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汽车点火电子组件电冲击试验台测试电路的设计,详细研究了抛负载电压电路和浪涌电压电路的设计原理及计算公式,给出了相应的电路图。  相似文献   

2.
介绍抛负载电压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有效解决抛负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Maxim推出用于汽车电子的高度集成、300mA线性稳压器MAX15009/MAX15011,具有可切换输出和抛负载保护功能。该低压差(LDO)稳压器针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工作在5~40V宽电源电压范围,能够承受高达45V的抛负载瞬态电压,并提供短路和热关断保护。MAX15009/MAX15011具有一路附加的低电阻切换输出,可单独用于为远端负载供电,从而节省了汽车电子应用的空间和成本。该路可切换输出带有限流检测电路,具有可调节的限流值、限流故障屏蔽时间以及自动重试延时。MAX15009/MAX15011是仪表盘、信息娱乐系统、远程信息处理以及环境控制等汽车电子应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孙坤 《汽车电器》2021,(3):29-31,34
抛负载是汽车电气系统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工况,在这个工况下整车电气系统需要能承受电突变所造成的冲击,这个工况下不但需要考核整车电气系统的承受能力,还需要考核发电机的调节能力。抛负载包括低压抛负载和高压抛负载两种类型,低压抛负载主要针对整车低压系统和发电机,高压抛负载主要针对高压动力推进系统,面向纯电动和混动车型,抛负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车电气系统的特性和适应能力,对整车低压电气系统和高压推进系统的开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汽车为研究对象,搭建PEMFC半经验半机理模型,得到了输出电压、功率和效率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定性关系,为PEMFC汽车输出电压控制策略提供了合理的仿真平台。基于PEMFC电堆的动态电压模型,设计了一套适用于PEMFC汽车输出电压控制的模糊PID控制策略,能在负载电流突变时保证PEMFC输出电压快速准确地稳定在期望值。  相似文献   

6.
论述分数槽新型正弦绕组设计原理,提出了通用的绕组系数计算公式,列举主副绕组结构优化的中频无刷发电机,不但电压波形正弦性畸变率为1.3%,还能带非线性负载而不发生电压振荡现象。指出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实践上是一个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7.
李俄 《汽车技术》1996,(5):54-56
汽车电气系统的过电压可分为瞬变性过电压和非瞬变性过电压,瞬变性过电压包括:负载突变过电压,磁场衰减过电压和切换电感生负载过电压,对于这电压可采取电容器保护电路,稳压管保护电路,稳压管加继电器保护电路,可控硅保护电路等几种方法来抑制。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的组成、功能、参数测试方法、负载转矩的施加等方面,介绍了所研制的通用型汽车电动机性能测试系统,并着重对归算到标准电源电压和标准环境温度的校正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天津汽车》2009,(5):8-8
Maxim推出车立体声耳机放大器MAX13330/MAX13331。这些高可靠性器件专为电路板空间受限和高压保护极为重要的汽车娱乐系统而设计,能够对短路至电池/地的输出进行保护,并提供高达45V的抛负载保护。内置的保护电路无需分立元件即可实现保护功能,节省了空间和成本。器件还集成了短路诊断输出,以便进行故障分析,并在耳机输出端提供±15kV的ESD保护(人体模式)。这些先进的保护和诊断功能使MAX13330/MAX13331成为汽车娱乐系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42V发电机中采用钕铁硼永磁转子。阐述了该永磁发电机的稳压原理,分析了其电枢反应电抗、绕组漏抗和负载端压与发电机转速的关系。研制出了集稳压、整流于一体和由基准电路、比较电路、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集成的五相半控桥式整流稳压器,解决了汽车用42V永磁发电机在宽转速、宽负载范围内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S32申嘉湖高速公路上海段跨越大蒸港处主桥为矮塔斜拉桥,主跨165 m。该桥设计为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的结构型式。斜拉索为单索面,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五室,主塔为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全宽34 m。拉索为平行钢丝斜拉索、冷铸锚,主塔锚固区采用钢锚箱的锚固方式。主桥位于曲线半径R=3 000 m的平曲线范围内,对主塔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深汕合作区某大桥采用230 m主跨网状吊杆拱桥一跨过河设计方案,主桥全宽56 m,主梁采用纵横梁体系钢-混组合梁断面;主拱采用六边形箱形断面,拱轴线按二次抛物线设计,矢跨比为1/5.5,拱高为41.273 m。大桥采用无柔性系杆体系,采取先梁后拱架设工序;结合内河航道无大节段钢梁运输条件、桥址处位于台风高发期的复杂施工条件,提出了主梁采用岸边原位拼装、支架滑移法施工方案,主拱采用拱脚段低位拼装、跨中段整体提升安装方案。该桥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案验证了网状吊杆拱桥在市政桥梁中的适用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相关研究和设计成果为今后同类桥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建民 《隧道建设》2016,36(1):113-122
针对以张茅隧道为代表的郑西高铁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大规模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修建成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锚杆轴力较小,不超过12 kN,且拱部受压,边墙受拉;型钢、格栅钢架拱部平均应力分别为132 MPa和86 MPa,格栅应力相对均匀;新老黄土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分别为25~28 cm和10~15 cm;深浅埋分界深度为40~60 m;竖向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实测较理论计算值小;浅、深埋隧道二次衬砌平均荷载分担比例为50%和10%;激振试验表明激振230万次后仰拱填充面的沉降稳定值≤0.5 mm,隧底饱和黄土未发现软化、泥化现象;大断面黄土隧道一般地段宜采用三台阶法开挖;砂质黄土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地表沉降可控制在5 cm以内;可采用水泥土挤密桩消除隧道基础黄土湿陷性;饱和黄土隧道以排为主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高压劈裂注浆加固滑体施工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劈裂注浆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位于陕西省彬县境内的312国道改建工程在施工中,右侧山体出现牵引式滑移.采用高压注浆方法,对滑体进行了有效的加固。本文叙述了用料、施工及设备等细节。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双排支座方案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应用。某工程原设计方案是在桥墩上设置临时支座,中间保留永久支座,永久支座暂不受力,由临时支座参与结构受力,临时支座每跨之间为简支体系,待一联全部吊装完成后,使结构连成整体的连续结构体系,再将临时支座取掉,使永久支座参与结构受力,完成结构体系的从简支到连续的转换。临时支座施工工艺繁琐,操作麻烦,且施工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双支座法是在墩顶中心线两侧对称布置两排永久支座,直接参与结构受力,通过现浇连续段和墩顶负弯矩施工形成结构连续。双支座法并没有改变结构连续的性质,且施工较方便,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现浇连续段的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工程采用地铁地下车站和跨线桥梁合建的形式,跨线桥在地铁车站范围内以车站结构作为其下部基础,在盾构区间采用桩基承台基础,设计精心考虑各区间桥梁上下部结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站桥合建方案有效节约了建设用地,降低了建设费用,可供类似市政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卫社 《隧道建设》2016,36(10):1196-1201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施工难题一直考验着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业界为此付出的代价频现报端。文章以发展的眼光,梳理了国内盾构在软硬不均地层施工的曲折历程。从什么是软硬不均地层、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施工所面临的问题、软硬不均地层为什么易发生掌子面坍塌入手,引出了国内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技术发展,详细阐述了深孔爆破预破碎方案对盾构施工所带来的次生危害,提出了新形势下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技术的思考。主要结论如下: 以盾构装备技术发展实现软硬不均地层顺利掘进,而不再进行预处理,符合科技进步规律与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新  孙辉 《公路》2006,(2):176-180
黄土连拱隧道断面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结合我国第一座黄土连拱隧道——离石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文中介绍施工过程及其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全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黄土连拱隧道施工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66-68,M0009
洞口县平溪江大桥为主跨100 m的异形钢独塔斜拉桥,跨越洞口县平溪江。该桥为双索面,塔梁墩固结体系;主梁为两侧单箱单室P-K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箱形梁,桥梁全宽34.6 m。拉索为平行钢丝斜拉索,冷铸锚。主塔为异形钢箱结构,拉索通过钢锚箱锚固于主塔上。主跨跨越平溪江,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锚跨位于岸上,采用现浇支架施工。  相似文献   

20.
南平闽江大桥为斜拉—连续梁悬臂组成的协作体系,全长607 m;塔柱横向H型布置;其中斜拉桥部分采用双塔双索面,主跨272 m,双边梁形式,连续梁部分采用单箱多室变截面箱梁,通过两种结构形式协作满足现状航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