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5.
6.
现有技术的电喷发动机通常都将喷油嘴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口上,缸内直喷发动机是将其装在气缸盖上。众所周知,前者的各项性能都比不上后者,但由于目前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喷油器大都安装在燃烧室上,汽油是直接喷注到气缸中的,油路就必须具备比缸内更高的压力。燃油管道内的压力提高以后,管道各接头密封处的强度也要随之提高,加之喷油器是直接安装在燃烧室上的,这就对喷油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喷油器还必须耐高温。所以缸内直喷发动机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却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使用瞬态测量仪研究点燃式发动机冷起动瞬态HC排放特性,高速采集系统同步记录发动机缸压、转速及稳态HC排放情况.通过分析可知:冷起动初始几个循环对于后续循环的燃烧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瞬态HC排放可更直接指出有问题的燃烧循环,可为优化燃烧控制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十分复杂,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了故障,或者出现导线折断、针脚松脱或接触不良等,都会使得整个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污染物排放的急剧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的检测工具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所以现代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都配备了自诊断系统,称为车载诊断系统(OBD),即On-Board Diagnosis系统。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05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Ⅲ、Ⅳ号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其中,轻型汽车Ⅲ号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燃料质量对汽车排放的影响很大,这一问题已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燃油中铅含量、芳烃含量、硫含量等对汽车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一台倒拖发动机上,用热线风速仪测定了火花塞附近的气流运动情况,分析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气门升程对湍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中后期,火花塞跳火间隙处气流的平均速度、湍流强度与转速成正比。对于结构一定的发动机,在压缩后期,湍流标尺只与转速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气门升程,湍流标尺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KIVA-Ⅱ程序[1],建立了基于分形概念的火核模型、描述火焰传播的相关火焰模型以及反映壁面对火焰影响的壁面模型。对一工质为丙烷的火花点火发动机进行了变工况的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怠速法适合用于检测机械控制的传统化油器发动机汽车的排放,但不适合用于采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燃油定量闭环控制技术的发动机和三效催化转化器的现代汽车。所以,GB18285-2005规定,在机动车保有量大、污染严重的地区也可采用简易工况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索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起动工况下影响未燃HC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及项岸狭缝间隙对未燃HC排放的影响,设计了活塞顶岸狭缝处瞬态温度测量系统并对瞬时未燃HC排放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发现,在起动工况下缸内最大的HC生成源是由壁面激冷效应所造成的不完全燃烧,并首次提出了起动工况下狭缝容积释放HC占总体未燃HC排放10.8%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降低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起动工况下未燃HC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燃用硫含量分别为300mg/kg与43mg/kg的柴油和是否安装DPF对采用典型国Ⅳ排放控制技术的柴油轿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装DPF时,国Ⅳ柴油车燃用高含硫量燃油时的颗粒物质量排放较燃用低含硫量燃油时增加25.3%;安装DPF时增加22.2%.而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说明,燃油含硫量对安装DPF车辆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影响较大,燃用高含硫量燃油时的循环平均颗粒物数量浓度约为燃用低含硫量燃油时的4.8倍.研究同时表明,颗粒物排放主要在加速阶段产生,稳态工况和减速下颗粒物数量排放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符合国Ⅰ、国Ⅲ、国Ⅴ标准的3辆试验车上,分别燃用国Ⅴ汽油、低芳烃E10、低烯烃E10 3种燃料,进行了NEDC和WLTC工况下的常温冷起动排放试验,重点对颗粒物(PM)排放量和粒子数量(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燃用乙醇汽油相比普通汽油能大幅降低车辆的PM排放,低芳烃E10对国Ⅰ和国Ⅲ车辆PM降低效果最明显,分别下降19%和35%,低烯烃E10对国Ⅴ车辆PM降低效果最好,下降46%;在WLTC工况下燃用乙醇汽油能大幅降低车辆PN排放,其中低芳烃E10平均降低43%,低烯烃E10平均降低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