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与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其拓展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是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决定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中介绍了ABS及ASR/ESP的基本工作原理、国外先进的制动系统EHB和EMB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目前国内ABS的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2.
《汽车维修技师》2010,(7):86-86
<正>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制动系统无疑是最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提到制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BS、ESP和EBD等耳熟能详的安全配置,而往往忽略了为这些系统冲锋  相似文献   

3.
自汽车发明之日起,梅赛德斯-奔驰就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提升,其中历经四代的ESF概念车是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的完美诠释。曾应用于之前几代ESF车型的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等众多安全技术,目前已经是市场上火多数年哩的标准安全配饩。  相似文献   

4.
树生 《汽车与安全》2005,(10):56-59
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EBD(Electr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A(Electronic Brake Assist)电控制动辅助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装置、SBC(Sensotronic Brake Contr01)电子感应制动系统等先进的电子辅助系统都是通过制动系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胜金 《汽车电器》2004,(11):60-61
1ESP控制原理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是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YawControl)的结合。在ABS和ASR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ECU通过庞大的监视网络监测车辆的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发出各种指令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情况下行驶的稳定性。ESP系统根据“从外部作用于汽车的所有力(不管是制动力、驱动力,还是任何一种侧向…  相似文献   

6.
如何更加有效的保障汽车行驶安全一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从最初的纯粹机械式的车架、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到电子科技成功引入汽车系统使得汽车安全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汽车安全技术产品尤其是活跃的汽车电子安全领域已经硕果累累:ESP、ABS、胎压监测系统、主动夜视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智能导航、碰撞预警、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等。 本期,我们撷取其中几款:有获得一致认可的ESP主动安全系统,也有颇爱争议的安全气囊技术,还有正在快速成熟的主动夜视技术,邀请优秀供应商对最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以飨业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世界各国对车辆安全立法的重视,汽车制动防抱装置(即ABS系统)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从1990年的装备率约30%上升到现在的98%-100%。由于ABS系统能够防止车轮抱死,具有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好、制动时仍有转向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等优点,但ABS系统发生故障对汽车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全球道路安全问题愈发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攀升,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千万一5千万人受伤,总损失占GDP的1%~2%。越来越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促进了车辆安全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主动安全系统,诸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等产品自进入汽车市场以来,安装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了该类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车辆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9.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09,(11):46-49
可以采用各种预防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方法.不要仅局限在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系统(ESP)等这些主要的汽车安全装置上。  相似文献   

10.
ESP(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是车辆新型主动安全系统。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R(加速防滑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TCS(牵引力控制系统)、AYC(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的结合。在ABS和ASR的基础上,增加了车辆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ECU通过庞大的监视网络监测车辆的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发出各种指令确保车辆在制动、加速、转向等情况下行驶的稳定性。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认识ESC     
汽车安全系统功能的不断升级和提高,是各大汽车厂商孜孜追求的目标。仅从制动系统的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看,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成为轿车标配外,EPB(电子驻车制动)、ESC(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也已大规模在整车上采用;特别是ESC,美国联邦安全署将在2007年宣布为北美新车必配装置。ESC(Electrical SpeedController)是电子汽车稳定控制系统和行驶安全性补充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继续使用旧的或者已经损坏的减震器,将会负面地影响现代汽车ABS、ASR和ESP等主动安全性技术装置性能的正常发挥。德国交通安全委员会(DVR)在其试验检测技术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当减震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它会妨碍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控制调节功能,在车辆出现危急交通情  相似文献   

13.
ESP系统解析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或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 Yaw Control)等基本功能的组合,是一种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是德国博世公司(B0SCH)和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开发的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制动系统无疑是最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提到制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BS、ESP和EBD等耳熟能详的安全配置,而往往忽略了为这些系统冲锋陷阵的"幕后英雄"——制动片/蹄。制动片/蹄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除此之外,它还直接影响着车辆驾乘的舒适性。本文讨论制动系统的维修保养要点、常见制动问题及制动片/蹄的选用。  相似文献   

15.
从ABS防抱死系统到ASR、ES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如果轿车安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不但说明该车的安全性能出类拔萃,而且档次也相当高级。今天,安装ABS的轿车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高档级的轿车已经不满足于ABS,还安装了ASR(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者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使汽车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博世A1978年6月开始批量生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自此之后,ABS成为所有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发展基础。该系统能够防止车轮抱死,使车辆即使在全力制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司机并得以采取避让动作,防止事故的发生。凭借其电子控制技术,博世的ABS成为首个应用在车辆上最有效,最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在ABS的功能基础上,博世相继在1986年开发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相似文献   

17.
制动有乾坤     
明轩  宏湖 《汽车与配件》2005,(35):44-45
主动安全性是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驾乘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如(ABS)、(TCS)、(ESP)、(LSD)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车辆电控主动安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车辆电子控制主动安全系统中主要的ABS、BAS、ASR、ESP等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汽车稳定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一种集成了ABS、ASR(驱动防滑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BA(辅助制动)、MSR(发动机转矩控制)等系统的功能,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主动安全系统,为此设计ESP的ECU时必须要求ECU具有能胜任各种行驶情况的软件和硬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37):32-34
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环保、安全、节能。其中与人民生命财产有着切身关系的是汽车安全性。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类。主动安全性是指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安全性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主动安全性装置包括防抱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等。被动安全系统指事战发生时,利用车辆结构设计和被动安全装置尽可能减轻驾驶员、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