内主要部件对车辆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铁车厢内主要部件对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程度与火灾蔓延顺序、部件空间位置有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顶板、侧墙、座椅、地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市域车辆的技术定位,分析了市域车辆的关键技术,根据市域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及T/CRS C0101—2017《市域铁路设计规范》、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结合市域铁路运营特点,分析制订了市域车辆的车体宽度、最高运行速度、加减速性能、气密性能等技术指标,并基于ISO 3381—2005、ISO 3095—2013测试方法测试了运行时车内噪声、车外运行辐射噪声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地板结构是氢能源轨道车辆轮轨噪声和车底电气设备噪声向车内传递的最主要路径,内装地板是地板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隔声性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参照混响室-消声室法隔声测试原理,在LMS Virtual.lab中建立酚醛环氧面板—酚醛泡沫芯材—酚醛环氧面板三明治结构的内装地板隔声性能仿真分析计算模型,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趋势一致,计权隔声量相差0.2 dB,总体满足工程要求。采用该仿真分析模型,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芯材密度是影响内装地板隔声性能最主要的因素。芯材密度由230 kg/m~3优化为295 kg/m~3时,满足内装地板总面密度约束条件,隔声量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表面短波不平顺是激发线路沿线振动与噪声的主要原因,准确而高效的测量轮轨表面短波不平顺是振动噪声预测、评估及源头控制的重要条件。通过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部分车辆轮踏面不平顺进行现场测试,利用统计分析、1/3倍频和功率谱分析研究了轮踏面不平顺时、频域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所测试的轨道交通车辆轮踏面不平顺水平是比较低的,大部分不平顺幅值积聚在3~13μm;在短波范围内,波长大于4.0 cm时不平顺状态比ISO3095标准要好,小于2.5 cm时不平顺状态较标准差;主要波长分布在57.7~95.2 cm,且大部分集中在70~80 cm,平均值为72.1 cm。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以客车常用的阻尼涂料和腻子湿料为试样,进行吸附效应试验和脱附效应试验,实时监测并记录环境测试舱内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分析阻尼涂料对环境舱中TVOC的吸附效应,研究吸附后的阻尼涂料在不同通风量和温度下对TVOC的脱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涂料对TVOC具有较强的吸附效应;在对吸附TVOC后的阻尼涂料进行脱附时,通风量越大、脱附温度越高脱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通过试验得出了治理车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工艺方法:高温水蒸气熏蒸→喷涂药剂→臭氧处理→通风。其中喷涂的2种药剂中分别含有光触媒纳米粒子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利用纳米粒子的光催化特性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的将车内空气中的有机气体分子分解为无机小分子,从而降低车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对于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车辆,使用该工艺方法处理后,车内空气质量可以达到TB/T 1932—2009《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定》对车内空气中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浓度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地面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装置制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VB6.0所编写的车辆空调装置制冷负荷计算程序,对上海地区地面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装置制冷量进行计算,为地面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装置制冷量的选取提供依据.经计算分析,确定上海地区地面轨道交通车辆A型车(轨道交通3号线的车辆)空调装置制冷量宜为89 kW左右;C型车(轨道交通5号线的车辆)空调装置制冷量宜为69 kW左右;有条件时,制冷量可在此基础上增大5%~10%.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内噪声已成为铁路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得到地铁车内噪声分布规律,分别测试不同速度下地铁车内噪声,使用A计权声压级和线性声压级分析车内噪声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断面下,站高1.5 m处的噪声A计权声压级均小于坐高1.2 m处,且随着速度的增加,两者的差值增大;(2)转向架上方横向各测点A计权声压级整体呈现从中间逐渐向两边增大的趋势,而转向架上方纵向各测点来看,通过轮轨作用从地板透射入车厢的噪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更大;(3)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列车车内噪声中高频成分突出;(4)空调机组内部风机压缩机的机械振动对车内噪声在80~125 Hz处有较大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现场测试的方法,采集客室与司机室关键位置的噪声数据,分别采用A计权声压级和线性声压级,分析了车速、轨道结构型式、钢轨几何线型等参数对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的影响.结果 表明:车内噪声声压级与车速呈非线性关系;采用减振措施后隔振效率提高,但同时车内噪声也略微增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试验对轨道车辆司机室内空气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散发情况进行研究,引入化合物气味活度值,建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和气味之间的关联,确认主要气味物质。将内饰材料测试结果与司机室整车测试结果进行横向比较,计算两者之间的气味匹配度,确认气味来源。结果表明,司机室主要气味物质为苯甲醛、乙醛、乙酸丁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己醛,对司机室气味贡献最大的内饰材料为内装板,其次是头罩和操纵台材料。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悬挂式货运单轨车辆60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使用模态方法研究了悬挂式货运单轨车辆的主要振动频率和相应的敏感波长,使用非线性积分方法计算了悬挂式货运单轨车辆在轨道不平顺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在车速15~30km/h范围内,悬挂式货运单轨车辆横向振动主要受波长在13.44~26.88m范围内的不平顺的影响,垂向振动主要受1.46~3.36m范围内的短波不平顺影响。轮轨导向力随横向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然增幅不明显。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随垂向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其中短波不平顺的影响最明显,短波不平顺幅值从1mm增加到4mm,车体垂向加速度幅值从0.58m/s2增加到2.1m/s2,在工程实际中,应重点对走行面上的短波不平顺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金宗亮 《铁道车辆》2003,41(6):32-33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铁路货车车内运输环境和运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车辆内装材料的水平和档次.选择铁路棚车内装材料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质量轻,装饰性好;(2)对老化、污染、光照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3)耐燃性好;(4)价格低廉且易于加工;(5)易于维护保养;(6)不仅能代钢代木,而且可以回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在P65型棚车的内装修中,硬质低发泡PVC板材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为时速120 km的密闭性地铁快线列车,采用压力波保护阀。文章通过开展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空气动力学现场试验,分析了列车车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并测试了压力波保护阀的执行效果,最后评估了列车运行时交变气压波动下的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动态密封指数。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变截面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相比车外压力变化幅值减小40%~70%;列车运行过程中压力波保护阀执行到位;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列车动态密封指数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富氧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到拉萨的2列试验车和2列运营车,进行车内空气环境和人体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格拉段车内氧气分压为12.78~13.70 kPa,同一列车各席别间氧气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海拔高差使车内氧气平均下降0.133 kPa/100 m,车内满员使车内氧气分压比车外平均下降0.400 kPa;二氧化碳蓄积主要取决于旅客列车的满员程度;季节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适应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车内人员高原反应症状发生率增加,当车内氧气含量达到相当于海拔3000~3 500 m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可使旅客高原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确定高原富氧技术条件:提出高原旅客车最小供氧量计算公式;确定在海拔高度4 000~5000 m时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控制标准、二氧化碳浓度建议标准;提出车内温度不得低于冬季18℃、夏季24℃;加强个体供氧管的使用、重点区段的供氧和巡诊.以此富氧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现行用氧安全标准、车内空气洁净度和旅客高原反应控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车内使用的材料释放TVOC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影响乘客舒适度,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文章利用紫外光解联合常温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设计出一种单体VOCs净化设备,并使用该设备对未出厂的车辆内部VOCs进行净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设备对车内TVOC的去除率可达到80%,净化效果良...  相似文献   

19.
关玲玲  黄汝琼 《中国铁路》2022,(11):129-134
TB/T 3139—2021《机车车辆非金属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是轨道交通行业管控材料环保性能、验收车内空气质量符合性的权威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可更好地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有效规避技术贸易风险、保证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从修订概况、主要修订内容解读和易混淆指标检测方法等4个方面分别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其中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板材类材料、胶黏剂、涂料、禁用和限用物质,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可为相关企业理解和执行标准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根据铁路车辆及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实测车辆横向加速度值,建议横向摇摆力取轴重的10%.按目前承轨台构造,车辆偶然脱轨后可能横向偏移左右各1.75m.建议按偶然荷载状态检验桥面板强度及单线桥梁(包括墩身)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