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农村公路建设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现阶段县域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并对下一阶段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策略的确立提供依据.首先对农村公路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标准,分析了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并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农村公路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县域农村公路建设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运营的建设管理水平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在分析现有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指出常用的建立在数理方法基础上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不适用,提出了按照价值—目的—目标—标准和指标的逻辑思路的指标构建方法,具体分析了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农村公路所体现的价值观的对应关系,并确定了6个评价领域。结合延安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推演出了延安市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农村公路所体现的价值观角度出发进行推演。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的有效控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合理使用公路建设用地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控制的综合评价模型,同时,设置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控制检查表,从定性的角度评价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为农村公路建设方案评价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从自然条件、路线条件、路侧条件、交通安全设施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方法对农村公路安全规划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通达和通畅指标的农村公路网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农村公路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有别于干线公路网评价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考查节点连接程度的通达性指标,另一类是考查路网道路交通条件的通畅性指标。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基础数据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从定性的视角出发,基于统计思想提出了如村镇通达方向、农村公路的经济吸引半径等技术指标,反映农村公路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最后结合保定市农村公路网建设的现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指出了评价路网中现存的问题,为农村公路网的进一步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设资金短缺是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公路投融资项目优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针对政府扶持地方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众多而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对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为相关金融机构对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从农村公路建设条件和需求出发,纵观区域路网、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农村公路项目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以量化的指标构建投融资项目优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柯姜岑  张培林 《公路》2007,(1):126-129
建设资金短缺是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公路投融资项目优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针对政府扶持地方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众多而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对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为相关金融机构对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从农村公路建设条件和需求出发,纵观区域路网、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农村公路项目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以量化的指标构建投融资项目优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书红  周伟 《中外公路》2007,27(6):205-208
在对农村公路系统协调发展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路特性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构建了农村公路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论为基础,探讨了农村公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指数的分析模型、测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的各要素,构建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评价的结构模型和方法,实现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后评价研究甚少,尚未形成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的现状,从其研究的必要性和原则入手,深入分析了农村公路与高等级公路评价体系的异同,从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后评价、建设状况后评价、建设效益后评价、公路管理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为农村公路的立项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公路建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为有效地评价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针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特点及服务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建设评价指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公路建设评价模型,并以我国5个典型省份为例进行应用实例分析.因此,利用DEA方法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状况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京  王峰  王元庆 《公路》2007,(9):122-127
农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分析了农村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农村公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项目为例,对本文建立的体系进行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级指标评价法,即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路域环境和公路运输网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分析内蒙古农村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后评价促使内蒙古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好地发挥其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评价是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该文构建了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群体集成赋权的模糊可拓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且有效,为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村公路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群 《公路》2008,(4):138-142
首先阐明了农村公路网评价系统的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并结合安徽省农村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农村公路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路网技术评价和路网社会评价,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安徽省"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维的系统,不仅要对道路养护技术水平进行评价,也需要对日常养护水平、安全畅通、路网质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文中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要素,建立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实施的逻辑过程,即养护管理要素评价-养护要素预测-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10)
近几年我国农村公路得到较快发展,但区域发展极其不均衡。为了有效衡量区域农村公路发展均衡状况,为政府农村公路财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论文提出了一种选取多因素指标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区域农村公路发展均衡状况进行评价。论文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既包括了农村公路网的基本建设现状指标,也包括农村公路网运行与经济发展指标,并采用基于gλ模糊测度与Choquet模糊积分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作为定量评价手段。最后利用全国各省的相关农村统计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及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农村公路均等化发展的情况,可为农村路网发展战略规划与相关资金分配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公路道路安全等级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地区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及危险路段道路环境,从路堤高度、弯道半径、支路口以及纵坡坡度四个方面建立了山区农村公路道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分析法对山区农村公路道路安全等级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势较严峻,而且影响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又很难完全被确定。根据模糊理论,确定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公路的实际交通情况,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交通安全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道路环境是影响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之一,笔者以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从路堤高度、弯道半径、支路口接入以及纵坡坡度4个方面建立了山区地形条件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分析法对交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建立了评价标准。为山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有序推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