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树业 《世界海运》2022,45(1):39-43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的相关决议,围绕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的计算、参考基线、折减系数、评级等问题,研究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机制,并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分析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机制如何在实践中运作,并对该机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MARPOL公约附则VI 2021年修正案现已生效,其规定从2023年1月1日起,包括豪华邮轮在内的所有适用船舶,需满足营运碳强度指标(CII)计算、报告与评级等要求。介绍豪华邮轮的CII计算和评级方法,通过举例计算某50 000总吨非传统柴油电力推进豪华邮轮在2023年至2026年的要求的CII(Required CII),分析其CII评级变化趋势及营运特点对其达到的CII(Attained CII)的影响,提出现有豪华邮轮CII履约对策,供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3.
MPEC76次会议通过了旨在提高营运船舶能效的船舶营运碳强度条款和四个技术导则,要求船舶在法规生效后每年计算年度营运碳强度并评价其能效等级.IMO将船舶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船舶总载重吨或总吨与航行总距离的乘积之比定义为船舶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对于某些特定船舶类型或营运特征,例如冰区航行船舶、载运冷箱的集装...  相似文献   

4.
<正>一、MARPOL公约的修正案1.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第MEPC.328(76)号决议)该修正案于2021年6月17日在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6届会议上通过,已于2022年11月1日生效,其中几项重要内容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该修正案是MARPOL公约附则VI全面回顾和修订的一个完整的综合文本。2023年1月1日之前,船舶能效管理计划中须加入船舶达到的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Attained CII)和要求的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Required CII)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IMO MEPC 76会议确定了船舶营运碳排放强度指标(CII)及其评级生效日期,即从2023年01月01日起,CII评级不达标的船舶或将被迫采取纠正措施,且船舶的正常营运及其在二手船市场的估值将受影响。为避免CII评级给船舶营运造成不利影响,文章探讨了船舶营运过程中CII评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CII评级的措施。通过采集多型实船营运数据,分别对其CII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了航速、航线和污底为对CII影响最大的营运因素。对已投入营运的船舶,如经过营运优化后仍不能取得理想的CII评级,则进行燃料改造是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目前CII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对大型散货船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大型散货船更加需要注重船舶营运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航运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6届会议通过的营运碳强度指标及评级制度对营运船舶的影响,从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目的出发,在对航线上各航段载货情况进行预测的前提下,建立油耗预测模型与船舶航速优化模型,实现以降低油耗为目标的更精准航速优化。这对于班轮公司管理者和船舶服务方在全球航运碳减排趋势背景下的营运优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9月3日,中国船级社(CCS)新加坡分社为新加坡SDTR公司"SDTRDORA"船签发了CII评级声明。新加坡分社按照MEPC76次会议决议颁布的标准和计算导则,根据"SDTRDORA"2020年的航行油耗数据,对该船的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进行了计算和评级,评定为A级。这是MEPC76会议决议颁布后,CCS签发的首张CII评级声明。  相似文献   

8.
郭军武 《船舶工程》2015,37(S1):96-99
根据船舶柴油机燃烧产物组分和C、H、O原子守恒规律,首次在空燃比计算模型中直接使用干气体浓度进行计算,并提供了湿气体浓度的修正公式,从而建立排气质量流量计算模型计算碳排放。通过计算与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2011)中的简单碳平衡法作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因此该计算模型对法规的完善、船舶设计能效管理和船舶营运排放控制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洋 《航海技术》2023,(1):76-79
<正>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aritim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MEPC)第76次会议上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防污公约》附则Ⅵ的修正案,在2019年开始使用船舶燃油消耗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 System,DCS)的基础上,提出适用船舶应满足现有船舶营运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 Indicator,CII)的强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航运界正全力朝着低碳和脱碳目标前进,以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集装箱船是国际航运主力船型,其脱碳趋势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IMO最新公开的2019―2022年国际航行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数据,系统梳理集装箱船营运碳强度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虽然航运业采取强有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从营运碳强度来看,减排趋势较为乏力;集装箱船碳减排趋势不明朗,船舶大型化对提升船队整体能效的作用有限,并且大型船舶比小型船舶更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海事界争论和期待已久的IMO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短期减排措施终于有了明确进展,11月中旬召开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75届会议正式批准了由技术能效指数(EEXI)要求和营运碳强度评级机制(CII Rating)构成的船舶短期减排新法规。该方案一经公布就在业界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2.
正MSC 94通过了《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简称《极地规则》),以及相关的SOLAS修正案,该修正案新增SOLAS第XIV章,其使极地规则具有强制性。这是IMO为保护在两极周围水域恶劣环境中的船舶和船上人员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极地规则涉及与在两极周围水域营运船舶相关的设计、建造、设备、营运、试验、搜救和环境保护等事项,在极地水域营运的船舶须符合IMO通过的所有相关的公约、规则、决议  相似文献   

13.
MARPOL公约附则Ⅵ修正案第4章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能否有效实施关乎国际航运降碳前景.目前IMO从技术和营运两方面着手降碳,未来市场措施也会落地.为深入了解该规则,保证其有效实施,确保相关方顺利完成履约工作,基于2021年6月通过的MARPOL公约附则Ⅵ修正案(第MEPC.328(76)号决议)的完整综合文本,围绕第4...  相似文献   

14.
, 《中国船检》2013,(1):97-100
将船舶能效规则纳入MARPOL公约附则VI的修正案,2013年1月1日生效。该修正案新增了关于船舶能效的相关要求,实则是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主要包括船舶设计能效指数(EEDI)要求及船舶营运能效管理计划(SEEMP)要求。相对于以往的修正案,该修正案给新船的设计和建造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EEDI指数反映的是船舶整体的能效,涉及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提供的年平均磨损量,计算出营运中船舶各构件的剩余厚度,计算出船舶剖面模数,并将其与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估船舶的总纵强度及安全性,预报其剩余营运寿命,为船舶后期维修和保养提供有关数据和技术要求。通夺对98 00DWT油船计算给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宣布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中纳入船舶能效新规则的修正案》等7个公约(规则)修正案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IMO提请船东、船舶营运人、船厂、船舶设计方、船用柴油机和设备制造厂等要对船  相似文献   

17.
周兰喜  王楠  周旭 《上海造船》2024,40(2):34-38
为应对航运业日益严苛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提出一种计算船舶实际营运性能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实现对营运能效的分析和预测。以某大型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21年前2个月的营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船的实际性能相比设计值降低约11.2%,通过采取坞修和调整船舶营运工况等措施能有效提高船舶的营运能效指数;通过对该船的营运能效进行预测,可给出提高船舶碳排放强度等级的具体措施,为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际航运业脱碳进程日益加快以及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减排新规的陆续实施,现有船舶面临的合规压力也愈加凸显,于是越来越多船东开始选择通过为船舶改装绿色动力和减排技术来升级设备,优化效率,从而实现未来的船队可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19.
从营运船舶实用角度出发,应用简单平板的局部强度计算方法,经过腐蚀和垂向惯性力的修正,进行重大件货配载的局部强度校核计算,该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可操作性强,为重大件货物配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内河散装水泥船的布置和结构特点,在400 t内河散装水泥船设计中,根据相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考虑船舶的布置、强度和稳性,根据航道条件合理选择推进方式,保证船舶安全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