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海拾贝     
《航海》2004,(5)
"机器龙虾"扫除水雷 美国生物学家和工程人员正在研发一种"机器龙虾"。科学家们希望以甲壳纲动物为蓝本,制造一种能携带多种传感器在沙质和礁石浅滩活动的仿真龙虾,让它们担负起为登陆部队清扫海底水雷或其他有威胁的障碍物等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深海下生存的很多动物和植物正处于因饥饿而死的危险之中。美国科学家宣称,海水温度升高可能是营养物缺少的原因之一。 深海中生存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鱼类、蜗牛类、蠕虫类、蛞蝓和珊瑚礁等。科学家说,深海里可能存在着1000万种以上的不同动物。但是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尚有几百万种深海生物根本没有被发现。生存在深海的很多动物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而浮游植物靠近海面。由海面下沉到海底的死亡植  相似文献   

3.
顾仲和 《航海》2003,(4):16-16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与他们的预测正好相反,北冰洋中部海域的部分海底脊的活动十分活跃,它的海底火山口可以聚集以前不为人知的海洋生物物种,富含矿物质的热流不断地从这里的海底流出来。去年7月31日到10月3日期间对北冰洋作航行考察时,他们登上了美国海岸警卫队1艘被装备用来进行科学考察的破冰船“Cutter Healy”以及1艘同行的德国调查船“Polarstem”。  相似文献   

4.
海底是神秘的。千百年来,它象磁石一样吸引着科学家去搜奇掠胜,而摄影则是人们打开海底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为人类不断揭示那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海底摄影究竟起于何时,说来还有一段轶事。那是1892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布丹在一架普通照相机外层加了一个铜皮密封盒子,盒子上有三个玻璃窗,一  相似文献   

5.
海底奇迹一九七七年的一个晴朗日子,太平洋洋面上阳光四射,碧波万顷,一艘探寻海底热流口的科学考察船拖着淹没在深海里的摄象机和温度计,风尘仆仆地驶往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海面。突然,温度计所测水温急剧上升。两名科学家和一名驾驶员立即钻进“阿尔文”深潜艇,慢慢地把它降到九千米深的海底。当他们打开潜艇前灯时,眼前竟是一个奇异的生物世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三位科学家根据他们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关于温室效应的新观点:海底沉积软泥释放出的沼气,可能起着限制冰河期冰川发展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已经防止了多次冰河期的出现。进一步说,海底沼气的释放,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从而阻止了冰河期的发生。美国专家的新观点阐明,沼气以气体水化  相似文献   

7.
蛙人失踪 1989年7月26日,星期三。大西洋,百慕大群岛区。这一次的入潜首次决定在夜同实施。在大西洋百慕大群岛区约1150米的海底深处,载有3名蛙人的“和平-1”号深潜器已接连工作了数个小时。他们对水下动物实施了观察,进行了可视摄像和摄影。他们的滞留时间即将结束。另一个乘员组准备替换他们  相似文献   

8.
徐双华 《航海》2006,(1):22-22
美国科学家称,沉积在海洋底部的黏土完全能够担当原始生命(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孵化器的重任。正是这些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后来成为史前遍布全球海洋中的“营养高汤”的基本成分。有些科学家认为,海洋中有机分子的泉源是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口也会产生有机化合物,如甲醇。然而,这种观点不攻自破。因为在有水热源的条件下,海水的温度可达300至400摄氏度,而甲醇在温度达65摄氏度时就会沸腾并开始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这说明,要么这一说法完全不可信,要么是在海底还存在着某种机制能防止甲醇在热作用下分解。而能够充当甲醇保护神的便是海底的黏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巡洋舰连连被炸沉。水下听音设备反映:只有海洋动物发出的噪声,从没听到鱼雷发射声。后来抓到一个日本敢死队员,真相才揭开。原来早在战争前,日本就录下了美国海湾动物发声资料,后模仿这种发声,制造了鱼雷发动机。战后,美国积极从事“水下动物部队”的建设。早在六十年代,美国海军就有海豚部队。1974年起,美国海军开始把海豚训练成“海军武器系统”。他们利用它找回沉在100米海底8厘米直径的失落物,利用它发现导弹发射合和潜艇,让它携带二氧化碳的针刺插入  相似文献   

10.
徐双华 《航海》2004,(5):24-25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南极洲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座新火山。分析显示,这座火山在不久前的地质年代可能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南极洲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座新火山.分析显示,这座火山在不久前的地质年代可能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航海》1986,(4)
最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的南部海域,科学家们试制了一种叫作EAVE(实验性自行器)的海底机器人。它装有计算机、声纳和初级人工智能系统。在海底,它能自控性地作出变化方向的动作,避开障碍物或回到原处。有时,遇到复杂的地形,它会停下来考虑一下,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海底机器人是从三十年前发展起来的。最初,美国海军用系着缆绳的水下机器对训练时失落在海底的鱼雷进行回收。如今,飞速发展的电脑技术和机器人制造业使海底机器人更显神通,海上石海开采,利用了一种ROV型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命科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海洋,至今人类身上的各种器官和生活习惯都明显留有海洋印记。近年来又有“水晶宫”、“海底船”、“麦克”的种种离奇的发现,不免发人深省:人类从海洋里爬上岸来时,是否还有一支仍留在大洋深处的“海底人”……  相似文献   

14.
方新洲 《航海》2002,(6):18-18
生物学家发现,雄性长须鲸通过唱歌吸引配偶。但是,这种从海底传来的孤寂的求爱信号正在被船舶的发动机和潜艇侦测用的声纳等人工噪音所淹没,导致该物种陷入生存困境。 长久以来,科学家了解长须鲸会发出一长串有规律的声音。不过,他们以前并不清楚是谁发出这种声音和为何发出这种声音。  相似文献   

15.
提起影片《泰坦尼克号》,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世界一流的豪华邮轮、视死如归的勇敢船长、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然而,谁也不会料到,灾难过去近80年后,那位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入海底的老船长还有一位乘客却神秘再现,几十年的岁月竟没有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任何痕迹,悲剧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事》2007,(12):66-67
近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商船和军舰在海上不断遭遇一些怿事:海洋深处会莫名其妙地发射出奇特的强光或出现神秘莫测的物体。至今,这些奇怪的现象仍令许多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美国科学家根据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05,(2):17-17
科学家日前在3200米深的太平洋底部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以鲸骨为生的蠕虫,生活方式非常奇特。  相似文献   

18.
提起影片《泰坦尼克号》,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世界一流的豪华邮轮、视死如归的勇敢船长、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然而,谁也不会料到,灾难过去近80年后,那位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入海底的老船长还有一位乘客却神秘再现,几十年的岁月竟没有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任何痕迹,悲剧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相似文献   

19.
海底有天然的金矿,海水中蕴含的金子成分早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的共识。但是,在大洋深处还有无数的人造珍宝不为人所知,人类正千方百计地寻找它们的所在,时间老人正等待它们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20.
于丽萍 《航海》2002,(5):29-29
海底沼气是古海底细菌的遗物,细菌吃植物和动物的遗体而制造沼气。随着沉淀物下沉,压力增加,沼气和水就冻结成为瓦斯氢氧化物。海底冻结沼气几乎都在融化,稍予振动,就会释放出大量瓦斯。当冰融化时,会喷出相当于本身160倍的气体。如果利用传统的钻探船钻探,动摇冻结沼气,所有的瓦斯将化为无数气泡浮上来,船只很可能沉没。过去曾发生过大量沼气外泄,破坏里海钻井平台的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