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端午小长假铁路短途客流旺盛;CRH3型动车组创中国铁路新纪录;首列长大编组动车组问世;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和谐3型内燃机车下线;  相似文献   

2.
内燃动车组可分为3组;高速内燃动车组(设计速度每小时200公里)、中速内燃动车组(每小时120~160公里)和低速内燃动车组(每小时81~120公里)。本刊上期介绍了4种高速内燃动车组。本期,除继续介绍1种高速的燃动车组外,还介绍3种中速内燃动车组。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车组引进制动系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高速动车组先进制动系统的技术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我国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现状,提出了引进国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海柱  黎荣  马凯  邓海  丁国富 《中国铁路》2023,(1):90-96+132
准确、客观分析智能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智能动车组生命周期内复杂多变环境需求满足问题,以环境交互模型为切入点,进行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分析。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螺旋式前馈环境交互设计架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设计、制造、运维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通用的智能产品-环境交互模型,全面描述智能动车组-物理环境-人环境-信息环境之间的交互行为;通过环境交互设计需求识别、智能产品定位、探索智能产品交互设计解等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步骤与方法,获取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环境交互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系统地描述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多维的、动态的、层次化的环境交互信息,能够有效支持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车组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保证动车组长期高速、稳定、安全、舒适运行,必须经常对动车组进行日常整备、检查、保养,并定期进行全面检修。随着新建线路的开通和动车组运营数量的增加,动车组检修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对高速动车组高级修检修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段企合作的方式则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文章基于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需求,分析了动车段和制造企业的动车组高级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国铁集团和车辆制造企业当前高级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未来动车组检修模式及业务协作,以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实现动车段与主机厂的优势互补,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阐述设计延续进路的由来和利弊;根据动车组性能及列控系统对动车组列车保障运行安全的作用,分析高速铁路设计延续进路的调整优化方案及高速铁路取消延续进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DM’90是为荷兰铁路开发的一种新型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它在原SM90型和DH型动车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空气弹簧转向架,运行舒适,维修量小;采用先进的HOVIS控制系统,使司机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动车各系统信息和发出指令,且利于维修;制动系统、供热通风系统等均有所改善;还使用了新一代列车自动控制装置;车内布置也更加舒适、安全。1996年第一列DM’90型动车组开始试运,以后将逐步取代其它动车  相似文献   

8.
CRH3型动车组总装车体均衡4点称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CRH3型动车组总装结束后车体的重量力学模型,分析了动车组总装车体的重心分布;采用均衡4点称重技术,检测并调整车体的重量分布,控制车体重量偏差.  相似文献   

9.
完善动车组运用检修体系,确保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H2型动车组的原型车是日本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的E2—1000型动车组,2001年开始制造,最高运行速度275km/h,编组10辆,8动2拖。CRH2型动车组技术引进后,根据国情需要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将编组8辆改为4动4拖;使用国产的DSA250型受电弓,同时装设了自动过分相设备;控车使用了ATP系统、LKJ2000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两套设备;通讯方式采用CIR系统和无线列车调度设备。在车内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0.
广深港客运专线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连接内地、广州、深圳和香港的又一高速、快捷的重要通道;动车组是客运专线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广深港客运专线动车组选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区段上经常出现异常振动问题,为研究动车组服役性能与钢轨廓形匹配的适应性,在不同高速铁路直线及大曲线区段选择200多个典型钢轨断面进行钢轨廓形跟踪测试,得到钢轨廓形偏差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偏差钢轨廓形分别与新轮、磨耗车轮匹配时的等效锥度、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及轮对、构架、车体时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偏差在-0.2~0.3 mm范围的钢轨廓形占比约34%;与LMa新轮匹配,等效锥度基本保持在0.03,动车组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与磨耗车轮匹配,随着钢轨廓形偏差由-0.4 mm增加到0.8 mm,名义等效锥度逐渐由小于0.01增加到0.3,当钢轨廓形偏差大于0.6 mm时,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和运行品质劣化,动车组对于线路的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出入段线能力是决定动车段内设备能力能否得到充分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北京动车段为例,根据预测的客车开行方案,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在满足动车组检修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分析动车组综合运用计划,确定各时段出入段线动车组出入次数;提出动车段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和能力计算办法,为动车段的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根据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对照分析其在最有利和最不利条件下的通过能力与动车组出入段次数,确定出入段线能力的适应性及能力加强措施方案;分析得出全天存在4个小时段范围内2条出入段线能力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因此建议北京动车段设3条出入段线,各线均按双方向追踪运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装备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的动车组在运营中由ATP控制自动过分相。对装备300H型ATP的动车组在多种场景下发生的过分相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ATP车载设备在C2/C3等级下控制自动过分相的工作原理;从ATP逻辑处理角度,对可能出现的带电过分相及执行假分相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研究;对后续如何避免该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因物理监测信息利用不足,动车组轴箱轴承故障诊断存在准确率较低问题。首先,利用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试验台获取丰富数据,融合温度特征数据与振动特征数据,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融合与降维;然后,建立基于温振融合与DAE(深度自编码器)的轴箱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深度自编码器进行模型训练;最后,用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试验台测试集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对比模型相比,基于温振融合与DAE的轴箱轴承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起,德国DB Regio地区客运铁路公司开始运用2种新型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该动车组采用了经过技术革新的倾摆技术,文中对倾摆技术的各种物理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介绍了这种新系统的结构,功能,部件及驱动装置。  相似文献   

16.
传动系统在内燃动车组中的作用,安装布置形式;结构性能,经济性要求及目前内燃动车组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决定了采用液力传导系统为内燃一的最佳选择,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我厂如何发展内燃动车用液力传动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考察新下线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海年内将出台轨道交通服务标准;铁道部要求抓好第6次大提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铁路市场     
从ICES到Velaro:德国高速动车组10年发展;可变换轨距的双制式电动车组;奥地利铁路使用检测车进行车辆试验;欧洲铁路列车模块化制动系统项目——MODBRAKE;铁路货车的油漆涂层;CAF研发Bitrac系列电传动内燃机车;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河北铁通加大力度优化铁路通信网络;郴州-广州区间轨道电路整治工程全部告捷;铜九铁路通信工程通过初验即将开通运行;同心协力共助京津城际高铁畅通无阻;郑州铁路局完成新型动车组运行通信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动车组运行工况复杂、轴箱轴承故障率较高、背底噪声强和故障识别难度大的情况,提出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动车组轴箱轴承故障识别方法。首先,运用能量差法和合成谱峭度法计算最优的变分模态分解关键参数;其次,基于相关系数、谱峭度及奇异值构建的评价参数,选取用于重构故障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最后,对重构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实现在强背底噪声情况下的故障特征频率识别,并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动车组轴箱轴承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强背底噪声情况下重构带有预设的40或200 Hz故障特征频率的信号,重构后的信号最大程度保留了轴承的故障信息;故障特征频率识别效果好,能够为保障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