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高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整、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与生命力之所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正确处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战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3.
解读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默于1982年出版的《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罗默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陷入危机之中,是因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缺乏一个新的剥削理论,他从博奕论出发,提出了“一般剥削理论”,创建了“社会必要剥削”,“社会主义的剥削”等新概念,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6月25目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的发展离开了社会主义便失去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离开了中国的发展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开始具备雏形,但这条道路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胳,对于我们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立了新的标尺,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30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至少有四大方面已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改革开放第一次使发展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被理解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与基础。邓小平的“摸论”、“猫论”及“不争论”,实践先行,有效探索出了中国发展自己的方法体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大舞台上,中国人开始学会用实践说话,用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说话。社会主义只有不间断的历史过程,而没有固定的终极形态。但我们可以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按照其内在要求,逐步建设我们理解中的社会主义。而文化创新的严重不足。已成为中国人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实践下无法掩饰的软肋。未来中国的发展,关键不在GDP,而是能不能推出一套不同的价值理念,建立一种为所有人都提供充分机会、让每个人都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时代性表现为德育和时代的双向互动作用,但时代决定德育的命运,因此增强德育的时代性首先应准确定位德育的时代,通过对当前社会特征的分析和德育性质的考查,把德育的时代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性且科学的,同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全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运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切实增强德育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下,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