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143只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者11只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7只眼袋内植入,4只眼囊睫状沟植入,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后囊破损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仍可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4例(87眼)糖尿病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0.4者为67眼,>0.5者为56眼。手术主要迸发症有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结论 有轻度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仍可取得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对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 12 1例 (156只眼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发现 15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为 73.2 8%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10 8只眼、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 4 2只眼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90 .74 %、51.16 %和 0 % ,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表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了解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48例48只眼),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随机检查80例90只眼)。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7 d、1月、3月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UT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糖尿病组的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BUT均明显缩短,Schirmer-I值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下降明显(BUT:P<0.05;Schirmer-1P<0.001)。两组Schirmer-I值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BU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糖尿病组BUT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恢复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阴性~+,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 d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其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恢复较慢,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术前应常规检查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人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组织块贴壁24 h后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αA-晶状体蛋白抗体阳性率几乎100%,鉴定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 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的组织块较易在体外培养出入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后囊膜混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合并妊娠10例,並结合国内文献报告之39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初步提出以下看法:①妊娠可能是再障的病因之一;②妊娠期再障部分病例呈非典型性表现;⑧再障患者应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应早期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囊液CA1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血清及囊液CA125水平。结果巧囊组囊液CA125高于血清CA125水平(P<0.01);巧囊组血清和囊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r=0.8564,r=0.8118,P<0.01);血清CA125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45,P<0.01);而囊液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血清和囊液CA12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测定CA125有助于EM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缓释微球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考察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兔眼房水中的药物代谢特性,为该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兔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左眼前房及囊袋内注射环孢素微球,右眼给予空白微球作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给药后4周内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色谱柱为反相C18硅胶柱,柱温为60℃,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结果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在0.13-1.25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1),最低检测浓度0.13mg/L,回收率95.9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0%。缓释微球的释药速率适中,兔眼前房给药后可在2周内维持较高浓度,高低两种给药剂量下,环孢霉素A的吸收半衰期(t1/2Ka)和血浆清除速率(CL)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max)与剂量之间线性相关。结论环孢素A缓释微球在兔眼内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期内可达到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检查17例,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可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回声及有无分隔情况;CT检查15例,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13例,可见胃肠道受压移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例,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超声和CT是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箱体式活动沙障风沙流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建模方法并结合室内风洞试验,分析了箱体式活动沙障在孔隙率与风速变化作用下的控沙特点及其周围风沙流场的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沙障的控制下,顺着风向在沙障前后依次出现减速区、减速上扬区、加速区与障后涡流区,在沙障腔体内形成明显的腔内减速区与涡流区,过境风沙流在沙障的减速区、障后涡流区与腔体内发生沉落,可见箱体式活动沙障发挥了控沙作用;随着风速增大,障前减速上扬区高度增大,但沙障迎风侧孔隙率的变化对减速上扬区高度没有影响;当沙障迎风侧横板孔隙率小于5%时,对来流的消减效果显著,积沙在沙障前卸载,不能充分发挥沙障背风侧涡流区的控沙作用;当孔隙率大于25%时,沙障能够充分发挥控沙作用,在沙障的迎风侧、背风侧与腔体内都有积沙卸载;当孔隙率继续增大至30%时,沙障控沙效果没有明显提高;选定孔隙率为30%条件下,随着风速的增大,沙障后积沙增加,沙障腔体内积沙减少,而沙障迎风侧积沙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源性p27Kip1作用于兔眼滤过术后的效果,研究其对术后结膜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人p2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制备腺病毒介导Ad-p27并验证其正确性。兔眼滤过术中结膜下注射Ad-p27、丝裂霉素C(MMC)和PBS,术后28d内测定眼压、观察眼前节的动态变化及并发症,依照Krofeld评分法进行滤过泡评分。结果 Ad-p27作用后28d内维持低眼压的状态,术后3d眼压下降达峰值7.68mmHg。Ad-p27降眼压程度与MMC相似,与PBS比较术后7d(P<0.05)、14d(P<0.01)、21d(P<0.01)和28d(P<0.05)眼压存在显著性差异。Ad-p27作用后14d内滤过泡弥漫性隆起,28d有囊性泡形成。Ad-p27组与PBS组比较,滤过泡评分在7d(P<0.01)、14d(P<0.01)和21d(P<0.05)有显著性差异。Ad-p27组术后21d前房恢复正常,而PBS组术后14d恢复正常。Ad-p27作用偶有前房渗出、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Ad-p27通过抑制手术区瘢痕形成保持滤过道通畅,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SIA)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12月-2022年3月的69例具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观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3 mm、5 mm、7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以及角膜前表面的模拟角膜屈率(Sim K)的SIA,使用矢量分析计算XSIA、YSIA和SIA均值(|SIA|),并对SIA与年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角膜直径(white-to-white, 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SIA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5±14.74)岁,其中男性28例(40.58%)。分析发现,Sim K的|SIA|与WTW呈负相关(r=-0.265, P=0.028);3 mm、5 mm、7 mm前表面|SIA|与WTW呈负相关(r=-0.3...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两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3例胆总管囊肿病人,报告如下: 例1,女,32岁.以复发性右上腹痛9年主诉入院.查体温37.8℃,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右上腹压痛,可扪及一界线不清约鸭蛋大小之囊性包块.黄疸指数60u,麝浊10u,GPT32u(赖氏法)胆红素直接阴性,间接阳性.尿胆素阳性,尿胆原阴性.B超检查提示:肝门部巨大椭圆形囊性包块,胆总管囊肿声像图.术中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56年10月至1989年3月共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866例。其中60岁以上者28倒,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男19例,女9例(男:女=2.1:1)。年龄60岁~86岁.28例中原发性再障21例,其余7例为继发性的(+氯霉素3例、解热镇痛药2例、异烟肼1例、肝炎后再障1例)。病程最短者2d,最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大家所熟悉的上颌骨全摘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腭裂修复术……等,术后均戴用腭护板。在经腭路行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后,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膜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53例339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植入治疗,观察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形成。结果 前膜形成17例22眼,发生率为6.5%。结论 人工晶体前膜的发生率及形成时间与白内障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根包裹术在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的手术指证、手术技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显微镜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14例患者,囊壁全切9例,囊壁包裹6例,全切率64.3%,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采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包裹术,可以有效保护神经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显著降低复发比例。  相似文献   

18.
以眼内平衡盐(BSS)代替价格昂贵的粘调剂Healon,进行水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12例(12眼),针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复杂性,对手术要点、手术时机的选择、降压措施进行了讨论。强调术前充分散瞳、充分降低眼压,手术操作轻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单发大脑胶质瘤常规核磁共振(MR)检查征象在评价大脑胶质瘤高低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结果的218例单发大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134例)和高级别组(84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年龄、性别及MR征象(包括接触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不均匀性、肿瘤边界、坏死囊变、出血、跨越中线、占位效应、水肿程度、强化体积、强化不均匀性)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性别未见统计学差异(P=0.864)。在MR征象中,接触SVZ(P=0.011)、肿瘤不均匀性(P<0.001)、坏死囊变(P=0.037)、水肿程度(P=0.017)、占位效应(P=0.009)、肿瘤边界(P<0.001)以及强化体积(P<0.001)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坏死囊变、肿瘤边界以及强化程度是高级别胶质瘤的阳性预测值。结论常规MR征象可用于鉴别大脑胶质瘤的高低级别;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坏死囊变越严重、肿瘤边界不清和强化体积越大的,为高级别胶质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科从1989年10月~1990年3月收治急性再障3例,其中肝炎后再障2例,采用大剂量强的松龙(6-mepr)治疗,收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12岁,有肝炎接触史,入院前病程5个月;例2,女,6岁,其父患乙型肝炎,入院前病程半个月。以上2例乙肝系列检查HBsAg、HBeAg、PHSAR 3项+,诊断为肝炎后再障,SAA-I。例3,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