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工工程通航安全评估介入时机影响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的有效性。文中通过研究我国相关法规,分析了通航安全评估介入时机现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通航安全评估实践和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对通航安全评估不同介入时机进行分析,提出分阶段实施通航安全评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梁飞龙 《珠江水运》2008,(12):57-57
随着我国桥梁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建设材料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在通航河流上建桥与航运发展的矛盾,《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对各等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宽在“90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加宽。由于珠江三角洲河流具有河窄水深的特点,在主要通航河流上建设桥梁,受河流宽度的制约,难于布置2个单向通航孔,为了满足新标准的通航净空尺度要求,桥梁通航孔主要采用单孔双向通航的布置方式。桥梁建成后,  相似文献   

3.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第3期导流期间利用右岸船闸临时通航,由于上游蓄水位相对较低,汛期大流量条件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与连接段水域存在较大的通航风险。为确保施工期通航安全,结合枢纽施工导流及通航模型试验结果,开展了最低蓄水位下船闸上游通航条件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优化上引航道左导墙结构形式、降低鸡公嘴开挖高程以及抛填深沱等工程措施。结果表明,上游通航水流条件明显改善,可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伟 《天津航海》2004,(2):37-38,12
本文通过从通航环境的角度剖析“中原”轮搁浅事故原因,重点对天津港船舶通航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四种通航模式供参考,希望对改善天津港船舶通航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航河流的梯级开发也在加速推进,如何在开发水电的同时更好地保护通航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航河流梯级开发对通航环境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尤其是电力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水电开发已经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通航河流上进行水电开发会对通航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6.
船舶通航服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船舶通航服务(VTS)工作方式正在快速地向船舶通航管理(VTM)的方式过渡。虽然对这种发展趋势,还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VTS由船舶的服务角色逐渐变为船舶的管理角色已是大势所趋。根据IMO和IALA组织给船舶通航服务下的定义,可以将VTS功能延伸为船舶通航管理。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海上船舶与岸上VTS中心的相互关系问题;介绍了目前航运界对发展船舶通航服务的几种不同观点;对船舶通航管理可利用的技术和VTS的资格认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探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船舶通航服务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来桂航道铁路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不能满足通航要求、铁路一桥、二桥年代久远且存在地质病害、改建铁路桥投资巨大等问题,确定了涉铁段不整治情况下的水位计算控制工况,依据水文测验资料和水位计算成果,建立了涉铁段航道与上游迁江水文站的水位-流量相关关系。通过流量保证率分析确定了铁路桥通航净高尺度和航道宽度不足影响的年通航天数为35.3 d。结合近期船舶流量较小的特点,确定了近期单线通航、中远期除铁路桥外双线通航方案,并分别在上下游布置了应急停靠点。提出布设监控、桥梁防撞、助航、交通安全标志等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和通航规则建议,可供类似涉铁航道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静  邓丰昌 《水运工程》2017,(11):104-108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直接影响跨航道桥梁改建方案。针对平原河网地区跨航道桥梁改建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桥梁改建案例、典型水位曲线特点、船舶过桥现状、撞桥事故统计数据、内河航道导助航及管理手段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降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可能性,并提出按通航保证率进行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并辅以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作为导助航体系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通航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通航环境包括航道条件和通航管理环境的变化,对长江航运的安全生产和运输经营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运用大量实测数据对长江通航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为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云斌 《中国水运》2007,5(8):37-38
根据天津港航道的现状,天津港存在单向通航情况,尤其是随着大型船舶进出主航道艘次的增加,在现有航道宽度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单向通航和双向通航的情况,包括单向通航到双向通航的转换及双向通航到单向通航的转换过程。本文给出了天津港航道通航能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复杂流场的现场观测难题,发明了高精度的水流流速、流场测试方法,准确获得不同流量工况下景洪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横向、纵向及回流流速,揭示带透水导墙的引航道口门区流场结构特征,为升船机船舶通航安全评价、航路航法优化等通航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并将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及船舶通航安全评估提出建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庆朱家坝化工码头一期工程位于长江长寿冯家湾河段,该河段航道条件较为复杂。文章针对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了码头工程对河段通航尺度、通航水流条件以及码头作业条件的影响,并对码头结构型式及布置提出了优化建议及其相应的通航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规定制约和限制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通航效率。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有必要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做科学评估,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茜草大桥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从满足航道安全通航要求的角度出发论证:原设计方案通航净宽不够;主墩距船舶上行航线太近,严重影响船舶上行。通过下降主墩承台及整体北移桥墩,使通航尺度达到要求,且对船舶上行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桥梁会越来越多。从减少桥区交通事故的角度,文中提出了控制桥区通航安全的具体措施,即为了保证桥区通航安全,应科学设计桥区航道、加强桥区通航论证、强化桥区安全管理,将桥区通航事故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吕永华 《中国水运》2001,(11):33-33
城市通航水域主要是指穿越城区且具有通航功能的水域,在我国南方城市中极为普遍,如上海市的黄浦江、苏州河,杭州市的京杭运河,广州市的珠江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通航水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有些城市甚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明渠的设计最大通航流量较低,限制了汛期三峡坝区船舶通航。经采取综合措施后,针对不同船舶,两次提高明渠汛期通航流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规范公式计算,对象山港大桥建设后桥区水流变化和海床演变及大桥辅助通航孔通航净空尺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象山港大桥主通航孔南北两侧各设2个辅助通航孔,通航1 000 t级及以下船舶,3个设计方案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通航航线可沿袭工程前的习惯航法。  相似文献   

19.
老木孔航电枢纽是岷江干流下游乐山—宜宾162 km河段近期开发4个航电梯级中的第1级,其施工期的通航条件将直接关系到岷江乐山—宜宾段大件船舶运输。为保障施工期岷江航道畅通,施工一期采用左岸扩挖明渠临时航道通航。采用水工物理模型试验与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施工一期第1个枯水期三江村左汊通航期枢纽坝区通航方案及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左岸扩挖明渠疏浚、明渠进口段布置、明渠下游出口及连接段布置推荐方案,以及相应的通航水流条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老木孔枢纽施工期坝区推荐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良好,获得的最小和最大通航流量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20.
厦漳大桥北汊主桥通航孔的通航能力与其上游及桥区附近的码头建设规模密切相关.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北汊主桥通航孔的特点及碍航性,提出通航净空高度是制约其通航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船数据的统计分析,论证北汊主桥通航孔的通航能力.其结论对该桥区通航安全管理及桥区上游和附近码头建设规模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