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加筋高填路堤的设计和施工中,土工格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很明确。为了有效地分析土工格栅对加筋高填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该文结合广东省云(浮)-罗(定)高速公路典型高填路堤工程,在分析未加筋路堤的稳定和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对土工格栅参数设计进行比选和优化。根据格栅铺设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格栅长度、格栅层数、拉伸模量等,利用强度折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和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土工格栅设计对安全系数和潜在滑动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路堤下部格栅铺设的方式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加较明显,计算的安全系数比在路堤中部和上部铺设格栅工况条件下的值大。在相同的计算参数情况下,土工格栅的拉伸模量为50~200kN/m、层数为7~9层时,加筋效果较明显;在高填路堤中,在路基中下部8~26m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及边坡坡脚附近上下加铺土工格栅,加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机理和强度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机理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室内外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土工格栅加筋土强度特性以及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为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际工作状态下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土工格栅对周围土体的有效影响范围以及水对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的影响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简化Bishop法,对加筋土路堤进行内部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各部位钢塑土工格栅锚固长度和格栅竖向间距,经验证该方法适用于特殊条件下的高陡路堤加固,可达到减少占地和拆迁,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传统极限平衡分析法(简化Bishop法)和有限元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的优缺点,并结合某高路堤边坡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有无土工格栅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栅,能够显著提高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栅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能,将其作为加筋材料铺设于路堤边坡中,能够有效地改善路堤的变形特性,提高路堤的整体性能。采用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及筋土界面参数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土工格栅对高陡坡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路堤边坡的安全系数及潜在滑动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较小时,在土体中铺设土工格栅,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可提高10%~20%;对比分析加筋与未加筋工况下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可知,格栅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路堤的稳定性,边坡滑动面向深层发展,其曲率变缓。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设计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以G216线民丰至黑石北湖公路项目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工程为例,借助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实现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的建模,研究路堤构造形式、填土参数、筋材参数对路堤最大水平位移以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填土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土工格栅弹性模量越大,加筋路堤最大水平位移越小,路堤整体稳定性越好;对于高陡坡路堤,可以通过路堤分级的形式对路堤进行加固;"上疏下密"型布筋方式比"中间密"型以及"均布"型更能有效限制路堤的水平位移;在加筋陡坡路堤设计时,建议土工格栅的弹性模量不低于7 MPa,筋材布设层间距不大于60 cm.  相似文献   

7.
土工格栅在道路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土工格栅在路堤中的受力情况和效用发挥仍不清晰。结合广三高速公路直接拼接拓宽路堤工程,采用在土工格栅安装柔性位移计观测土工格栅应变的方法,测试分析和研究土工格栅在桩承式加筋路堤填土期间的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对于桩承式加筋土路堤,土工格栅拉应变随填土高度增长,能有效地将荷载分散到桩体,路堤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横向应力分布呈现中央小、两侧大的特征,但是发生的应力和应变远小于设计值,道路扩建工程中土工格栅的材料设计具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堤中筋材与土的相互作用,由于土工格栅的拉力激发产生了加筋作用;并介绍了土工格栅加筋机理的理论依据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Plaxis程序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陡坡路堤边坡坡比、路堤高度、筋带间距及筋带参数等因素对陡坡路堤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加筋陡坡路堤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不但能降低路堤的总竖向沉降量,减小路堤的侧向位移,确保陡坡路堤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路堤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土工格栅在填方路堤中的加筋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理解土工格栅的加筋作用和在填方路堤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室内三轴试验,对加筋土的作用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影响分析,并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对土工格栅在填方路堤中的铺设方案开展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加筋土样的承载能力明显大于未加筋的情况,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土工格栅的侧向约束作用越大,准黏聚力变化最明显;拟采用的双向土工格栅效果优于单向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防止周围填土的扰动,增强筋土界面的嵌锁效应;随着填筑层数的增加,路堤的最大沉降位置和集中沉降区域向下移,而且整体位移趋于均匀、稳定;土工格栅的位置和长度均能影响路堤的沉降和侧向变形,分析模型得到的最优方案为在距坡脚0m的位置铺设35m左右的土工格栅。  相似文献   

11.
玻纤格栅土工材料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改建中的沥青罩面层 ,可有效防止反射裂缝 ,提高路面质量。该文结合具体工程 ,介绍其实施方案、施工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交通荷载、水位变化、土工格栅加筋材料的使用,均会对临河浸水路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用常规条分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交通荷载、水位升降变化、土工格栅刚度和布设方式对浸水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填土路堤边坡地震稳定性静动力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和地震烈度,同时结合路堤有关参数的变化,找出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时采用静力法、拟静力法、静力有限元法和动力有限元法;动力反应分析时分别输入美国EL Centro地震波和按规范反应谱拟合的人工合成地震波。结果表明:路堤有关填土参数的变化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的动力响应,以潼西改扩建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建立潼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分析了公路路面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响应和路堤边坡面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距旧路中心距离越近,最大水平和竖向位移越小;新旧路基结合部产生明显的相对水平位移,路面发生断裂破坏的概率最大;同一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高程路堤的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并不相同,随着高程的增加,放大系数整体上逐渐变大;当路堤坡顶观测点出现水平位移峰值时,坡面其它各观测点同样出现水平位移峰值,坡顶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加速度峰值并不同步,水平位移峰值滞后于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室内动力试验,对加筋粉煤灰进行了震陷试验研究,得到了加筋粉煤灰的震陷经验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动力分析计算方法对软基上加筋粉煤灰路堤其例进行了震陷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不同地基、不同地震烈度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加筋粉煤灰路堤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施工、路堤填筑、运行期全过程和地震动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碎石桩在路堤的填筑和运行期中起到明显的排水固结作用,当桩长大于6m后复合地基中的孔压最大值变化较缓慢;在桩长大于10m后路堤底面的沉降量和坡脚的水平位移量变化均会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较底面更大;在碎石桩加固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水平刚度大于天然地基,而在整个地基内,复合地基的竖向刚度均大于天然地基,在地基刚度较大的情况下位移最大值较大;天然地基在路堤坡脚下方、路堤边坡等位置较易发生液化,经过碎石桩加固后降低了地基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法,输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在不同路堤高度、不同坡比及不同地震烈度情况下,计算分析高填土路堤边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得出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国道319线黔江段出现的路堤滑坡灾害为例,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滑坡地带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衡重式挡土墙+预应力锚杆并结合地表及地下排水等辅助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拉格朗日差分法,结合上海软土地区防汛墙堤防工程,进行了抗震稳定性分析,分别对地面地震反应的放大效应、作用于结构上的动土压力及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的抗震稳定性给出了评价和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plastic in vehicle development has increased. In particular, a design trend has resulted in chromiumplated plastics being used in exterior panels. Recently, as the appearance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design, the plastic radiator grille has become larger, to where it can become the primary member when a front collision happens. The radiator grille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such as delamination,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when plastics are plated with chromium. The enlarged grille has to pass regulations like FMVSS Part 581. Although the material property of plastic has been studied before, what seems to be lacking is study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f plastic radiator grilles that are plated using chromium.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rashworthiness, tensile test and front collision analysi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re performed. Tensile test is conducted with 4 types of materials, and then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hromium-plated plastics are obtained. Meanwhile radiator grille’s crashworthiness is evalu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result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failure criterion. Through this study, method of the assessment of plastic radiator grille’s crashworthiness considere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hromium plated plastics is proposed, and it can be predicted the delamination and the failure point of radiator grille at the design st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