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今年的中国商用车展览会上,不少专用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对侧帘车及其部件进行了展示,侧帘车一时风头正劲。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侧帘车高普及率相比,国内的侧帘车才刚刚开始,10年前才开始引进中国却严重水土不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推广。从今年车展上不少厂家对其进行展示的情况来看,这似乎预示着侧帘车在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货运车辆轻量化已成为大趋势.车辆轻量化能够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全面推广使用轻量化货运车辆,如三轴牵引车加两轴厢式半挂车组成的五轴列车是美国公路运输的主流运输工具;两轴牵引车加三轴侧帘运输半挂车(或封闭型厢式半挂车)组成的五轴列车则是欧洲公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虽然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仍以栏板、仓栅车为主,但是笔者相信,最能提高运输效率的厢式半挂车将成为我国未来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叶振祥 《专用汽车》2013,(11):76-80
泰国是一个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宗教神秘的国家,拥有海岛、美食和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天生的旅游国度,旅游业是泰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其交通以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公路里程约18万km,公路网覆盖全国城乡.四通八达。道路上常见的典型货运车辆有:厢式车、仓栅车、侧帘车、冷藏车、自卸车、集平车(集装箱平板运输车、集装箱骨架运输车之统称)、罐式车、轿运车等。一个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特征。总是跟这个国家的货物、运输模式、道路法规、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息息相关,其公路货运车辆也对应体现出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侧帘式运输车(简称:侧帘车,有单车、挂车2种形式),是厢式运输车的一种,在中国至少已经出现15年以上了吧,而且可以上《公告》和销售;但由于某些原因,尽管它拥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但在中国一直没有火起来,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火得一塌糊涂了。侧帘车在中国推广缓慢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侧帘车的品质虽然过硬但价格较高(3轴侧帘半挂车价格,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汉诺威商用车展(IAA)上,展出的厢式车占比超过50%,而其中侧帘车占到38%。欧洲作为侧帘挂车的发源地,应用十分广泛。欧洲道路上没有国内这种超载的现象,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就必须尽可能地减轻自重。所以,侧帘车是欧洲的主力运输车型,具有自重轻,成本低、便于装卸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三五”,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整体水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重大突破和提升。“十三五”期间,伴随着政策趋紧监管加严,标准法规逐步升级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专用汽车企业合规化生产、规范化运营要求一再升级,车辆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等性能诉求已成市场主流。同时,技术产品更新迭代加速,以17.5m平板车为代表的超载超限“大路货”逐步退市,被厢式车、侧帘车以及其他更安全、更高效的车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侧帘半挂车作为一种安全、节能和高效的运输工具,已经在欧洲的公路运输中得到了证明。本文通过对侧帘半挂车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的介绍,旨在希望侧帘半挂车能够在国内市场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8.
<正>侧帘运输车(简称:侧帘车)作为厢式货车的一种,可以说在中国一直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在于其优势和短板都很突出。其主要优势是高度轻量化和装卸货物十分方便;主要短板是价格相比其他厢式货车高很多(包括进口和国产)、国产侧帘车耐用性与形象较差、防盗性能较低令许多用户顾虑。那么,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有谁能够解决侧帘车在中  相似文献   

9.
涂元春 《专用汽车》2009,(12):32-33
今年9月,中集车辆集团全球供应商大会在青岛举办.会上,中集推出面向全球市场的多款战略车型,其中的一款名为欧标G2侧帘运输车引起广泛关注.从样车现场演示来看,这款G2侧帘运输车不仅外观精美,厢体侧帘等部分拆卸也极为便捷,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该车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在于国产篷帆制品在面向欧洲市场专用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韩林 《汽车情报》2006,(2):25-29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  相似文献   

11.
杨琳 《专用汽车》2007,(3):17-18
我国的公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好,但是在公路上奔跑的运输车辆却难以跟上公路建设的步伐。最近记者发现,在国内公路交通和物流方面的论坛上,都有专家提出货运工具的“瓶颈”问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个专用车发展论坛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就指出,我国货运装备的水平和结构与高等级公路发展要求不协调,公路货运工具的水平和运输效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韩林 《汽车与配件》2005,(39):26-27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我国的公路运输中,1999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约440万辆,其中厢式运输车仅为1.73万辆,仅占营业性载货车辆的0.4%左右;2000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为722万~766万辆,厢式运输汽车占货运车辆保有量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韩林 《城市车辆》2006,(2):39-41
1 厢式汽车使用情况的比较及我国的市场优势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已逐渐深入人心,长途运输业越来越迫切需要吨位合理、性能优良的车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国内重型汽车市场主流趋势将呈现出全新的变化,最集中的表现是真正的重型汽车将成为货运市场的主角,从而引领整个货运物流市场走向规范、健康、安全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中置轴车型在国内尽管属于新生事物,但是在欧美却是运输的主流。不仅制造厂家的技术业已成熟,而且得到了物流用户的高度认可。中置轴车辆运输车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具有底盘低、转弯半径小、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欧美日中置轴车辆运输车有何特点?未来车辆运输车有何发展趋势?在2018轿运车技术研讨会上,中集通华副总经理邬世锋介绍了欧美日中置轴车辆运输车的设计亮点与展望,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为期三天的梁山车展落下了帷幕,此次展会是历届展会中,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专用车行业盛会。根据主办方统计的数据:本届梁山车展共有参展车辆418辆,其中梁山县外车辆160辆。本届展会无论是展馆的布置还是展品,都能明显看出梁山本地专用车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展会首次出现清障车、消防车、无线电监测车、随车起重半挂车、侧面自装半挂车等产品,专用车种类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梁山本地的普通半挂车在技术上也有所升级,如工字型W通称的应用让大件承载正常化,隐形锁具、侧帘车和备胎架也有所改进。本届展会,有哪几款车最具看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公路超限超载严重,但目前用于各收费站的动态超载超限检测设备及其对超限车辆营运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国俄勒冈的"绿灯项目"不仅克服这一缺陷,采集到更多的数据,而且还能真正实现对货运车辆的不停车管理。该文通过介绍这一系统的设备以及运用,并通过展示"绿灯项目"的部分数据分析成果,同时与国内研究项目相比较,为商务机车的超限超载以及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限制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的主流货运车型与载重吨位,根据实车装载上坡试验,研究车辆在上坡行驶时,纵坡坡度与车辆行驶速度以及速度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确定典型货车在不同坡度下的上坡性能曲线;通过速度折减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提出基于运行速度差和满足公路服务水平要求的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坡度与坡长限制值。  相似文献   

19.
杨焱 《商用汽车》2011,(3):56-57
历时1年,青年客车率先在欧洲完成ESP应用试验2011新年伊始,青年客车正式在国内全面导入ESP(电子稳定装置)安全系统,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准备全面导入ESP的客车企业。ESP应用试验根据车辆的长度、高度、车总质量、车辆的重心,通过试验,模拟车辆在极端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大气污染压力的增大,提高货运车辆的运输效率,减少机动车使用频次成为道路货运车辆研究的重要课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本世纪20~30年代开始研究中置轴货运挂车的应用,因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输效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物流运输的发展需要,急需寻找一种更加灵活的列车形式,既解决运输车辆的大容积需求问题,又能满足甩挂运输的需要。而中置轴挂车可以与货运汽车组合,也可以与半挂汽车列车组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